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头不全是害处
以往有人谈吃苦、吃亏,说吃苦是磨炼、吃亏是福。
若干年过去,有人跳出来说这些话是骗人,吃苦就是吃苦,吃亏就是吃亏,不值得歌颂。说吃苦、吃亏是没办法的事,谁要是歌颂、宣扬这种观念,那就是别有用心。
我倒觉得不必过于敏感。
吃苦是一种磨炼并没有说错,反对“吃亏是福”确也是清醒的表现,两种想法都有道理,并非一定要打倒另一方才甘心。
近日看到新闻上说年轻人“对奢侈品祛魅”。即年轻人不再那么疯狂追求奢侈品了!
这当然是好事情。高中时学到经济学那部分内容时,讲到了一个词叫“附加值”。即通过拓展产品的非必要功能,而增加其盈利。
举例而言,一瓶酒本来售卖1000元,却给增加一个上等的檀木盒外包装,仅盒子又值500或800元,这样这瓶酒就可以卖到近2000元了!
奢侈品咱没有研究过,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原理。想来大致不差!就像普通车辆和豪车的区别,体验感、质量等指标肯定不一样,但从某地开始到达某个终点,利用它来促使人们的行程更加方便的基本目的是一样的。
国人因着改革开放,因着近几十年的突飞猛进,在取得一定成绩后确实有暴发户的心理,动不动就有比较心,就想和其他国赛高下。
其实完全没必要。尤其是还没有真正达到那个水平的人们,却硬生生地往奢侈品的使用行列里挤。
比如,认为10万的车太低档,就想来个BBA;有了BBA,又想着怎么也得配个霸道、路虎之类;继而往坦克300等百万乃至千万上整。
殊不知,但凡这个档次低一点,余下的钱用来改善家人饮食健康、用于孩子人才培养等等岂不更好?把钱花在一些“附加值”上面,似乎不算智者所为!
口罩以前,朋友圈动不动就是饭局、方向盘;口罩以后,感觉国人清醒很多、现实很多,这是大好事。
并不是想看大家过苦日子,只是觉得我们挣来的辛苦钱不要总花费在类似奢侈品之类的“附加值”上面。尤其是,奢侈品还大多是国外的。舍己以资敌国绝不是智者所为。
宁要清醒的痛苦,也不要糊涂的纸醉金迷。前者是我们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是生活难过些;后者是我们被人家牵着鼻子走,那就是个棒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