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是个高明非凡的“甩手掌柜”
在《红楼梦》里,贾母是个纯享福之人。我们看到她主要“工作”就是接待尊贵的宾客、在家族的重大祭祀活动中领头祭拜、每日接受后辈仆人们请安,其余就是看戏、听曲、打牌,跟孙子孙女游玩,其他事情似乎一概不管,好似一位“甩手掌柜”。
贾母这个“甩手掌柜”非同一般:每日的晨昏定省,哪个子孙都不敢马虎;凡府中聚会场合,她不发话,儿孙无人敢溜号;她虽不过问家事,府里重大事项谁也不敢瞒她;不管哪个“主管”处理哪项事务,首先考虑的就是贾母对这件事的态度。这些虽有封建礼教之因,但也不尽然。贾母能达到这种境界,原因当然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声名显赫的家族为其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贾母原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小姐,而她的原型就是苏州织造李煦之妹。小说里外都是声名显赫的家族。她在那个环境里成长,见识的人和事自然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她娘家的优越环境,无疑为她后来位居贾府之尊奠定了基础。
其次,最厉害的还在于她的经历。第四十七回,贾母说自己进贾府之后,从做重孙媳妇起,连头带尾已有五十四年。按故事发展情况来分析,她进贾府时大概是十八九岁,至少当时宁、荣二公上两辈还有老人在世,她就开始理家了。这种经历,自非一般人可比。
据冷子兴说,袭了荣国公的贾代善去世很早。可以推断,从那时起贾母就拉扯着几个孩子,独自支撑荣国府,直到贾赦、贾政和贾敏长大成人。而这时的荣国府,不仅没有倒下,而且显赫如初,繁华依旧,可见其精明能干,不容置疑。
最最关键的还在于她是一个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老人,她会做人、会识人、会用人。
一是会做人。贾母宽容厚道,富有爱心。第四十九回,李纨的寡婶带着李纹、李琦,邢夫人的嫂子带着邢岫烟,以及薛蝌、宝琴同时进府,她知道这几个人的家境不好,就叮嘱邢夫人、李纨、凤姐好好安顿她们。因心疼宝琴是没有父母的孩子,就让宝琴跟自己住。见宝琴穿得单薄,又将鸭绒斗篷给了她。
对亲友是这样,对外人也同样如此。在清虚观打醮时,一个剪烛花的小道士因没来得及离场,挨了王熙凤的嘴巴子,而贾母知道原委后,先是百般安慰,又命贾珍给钱让小道士出去买果子吃。再说像傻大姐那样的丫头,老太太都能留在身边,足见她的心肠柔软。
二是会识人。从小说中可以看出,凡贾母看中的人,都非常出色。鸳鸯、袭人、晴雯、紫鹃、琥珀,为人做事皆无可挑剔。晴雯倒是有点脾气,结局也不好,那是有人存心整她。看看她的品质,就不会怀疑老太太的眼力了。
贾母不光会识人,还会调教人。虽然我们没见过她教哪个丫鬟如何做人做事,也没见她打过丫鬟的脸、扎过丫鬟的嘴、罚过丫鬟的跪,更没听她说过把哪个丫鬟撵出去,或随随便便配了人,可经她调教的丫鬟就是个顶个地招人喜欢。这种能力,这种魅力,整个贾府无人能及。
三是会用人。按说,贾母退居二线之后,荣国府理事的该是长媳邢夫人,即便长房已分出去了,也该是王夫人。正因为会识人,她看出邢夫人生性叽叽歪歪,不堪大用;又看出王夫人做事时常本末倒置,也难里外周全,所以她选中了王熙凤。明里是心疼两个媳妇,其实就是没看中她俩。
贾母的这一招太厉害了,因为王熙凤与邢、王二夫人的关系,内中学问也只可意会。两人心里纵有些不舒服,可谁都说不出口。事实证明,她让王熙凤理事,是选对人了。王熙凤执掌荣国府家事那些年,也算是内外周全,诸事妥帖。
让儿媳妇、孙媳妇无论如何也比不了的一条,就是贾母已然超越了一般境界的艺术气质。从她身上,让我们对艺术有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对于做人做事来说,艺术固然不产生直接作用,而它的感染力一旦渗透到人的血液里,又无不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
王熙凤理事是把好手,但她还没达到贾母这种境界,所以人们对她的行为褒贬不一,其手法也只能称为管家之术。我们虽没见过贾母如何理家,但从荣国府在她手里长盛不衰这一事实,就能想象她的能力和魅力。
加上她深得艺术三昧,说话做事都让人温暖、舒服,使她的管理达到了征服人心的高度。因而她的那一套手法,才是真正的治家之道。也正因为这个原因,贾府上下都爱她、敬她、畏她。
若邢、王二位夫人到了贾母这个年龄,恐怕不会有贾母这种威望,凤姐虽是个厉害角色,但相比贾母,差距也还有一大截子。
就治家理事来说,如果硬要将邢夫人、王夫人,以及王熙凤来与贾母做个比较的话,我以为,邢夫人差在做人上;王夫人差在格局上;王熙凤差在内涵上。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家理事,贾母都让人望尘莫及。
曹雪芹不愧是个大才子,他随手写出的三个差别,竟然塑造了一个最高明非凡的“甩手掌柜”,其手法之高妙,同样无人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