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缘着信息媒体平台成长、拔节

一、行走在乡村教育的田园,生命中充满了困顿;
乡村的校园里,富有田园般的诗情画意,最接地气.同事们讲课闲余,谈的最多的不是教的艺术,学的智慧,是庄稼,亩产量.等下课,等退休,等退休,等工资,三等成了一部分老教师们的心愿.学校电教室的电子白板,自安装从没被使用过,学校也从不培训我们如何使用.我们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只能"闭关修炼".教学中的疑问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工作中的困惑不知道该找谁去商量.外面的教育很精彩,乡村的教师真无奈.我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那里?更找不到自己职业发展与成长的突破口在哪里?内心困惑的芽如同被施加了催化剂一般,膨胀的我喘不过气.一度,我在自己的QQ空间写道:"我不甘于过这样的生活,可我暂时又不能离开这里,那么,提高自己就是我唯一的目标,我得拯救自己的灵魂."
其实,我明白,工作时间达到一定的阶段后,会遇到成长中的瓶颈,犹如为美的出场而闭合的帷幕;犹如成长中那些需要跨过地台阶,是不可省略的.
二、行走在多媒体的空间,伙伴的引领一季开花;
网络给人提供了很多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有心就有可能.

庭院里李子花尽情微笑的夜晚,困顿的我在网络上得到了遂平名师,我们中心校魏校长的精准指导,成长的光亮闪耀在一度困惑的心田.他向我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微信公众号,如蝴蝶为你朗读,新教育研究,河南教师,思想精髓…魏校长告诉我,成长的思路:问题-思考-学习-借鉴-应用-小结,也既是做、想、记.三个字.目标:基本素养-乐学善思,能讲能干,会说会写.专业能力-实践中不断提升.并勉励我耐得住寂寞,孤独才成长.在微信与QQ平台交流中,我感觉他不仅是我的领导,更如我的伙伴,随和,亲切.真诚..
行走在心灵成长中,遇到魏校长这样的领导,是应当被感恩的.他实践了李希贵<<学生第二>>著作的思想: 对一个教师来说,在教育工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树立学生第一的信念,要牢记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服务的。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的成长着想。而对一个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来说,则首先要考虑教师的工作状态、工作环境,怎样让老师们开开心心地去教学。因为直接影响学生在正是每个教室里的老师。不管教育要走向生本,还是教育面向个体,没有老师的积极性,什么教育思想都无法推行。在校长眼里,应该教师第一。
三、行走在媒体信息的思想里,阅读静思践行如沐春日煦阳;
网络媒体信息技术平台实现着我:"真教实育,成就孩子,实现自己"的教育追求.
在河南教师读书会我和一群心怀教育梦想的老师共同品味"读书为己,私享汇智"的美丽.书会的大家如河南名师、新教育的践行者徐良惠诠释了努力做教育是幸福的,阅读是一种思想上的供养,….在人民教育群领略教育是唤醒,引领.帮助的本质,在微信平台尽情放飞自己的思想,让不同的教育观念在交锋中碰撞,沉淀泥沙,,珍珠凸现.在正道语文QQ群,不同学段不同科别的老师共同探讨教的艺术,学的智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信息媒体技术的操作,我逐步懂得了如何排版编辑文档,利用下载的喜玛拉雅听,空闲时与孩子们一起听故事,听优美的朗诵,今日我和孩子共读,明日孩子爱上读书.
网啃不停的丰盈着我的思想,完善着我的教学,陶冶着我的思想.
河南教科所的韩鸿铭主任的微博细细的把课题的立项,中期报告.实践记录.研究成果如何做,一一道来.问题既是课题,带着研究的心态做教学,韩老师给老师们指出了一条成长的捷径.行走在课题研究的路上,我想会收获很多.事实的确如此,去年我参与并承担撰写研究报告的市级课题顺利结项,且评为优秀等级,申请的省级连续科研课题也成功被省教育厅立项、并顺利结项。
虽然我很普通,既然点燃了自己的小宇宙,就应该天天行走,不断地努力,不断的成长,不断的发展和提升,做不了深刻的自己,也要成为最好的自己,照着心中树的样子生长!
乡村的老师外出学习的机会不多,恰当的运用好媒体信息去学习,也可让课堂艺术和教学思想一起成长.而专注教学,善于学习,则是思想成长的沃土,我们不仅仅要学习优秀同行的教育招式,更要学习招式中蕴含的教育思想.在学习中思考炼制出自己有个性的教育思想,不能让脑袋仅仅成为他人教育思想的容器和过滤器。你的身体力行,会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需要,生活的需要,精神的需要,从而激发起主动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和动力。
15年12月我参加专业测试,由于手头没有微课与答辩的资料,只好通过网上重新再学教育学心理学什么的,将之与这些年的经验一结合,真有意思。同时,发现名师的视频课堂(正常而非作秀的课),每一环节每一言行,都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并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理论支撑。我想,重学理论之后,我在观课时应该有更多的注意点;在设计课程时,会有更多针对性。总之,以个人经验,教师考试、学习并非都是形式。如果调整好自己,收获还是很多。
所有学习到的东西都会转化为自己的灵魂,尝试着去做,一切皆有可能,不学习,停滞不前,却是绝对不可能.在教学中,不断的博取百家之长,改善自己的短板,力争做一个能讲课,会思考、善钻研的老师。
河南教师读书会,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网络平台,除了关注,我参与了第三十三期王春晓老师所著<<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的跟读.深深体会到:教育的智慧从哪里来?从教育实践中来,从反思中来,从教育研究中来。教育因爱和智慧的融合才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教师拥有纯净的爱心,怀着教育的智慧去粉刷工作的思路和方法,躬行于教育的田园,收获也会是满满的。适应孩子的教育招式,多观察孩子,多研究孩子,把每个孩子看作一个个可以塑造的人来看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验孩子的情感,站在开阔的视野下,思考工作的技巧与方法,
没想到几天后,我就遇到了见证奇迹的机会.那天能见到红红的阳光,有点心旷神怡的感觉。那天,正在上课,喜人的阳光从窗户里跳了进来,跑到了李鑫的桌旁,他赶紧捧起双手迎接这阳光。“李鑫,想捧住阳光的孩子是有爱心的孩子,有爱心的孩子最知道尊敬老师了。大家看薛李鑫是怎样听讲的。”如果是从前,我会用老师的威严,。大声提醒他坐端正的。虽然结果他都会坐端正,但从前的处理方法是我生气,他不服气,效果不好。
充满智慧的教育,需要老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有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有<<孙子兵法>>中知己知彼的洞彻调查;有精心,静心、耐心的内涵底蕴。充满智慧的教育能点燃孩子内心那根向着真、善、美的引线,引爆孩子内在的积极向上的力量。教的艺术能唤醒迷途孩子,把孩子引领到充满正能量的高速路口,让生命的生成和生长涤荡在教育的优雅中
四、行走在对信息媒体技术的感悟下,在追寻的路上审视遗憾;
媒体信息技术滋养了我,让我成长的路上多了一些从容,少了一些困惑.成长的路上点缀了一抹诱人的优雅.
我很惶恐,源于对内心的不自信,源于对自己知识更新危机的恐慌,也源于对多媒体技术与课件制作技术的不精通.
为自己不再遗憾,我愿成为自己内心理想的树,在课堂的教育沃土中扎根生长,在伙伴的鼓励帮衬下完善,在领导的引领中修炼,伸展枝条,沐浴阳光.
不忘自己从教的初衷:做懂教育,懂孩子的老师.用超脱心境,做平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