知识共享芯片你支持吗?
看完第17期的辩论终于重燃了几年前我对奇葩说的好感,网上形容是“神仙打架”不为过啊哈哈。就我个人而言,真的想要这样一个知识共享的芯片,以至于看反方一二辩论述时不停腹诽……正方从开辩到陈铭对芯片里的知识定义在“信息和对客观事实的归纳总结”这个范围内水到渠成,对后面反驳“知识共享造成单一性”“芯片取代思考能力”等观点很有帮助。惊艳于詹青云“芯片使别人替你决定何为知识,而取得知识的过程和挑选信息的能力更为重要”的角度,可惜芯片代表“无差别处理和应用知识”的前提没立住,很快就被对方借力打力化为己用了。
如果真的有这样一枚芯片让你从小就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社会人文掌握函数方程,而你仍可保留自己的价值取向,凭自己的意志来选择使用哪些知识,什么时候用,用于何处,这种于己身大有裨益的事为什么不支持?不要说知道太多是没有用的,这听起来像反智主义。幼时懵懂被逼着背“枯藤老树昏鸦”,老大漂泊时听到鸟鸣突然得到与马致远的情绪共鸣,这就是古诗存在于你脑海的价值。而此刻我若更加了解辩论,想必选手的发言会给我带来更深的撼动,我也不必在看完之后还特意百度一下“技术中立”是什么意思……如果芯片能使全人类大脑知识共享,无论长幼、阶级高低的人都有一样的知识储备,不平等和轻蔑的减少也利于人们接受更多元化的想法,打破知识垄断带来的控制,我们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更高效地发展。至于薛兆丰说的知识垄断专利制度避免低效和浪费,我想一拥而上所拖累的效益与芯片使人类大大增加的研发成功概率比应该不足为道吧。
正方获胜并不意外,可直至在结尾马东说出那句“事实并不取悦于人”意识到为什么这个辩题实在难为反方。从头想起,一个全知的芯片需要不断更新,其中的知识来源何处?当人类第一次仰望星空,我们开始好奇,开始探索,开始有了文明,也即知识源于未知。全知芯片也许会直接抹杀追求知识的可能性。蔡康永说,保存知识的热情来自于对知识的压迫,这句像在倒戈支持知识垄断的必要。取得知识的成本变低也不尽然是件好事。先说“知识无取舍则无意义”,就像如今网上对知识焦虑的渲染使许多人盲目购买知识付费产品,仿佛这样自己就已经获取了其中的知识得到了能力的提升,而当你拥有一个无需花费甚至无需内耗的拥有全人类知识的芯片,还有多少人会记得要提升个人思辨能力呢?再试想阶级分层的变化,绝对平等并不存在,稳定的社会构成是绝大部分的娱乐群众以及少部分的精英管理者,知识涵养的甄别功能消失,阶级上升的渠道似乎会变得更加狭窄。绕不开的是,除却和平共进之类理想化的面纱,在人性贪嗔痴的驱使下,没有知识垄断所带来的利益确实无法保障知识持续发展,这点若是深究必要描绘可怕的一幕。
还记得黄执中曾经指出英雄后代承受伟人阴影时被高晓松批评过于暗黑,也许詹青云薛兆丰点到为止的发言也是受限于“不传播负能量”的原因吧,毕竟陈铭蔡康永描述的美丽世界观众无不为之动容。现实不可执一而论,辩论可以,那便保留一个绮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