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地活着
当你了解一个人时,就会知道可从他那里得到什么。
这是《原则》中关于工作原则的一句话。
而我更喜欢把它说成“当你了解一个人时,就会知道可从他那里学到什么。”
此刻的我们身体里有着每一个接触过的人身上的特点,有着读过的每一本书的影子,更有着我们经历过每一件事情的经验,他们合起来组成了我们——一个独一无二的自己。
而我的思想中藏着一位对我影响深刻的好友J——我大学的舍友,大学时间有多长,我们便坐了多长时间的同桌,我们相互承载、理解、温暖着彼此的喜怒哀乐。
而我从她身上学到了骄傲地活着。
小时候父母经常教育我要谦虚 礼让 不耻下问,而年幼的我也被植入了这样的思想和理念,而这样也完全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理念。
所以,每次有父母的亲戚朋友到家里来做客时,总会听到夸我的好词好句,聪明,懂事,学习上进等等,只是父母听完后便回答:哪里哪里……说一些“谦虚”的话。只记得当时的我有很多次进退两难的情绪,不知该高兴感谢还是该沉默不语。
其实在父母眼里,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也有着其他一切无法逾越的地位。
只是有时候他们会顾及自己的面子、礼貌或是其他,而忽视对于年幼孩子的影响与需求:得到更多的肯定。
而在我长大后慢慢意识到这一点,也很幸运,我能意识到这一点。
而第一次便是在舍友J身上学到:有时候骄傲地承认优点比无理由的谦虚更有意义。
记得每次我们几个舍友在一起嬉笑开玩笑时,经常拿对方的优点狠狠地开头,比如,J是一个美丽的女孩儿,还特别爱美,那时宿舍都是不爱打扮的素颜控,唯独她掌握不少护肤化妆的技巧,每次我们在梳头洗脸时,她已经站到窗台边对着镜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我们经常打趣道:够美咯够美咯!她总是回答:再美也要注重形象撒!一句话让所有人闭嘴,潜心学习。
很佩服这种自我认可式的相处模式,够麻利够自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当对方说出赞赏的话时,希望我们能够优雅自信地回答:谢谢!
自信的回答不仅不会降低我们的认知,反而让对方更能看到一个在所有声音里不卑不亢的你。
而不是谦虚又谦虚地回答“哪里哪里,其实我没有那么好……”
这种自骄傲和自信,是发自心底的认可自己,支持自己,无关乎所有的外界物质和荣誉。
亲爱的,当你得到别人真诚积极的赞美时,希望你能够华丽自信地回一声“谢谢”,当别人都各自忙碌时,也希望你能够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你这么好啊?”“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