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周济啊
[俄国]屠格涅夫《乞丐》简短,但是非常精辟,重点通过人物细节描写和语言表达达到升华。
“红肿的、含泪的眼睛,发青的嘴唇,粗劣破烂的衣衫,龌龊的伤口……”
看到这个,就好像我们在大街上看到的一些乞丐,头发又长友凌乱,满脸污垢,胡子拉碴,走路弓着背。
他向我伸出一只通红的、肿胀的、肮脏的手……他在呻吟,他在哼哼唧唧地求援。
文中这乞丐让人感受到“衰弱不堪”,有些伤病。
我想,很多人见到后会可怜,表示同情,但会远离、避开,因为觉得太脏太臭了。
主任公“我”并没有走开,他是找遍所有口袋,可是他一无所有,他在乞丐面前窘迫,他只好握着乞丐伸过来乞讨的手,紧紧握着。
“别见怪,兄弟;我身边一无所有呢,兄弟。”
“哪里的话,兄弟,”他口齿不清地慢慢说道,“就这也该谢谢您啦。这也是周济啊,老弟。”
两人紧紧握手,一个定格。他们在彼此得到安慰,心灵的碰撞。
这两人的话,让这篇文章上到一个高度,物资是很缺乏,但是精神更可贵,难得。
你想想,如果这样一只手伸过来,你敢不敢接,并握着。
看了文章后面的鉴赏,也提到省略号问题,这篇文章好几处,都是在动作之后,每一个就是一个定格,一个留白,让大家有各种思绪和想法,应该是怎样的呢,想象空间。
这篇微小说只是描写了一个场面,可是却让人感受深刻。
以前在街上见到不少乞丐,有那种拉着躺着一人的推板车沿街乞讨。有人说这些是假的,确实有不少假扮的。
有人说还有一些流串犯了或者犯事的人最后没钱流落街头。
我哥见过一个年轻乞丐在讨钱。我哥把手上包子递给他吃,他不要。我哥说,你愿意打工吗?可以介绍你去工厂。那个乞丐理都不理走了。
有些年轻乞丐,有手有脚却不愿意干活。
我单位那条路上就曾经有个女生,养父母把她养大并读了大学,她就是不愿意出去工作,在家好吃懒做,还跟父母整天吵架,最后养父母跟她断绝关系。20几岁点的人了宁愿流浪,就在小区门口屋檐下睡觉,在外面乞讨。社区、社会团队及同学朋友来劝无效,她没有疯,说话有理的很,那个屋檐下经常出现辩论场面,一般人辩论不过她。头几年我还见过,现在渐渐淡忘了。也许她的养父母走了,她回到那套房子里自生自灭,也许改过自新……就不论了。我感觉女生心里也许有问题,懒也是心理问题,需要强大的心理医生。
街上的乞丐不是不救助,有些救助了又跑出来。
文中的乞丐从说话,感觉人精神没问题,他又老又穷,受伤了都没有钱治疗。他缺钱,但他更缺精神关照。两个一穷二白的人碰撞在一起,留给大家想象空间,最后出路在哪里?
是社会关注?还是……
周济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