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文化还在。
2019-04-16 本文已影响14人
身上一片月
文化是何等的亘古绵长
文化又是何等的霎时脆弱
公元前七十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庞贝因维苏威火山的喷发而覆灭
余秋雨曾悲叹道:走在文化废墟之处,每一步都是纯粹的死亡与毁灭
![](https://img.haomeiwen.com/i17154709/7960ec2a2a0597dc.jpg)
早上从醒来,我的朋友圈被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霸了屏。其中有令我惊讶的,也有令我感到反感的。
“卡西莫多失去了心爱的姑娘,终究也失去了他心爱的钟楼 ”
我庆幸我朋友圈的人还知道雨果《巴黎圣母院》里的卡西莫多——但是我想说,卡西莫多是永远不会失去他心爱的钟楼的。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文化更难捉摸的东西。
卡西莫多的钟楼,不管钟楼是否被毁,它都存在于卡西莫多的心里,成了一个永恒的象征。这就好比文化一般,人类接触不到,但没有人会说它不存在,相反更多的人会支持文化一直在,也将会永久存在的说法。
大火烧去的只是八百年前的建筑,烧不去八百年前的文化。
朋友圈里,令我感到反感的是这么一句话——一场大火,烧断了八百年的文化载体。是我对文化分的了解停留在八百年前?那凭什么一把大火就能烧断八百年的文化?
先从雨果的《巴黎圣母院》谈起——《巴黎圣母院》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舍己为人,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也将人丑心善深刻的描绘给世人。它带给世人的是——
丑就在美的身边,
畸形靠近着优美,
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
善与恶并存,
黑暗与光明相共存
与对追求自由的向往。
这种体现内心深处的文化,是大火怎么烧也烧不断地,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巴黎圣母院留给后人的不可能只有它拥有的文物与艺术品。反而它留下了一个更重要的东西——
一个永远不可能被烧断的自由主义精神。
大火终将被扑灭,文化也一直会屹立在世界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