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结合史实的好剧
“闯关东”一般是指以山东为出发点,到达东三省为目的地的一次人口迁徙。
从明清开始,到民国期间,以山东地区为主的人民开始慢慢迁居到关外。他们多是因为黄河一带灾荒频繁,加上打仗等因素,一大批的关内人,纷纷到关外,以求生存。
最早可追溯到顺治期间,因满人自关外起家(以山海关为界,分为关内和关外),成立清王朝后,逐渐禁止汉人再到关外。
第一:满人认为关外是他们的“龙兴之地”,是祖业根基,太多的汉人涌入会破坏所谓的“龙脉”;第二,满人攻破山海关,称帝之后,也希望汉人都留在关内,由他们统治,真正做中原之主;第三,关外物产丰富,大批汉人涌入会使得天然的土地资源等流失,汉人会和满人抢夺资源,让自己的民族出现生存隐患,长此以往,必须禁止汉人出关。
但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关外一直以来土地肥沃,物产丰富,许多穷人为改善生活,冒险到关外谋求发财的机会,有一小股人逐渐进入关东地区。
中原人真正大规模开始闯关东,是在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开始迈入内忧外患的境地,无力再保护东北地区,而且不断的土地割让,也使得领土丧失严重。
清政府解除了汉人不得出关的禁令,让关内的人到关外开垦种地,这也为后来因天灾人祸而逃生活命的人们打开了方便之门。
许多人背井离乡,到了关外东三省地区,慢慢融入,让关内家乡的文化习俗留在关外,因此也形成了东三省地区独有的“闯关东文化习俗”。
在关东的土地上,兴起了“山东村”,就是中原人到达关外,把自己家乡的风俗,习惯,文化,相关背景统统带到关东,让一切进行了一次完美的“复制粘贴”。
这一时期内,前后大约有2000万人口进入关东,其中山东人占据大多数,是一次悲壮且规模宏大的迁徙事件。
其中,闯关东的人也有不少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比如抗日英雄杨靖宇,还有有“辽西巨匪”杜三立。
在这里面名气最大的当属张作霖。
闯关东这样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影视剧中着墨不多,直到2008年由山东影视出品的长篇电视剧《闯关东》播出。
这部由李云龙,萨日娜,宋佳,朱亚文等主演,高满堂编剧。
以主人公朱开山为代表,从清末(1904年)到九一八事变前,一家人从山东到关东地区,生活创业的故事,浓缩了那个时代下闯关东这群人的特点。
优秀的编剧是结合历史背景,推动剧情发展和人物命运。
开篇由朱传文迎娶鲜儿,在娶亲的路上被山贼劫道,引出朱开山一家人,介绍了朱开山的背景,参加义和团,在北京杀洋毛子。
可见在1904年时,朱开山已经出道多年,并有了一定名气。义和团运动在1899年彻底爆发,可以看出朱开山参加义和团至少有三四年时间。
而后,朱开山托人带口信回家,让妻子文他娘带着三个孩子到东北元宝镇找他。朱开山正式出场,已经在元宝镇有了一栋房子,几亩地,还带了一些碎金粒。
引出朱开山淘金的事件,众所周知,自1854年开始,吉林淘金慢慢发展起来,后来淘金地被官府和土匪两方把控,直到1900以后,沙俄和日军先后几次袭击攻占吉林地区,淘金业走向没落。
剧中朱开山在东北安顿好家人,又因跟好兄弟贺老四的约定,回到金场,一群穷苦人为了利益争斗,朱开山九死一生带回一些金子,挣下了第一份家业,一家人真真正正在关东平稳生活。
由朱家老二朱传武在离家出走,到山场子讨生活,表现了当时闯关东的人们在东北生活,进行伐木开垦的过程。
朱开山一家在关东生活种地,表现了山东人在东北开垦种地的场景;女主角鲜儿一路上的遭遇包括了东北戏曲二人转的发展;朱家三儿子朱传杰自小和老掌柜学习生意,收皮货,表现当时很多人贩卖东北山货发家。
直到后期,朱传武参军,元宝镇遭遇土匪攻击,朱家到哈尔滨开餐馆;朱家开煤矿……
一系列的事情紧扣当时的时代发展,分别展现了当时的军阀,商人,地主,清末贵族,一方恶霸,悍匪等等各行各色的人,三教九流无一不包括。
《闯关东》在剧情设置上,由朱家两代人的生活地区,展现当地的风土人情。剧情流畅,大气磅礴,每个人物个性鲜明,每件事情都展现了当时的山东人身上那股敢闯敢拼的性格特点。由此当年获得了飞天奖,金鹰奖,韩国国际电视节等重要奖项。
人物的命运被时代裹挟,带着浓厚的时代印记。
这部剧的灵魂人物是朱开山,一个仿佛拿了剧本,开了上帝视角的男人。
相比李云龙的爽利,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性格更为复杂。
一开始,朱开山参加义和团,为了贺老四一句话再闯金场,无不显露他是一个义薄云天的男人。
在金场,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朱开山沉着冷静,十分懂得收敛锋芒,帮助众人逃过官府,携金回家。
家里有了几亩地,雇了几个长工,在关东扎下根,和邻里间相处和谐,无不体现了朱开山的情商,为人处世十分妥帖。
在和韩老头从要好到决裂,最终笼络住人心,再次体现了朱开山放得下面子和身段,能够为了生存有所舍弃。
到了东北开菜馆,与潘五爷的争斗,是全剧中期的一个高潮,将朱开山身上的义气,智慧,拿得起又放得下,却死不回头的拧劲儿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后,对抗日本人,开山河煤矿,朱传文的懦弱背叛,朱传武战死,将整个剧集升华,也体现了那个时代面对家国存亡的历史厚重感。
朱开山这个人物,做的两件错事,分别是强迫传武娶秀儿,强行拆散了传武和鲜儿。恰恰反应了朱开山思想传统的一面,在那个时代下,即便如见多识广的他也不能完全免俗,使得人物更丰满。
朱家三兄弟,各有特点,老大传统且胆小,适合守家,展现了农民“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普通愿望;老二敢闯敢拼,性格倔强,最像朱开山,最终也走上了性格使然的命运道路,参军打仗;老三头脑精明,思想开放,但总体不够稳重,从小到大过的顺遂,所以最后吃了一次苦头。
女主角鲜儿,被观众戏称为得罪编剧的女人,她的身上恰好反应了当时的女人被时代裹挟的悲苦和无奈。
最初,鲜儿和传文青梅竹马,在结婚时因为灾年,父母要一袋小米做聘礼,为鲜儿的哥哥娶媳妇用。
可怜迎亲路上,小米被土匪劫了,鲜儿嫁不出去。
可她身上带着一股硬气,不听父母安排和传文一家要到东北,一路上走散。为了传文能活命嫁给一个大户人家做媳妇。
传文离开后,鲜儿跟着逃出去,为了活命和戏班一路走,抛头露面被恶霸欺负。
从此一路苦难,背着很深的思想包袱,到山场子和一群男人一起,给那文做丫鬟,被震三江所救,上山当了土匪。
鲜儿的一生是个传奇,也是那个时代下穷苦人家女儿的无奈,被固有的传统思想束缚,却又不屈服于命运的代表。
韩老头家的女儿秀儿,从小家境殷实,被父母宠爱,和鲜儿恰恰相反,她没有吃过苦,生的单纯善良,这辈子最苦的事情是爱而不得的痴情。
秀儿被传武从狼口中救下后,一心喜欢传武,无奈传武不喜欢她,可自小受宠的她,认为自己只要对传武好,传武总会喜欢自己。
在两家长辈的撮合下,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人,但她却听话懂事,温柔体贴。一直到十几年后遇到一郎,才完全放下对传武的执念,幸福了一段时间。
相较于鲜儿的敢闯敢拼,秀儿似乎从没反抗过,但她最终勇敢的选择和一郎在一起,更好的表现了那个时代下,传统的女性对自己幸福的追求。
爱情因命运变得无奈,但长辈的情感令人动容。
剧中传武和鲜儿的爱情,让无数人揪心,他们之间隔着尴尬的身份,鲜儿失身的过去,思想的禁锢,长辈的阻止,使得他们两个困难重重,最终变成战场上的可靠伙伴。
但最让人感动的却是朱开山和文他娘的感情,相濡以沫几十年。
以前看,羡慕传杰和玉书青梅竹马的情谊,长大后更渴望朱开山夫妇携手一生的情感。
文他娘在剧中,连名字都没有,一开场传文娶亲遇到土匪,她镇定的和土匪交涉,聪明的留下小米保命,时时处处体现了这个女人不凡的见识和勇气。
从山东到东北的一路上,又显得格外善良温柔,似乎一切事情都难不住她。
可是,和朱开山相认的瞬间,她失声痛哭,那一刻她才真正的放心下来,有了依靠。
本来以为朱开山是一个大男子主义十分严重的男人,可是面对妻子,他显现出一个男人对妻子的爱护和尊重。
遇到大事和妻子商量,外面的烦心事却不愿让妻子太过劳累。
如果朱开山决定的事情,文他娘也不多话,永远支持自己的丈夫。
在一家人被潘五爷逼得要离开哈尔滨时,文他娘心里虽不乐意,但没有反对,可看到丈夫重燃斗志,看丈夫的眼神满是欣喜,似乎在那一刹那,穿越回几十年前,眼前的人依然是当初喜欢的模样。
在朱家人的奋斗史,在历史的波澜壮阔下,这部剧中还呈现了不少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那文是前清格格,清朝灭亡后,嫁给朱传文,有亡国的伤感,现实的无奈,以及面对一个不懂风花雪月丈夫的心酸。
可是这一切都被那文良好的心态和努力改变现状的智慧,处处体现了大户人家的教养和眼界。
震三江的出场,作为二龙山的土匪,角色身上像是有一些杜三立的影子。
除此之外,这部剧还有许多值得称赞的地方,在波澜壮阔的历史下,男人们敢闯敢拼的背后,所期望的不过是一家人温馨和睦。
同样,这是无数背井离乡闯关东的人们共同的心愿。正如那首片尾曲《家园》所唱:冰雪早已覆盖我的足迹,远方的炊烟摇曳温暖的召唤。风儿无法吹断我回望的视线,家园好像永远征途漫漫。
炊烟袅袅即是家,闯关东的人们渴望回家,希望安定,但更希望在一片新的土地上,建立一个温馨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