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雨辰妈妈式疼爱,我们能反思些什么
如果你最近上网了,应该有留意到明星朱雨辰和他妈妈的新闻。
朱雨辰曾经与佟大为、文章、王珞丹等演过大火的电视剧《奋斗》,不过这部戏并没有使他大火,观众更多地记住了他演的角色“华子”。
世事难料,这次芒果台的综艺节目《我家那小子》反而把他和他妈妈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让他结结实实的“火”了一把。
这档节目把镜头对准了单身大龄明星,24小时全程跟拍他们的独居状态。
节目中朱雨辰妈妈“用生命爱孩子”的言行引发了人们的热议,或者说是招致诸多批评。
她坦言自己没有自我,全身心只为孩子而活。
早上4点起来熬梨水,逼着孩子一定要喝完;
冰箱里备好各种“半成品”:炒过水的排骨,切好的肉丝……都分量放好;
一天到晚都在忙碌状态,家里窗明几净,厨房毫无油烟;她甚至说自己顶2个菲佣!
朱雨辰上大学她跟着去学校铺被子,担心宿舍外面的爬山虎带来蚊虫,甚至想烧壶开水浇下去。
担心孩子工作时吃不好,带着锅碗瓢盆进剧组。不想看到儿子被打,就要求他别接打戏。
儿子的每段感情她都会干涉,朱雨辰39岁至今未婚多少有妈妈的影响。
已经有太多文章或嘲讽或抨击这位妈妈的言行。
此文无意再过多指责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只谈谈生活里这般沉重并令人窒息的爱,对孩子产生的深远伤害。
第一、父母无边界的爱是孩子前行路上沉重的精神枷锁。
失去自我的父母,把自己的人生重量压到孩子身上。
在这种无边界无限度的爱下,孩子无法不听从父母的控制,否则会被抨击为不懂事、不知好歹、不懂感恩、白眼狼,父母使自己的孩子陷入选择孝顺还是坚持自我的两难之中。
因为我们的社会总是宣扬父母的恩情,孩子一辈子都报不完,简直可以说无以回报。
过于沉重的爱更是对孩子的回报心理造成巨大压力,使其产生莫大挫败感,觉得自己此生都无法回报父母,不是一个好孩子。
父母无边界的爱,是因为我们的亲子教育常常是界限模糊的,相互之间永远都在越界、永远都在干涉对方的生活。
那么什么是界限感昵?
“心理学意义上,界限感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懂得自己与他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厘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即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
一个人缺乏界限感,常常把自己的事托付他人,邀请他人跨入自己的界限,也常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人,强行跨入他人的界限。
如节目中朱妈妈对已成年孩子生活、工作与感情各方面的干涉,都是典型的跨越界限的行为。
妈妈直言自己没有自我,用生命爱孩子,殊不知这无边界的爱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压力。
朱雨辰在吃饭时和朋友谈笑风生,但朋友一离开,就陷入悲伤中无法自拔。
慢镜头下,他先是望着朋友走后的门怅然若失很久。
回到餐桌前面对眼前的杯盘狼藉,又是求狗狗不要走陪着自己,又是低头擦泪,还开始歇斯底里唱起《可惜不是你》,最后蜷缩到狗狗巴七的窝里寻求一些温暖,让人忍不住泪目。
他39岁了,至今未婚,经历过的感情,都无疾而终。
妈妈看上的人他不喜欢,他喜欢的人妈妈不同意。
妈妈沉重的爱使朱雨辰无奈的表示:“我结婚也是50%为了你”。
除了屏幕里的明星,也有很多因不堪承受父母沉重的爱而陷入苦恼的人们。
「感觉此生无法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怎么办?三十岁,博士毕业,尚未结婚。父母期望我尽快相亲找对象结婚,并计划两年内为我买好车房。但是我不想结婚,不想花家里的钱买房买车,几百万的钱我一辈子都挣不出来。总想出去看看世界,却想到自己当米虫当了三十年,该回报的时候怎能一走了之,很痛苦。
想要追求心中的理想和想要的生活,却遭到家人一致反对,我不忍心看到他们难过,他们为我付出太多了,所以这次我选择妥协。」
心理学大师海灵格曾说过:
「好的家庭,一定有界限感。」
有了界限感,对自我边界的清晰认知,每个家庭成员才能恪守规则,平等、友爱、互相尊重,家庭才有了幸福平和的可能。
第二、父母无止尽付出并不会赢得孩子真正的尊重,孩子只会迫于社会舆论和道德要求屈服于父母。
中国的家长可以说是最累的,最富牺牲精神的。
汇丰银行曾发布过一份全球教育报告:超过82%的中国家长已经做好为孩子的成功作出“牺牲”的准备,超过三分之一的中国父母几乎完全丧失了个人时间。
但是这种一厢情愿的付出和牺牲并不能使孩子领情。
因为父母付出越多,对孩子的偿还期望就越高,在漫长的等待中心理很容易不平衡;同时容易自认为有功,认为侵入和掌控孩子私人领域是理所当然的。
从偷看孩子日记、私拆孩子信件,到掌控孩子的工作和婚姻,这些做法,不但无法换来孩子的回报,反而招致孩子的不满。
曾经一所研究机构做了这样一个问卷调查,分别问来自美国、日本、中国的孩子“你最尊敬的人是谁?”
美国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是父亲,第二是乔丹,第三是母亲。
日本孩子最尊敬的人排名第一的也是父亲,第二是母亲,第三是坂本龙马(明治维新的英雄)。
而在那批接受调查的中国孩子心中,最尊重的人根本不是父母,父亲排在第10名,母亲更惨,挤出前10,排在第11名。
当时西班牙的埃菲社发了这样一条电讯:“不少中国的父母自以为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家庭教育家,但是他们却无法阻止他们在孩子心目中地位的不断下降。”
父母随时准备着牺牲自己,献出自己的人生,却不能得到孩子内心真正的认同,岂不令人深思。
第三、父母的专制与强势可能导致孩子彻底的爆发和背叛,最终两败俱伤。
节目中朱妈妈强迫儿子每天都要喝梨汁,坚持陪儿子进剧组并反对拍打斗激烈的戏、强烈介入儿子的感情生活。从这些基本可以看出朱妈妈非常强势、专制。
父母强势主导孩子的一切,宣称着“我是为你好”,打着爱的名义绑架着孩子的生活。
香港某机构曾针对200多名家长做过一次调查,这些家长过半时中产阶级或专业人员。调查结果发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父母属于强势父母,也就是说经常干涉并限制子女。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根据最近新闻,朱雨辰其实已有女友,对方是一名做首饰设计的网红女性。
早在2017年2月份的时候就有网友拍到过两人同游泰国,只是这段恋情朱雨辰一直瞒着妈妈。
网红女友个性独立张扬,穿着大胆前卫,可以说与节目中朱妈妈宣称的“贤妻良母”选媳标准相去甚远。
朱雨辰隐瞒恋情,并且新女友与妈妈的标准并不相符,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反抗和背叛。
面对父母的专制,生活中不乏更为惨烈和激进的反抗:
北大留美博士12年不回家,发长文控诉父母的过度控制和缺乏边界的关爱。
武大研究生选择自杀,因母亲要求一起住校照顾日常起居,被学校拒绝。
有资料分析:在控制性强的原生家庭长大的孩子,约有7%到10%产生过自杀的念头!
伦敦大学的科学家发表在《积极心理学期刊》的一项研究发现:父母的控制行为和孩子以后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存在关联,家长控制欲过强,对孩子幸福感造成的负面影响竟然与痛失至亲对人们产生的负面影响程度相近!
大量案例证明:正是父母强烈的控制欲迫使孩子远离父母,远离家庭,甚至走上歧途。
最后,想对类似朱妈妈式的母亲们说声,相信并放手,孩子会做的比你想象的更好。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为自己人生的喜怒哀乐负责,即使是父母与孩子也应该划分彼此,厘清界限。
一句广为流传的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其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父母越成功。
最后,谨以纪伯伦的《论孩子》共勉。
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是住在“明日”的宅中,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