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

关于孩子作业的误区和思考一

2019-02-12  本文已影响15人  睡着的米嘻嘻

        最近在学习尹建莉老师的微课,感觉很有收获,马上要开学了,孩子又要迎接新一年的学习挑战,作为焦虑的老母亲,不由得也惴惴不安起来。以前就看过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觉非常生动,虽然只看了一遍,但是里面的情节我到现在还记得。但是俗话说知易行难,这么好几年过去了,老师不但又出了好几本新书,还开了微课,让我感觉找到组织的感觉。不过说实话,孩子的教育问题,看起来是问题和答案的关系,其实背后原因太多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当然我也是心理学的初学者,可能是家长自己原生家庭模式的延续,也可能是家长自我成长得机会。看起来是我们带娃,其实是我们和娃一起成长。

       通过学习,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作业和学业不是一回事。作业是学校布置的练习题,目的是巩固已 学的知识,所有孩子都一样。而学业是孩子对知识的理解运用综合能力。因此不能因为作业的完成而影响了孩子对学业的兴趣和信心。这次期末考试孩子的成绩其实分数还是很不错的,但是由于班级竞争激烈,相比之下,可能孩子成绩并不是名列前茅,因此我着实焦虑了几个寒假,也说了很多不理智的言论。考试之后老师没有给孩子发奖状,我就认为孩子表现不好,这个也是非常不理智的,应该看到孩子的进步和亮点,帮助孩子更加主动的爱上学习,而不是用老师和学校的标准来武断的判断孩子的表现和学业,甚至预判他将来的发展,这些都是大错特错的。

       二、家长应做到知行合一。懂道理但是做不到,并不是真的懂。心里生气但是表面上忍着不发脾气并不是真的体会到了爱和自由的真谛。只有内心真正认识到,才能在行动中运用的无怨无悔。我经常是脸上很温和,心里忍着怒气,这个状态不是真的爱和自由,这是照猫画虎,说明我对儿童教育的真谛理解不够。对于孩子不够信任,还是想控制,把主动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不能因势利导的去帮助他。

       三、应该相信孩子的自主性。尹建莉老师谈到,好的家长就像一个仆人,帮助主人把一切准备妥当,比如把衣服烫好,物品准备好,但是不帮助主人穿上,而是在他需要的时候才出现给与帮助,主人不需要的时候是不会打扰的。这个比喻生动的形容了家长对孩子的支持和不代劳的方式。这方面也是我目前还做不到的。

与其焦虑,不如多静静,想一想;放开手,试一试;多谈心,用心沟通,也许效果更好。

后期学习再继续写心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