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与写作写作创作技巧

如何才能“文思泉涌”?干货打包请收好

2016-08-28  本文已影响2986人  正弦人生

文/兔洛斯基

写作

写文章是一项技能。
过去我们认为写作属于作家的工作,作家是具有文学天赋的文学家们才能做得了的。现在不一样了,走到社会上,不说大学生到处都是,最起码没有几个不识字的了,文字再也没有以前那么神秘。网络的兴起,更是让文学走到了基层,更多的人开始尝试自己创作。文学作品或许不会人人都能写得出来,但写文章的能力应该人人具备。朱光潜说:“文学的主要功用是表现。”没错,闲暇时刻我们会思考生活,就会产生表达想法的欲望,想要表达,却苦于不懂得如何表现,那也太窝火了。所以,学写文章,成为当下社会的一个潮流。
我以前写文章还是沿袭高中写作文的方法,拿到一个主题,提笔就写。结果很明显,文章质量实在太差,材料单薄,内容浅显,结构混乱,这样的文章当然没有人喜欢看。写了一段时间,痛定思痛,决定先看看那些大神写得关于写作技巧的文章。找了好多篇大神的总结文章,有很多感悟,但仍觉得不够系统。我又打开当当开始搜寻关于写文章的书。最后,买了4本关于写作的书。看完这几本书,再结合之前看的那些大神们的总结文章,对于写作就有了一套比较全面的总结。
不管写作技巧多么高深,文章终究是由一个个汉字组成的。所以,摆正心态是关键。连这点自信都没有的话,还谈什么写作技巧呢,都成扯淡了。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多写,写出来才能直观地看出哪些地方薄弱,自己到了哪个层次,才能对症下药。朱光潜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时说道:“自己多练习写作,如此才能亲自尝出甘苦,如果不在这个上面做功夫,读完任何数量的讨论文学的书籍,也无济于事。”就好像看再多的绝世武功秘籍,就算把一招一式的描述都倒背如流,不去练,依然成不了绝世高手。
把所有的信息整合分类后,我把写文章分为三个大块——标题,正文以及修改。


一、标题

把标题单独拿出来作为第一个板块来总结,不是偶然,标题在我眼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为什么把标题单独拿出来呢?标题位于文之首,相当于一篇文章的脑袋。我们想要表达什么,用什么方式表达,都可以从题目中看出来。如果看到一篇文章的题目,还不知道作者想要表达什么,说明这不是个好题目。就好比遇到一个人,看了他(她)的面目还是分不出男女,你怎么敢去上前搭讪?!所以,标题很重要。
好的标题会吸引读者点开链接,继续看文章内容,更深的思想才能分享给读者。
下面是6个起标题的常用套路,包教包会,不限使用次数。

1、颠覆常识

这个方法大多用于美食健康类。比如《每天一动作至少让你长寿十年》,在我们的常识范围内,运动确实有益健康,但每天一个动作就能让人长寿十年,确实让人难以相信。

2、名人效应

人人都崇拜出了名的人,标题中出现了某位名人的名字无疑增加了巨量吸引力。比如下面这个,《90后为什么没有出现韩寒郭敬明》。韩寒和郭敬明是青年人比较熟悉的年轻作家,这两人的影响力也特别大,再加上年纪尚轻,自然受到很多关注。作者在标题中借韩寒郭敬明之名,用了一个反问,来表现文章的内容——青年才俊很少出现的原因。

3、利用热点

最近王宝强离婚事件引起不小的社会舆论,闹得满城风雨,人人皆知。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的标题——《摄影 | 宝强,不哭!教你三步让照片中的宋喆“消失”!》,讲得是PS的修图技巧,作者巧妙地借社会热点带出自己的文章,让人想要一探究竟。

4、使用对比数字

这样的栗子实在太多,剽悍一只猫老师就常用这个手段。比如《2个月8000喜欢,关于写作,我想分享的事(疑问解答)》,这么短的时间获得了那么多的认可,不管是谁,都想要问问作者怎么做到的。

5、反面教材

利用自己曾经受到的教训,告诫别人,让别人不要重蹈覆辙。这么一来,出发点是好的,读者也容易接受。例如《大学两年,我用我失败的教训告诉你千万别这样度过!》,大学是一个人很重要的阶段,作者用自己曾经的失败告诫读者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6、反问

反问最能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同时也最能表现文章内容,还是用第2条方法中的《90后为什么没有出现韩寒郭敬明》做例子。除了借用名人效应,反问在这个标题中占得分量至少一半。标题用了反问,说明文章是探究原因或方法的,直接明了,看完就忍不住动了动手指。


二、正文

第二个大板块是正文,也是一篇文章的主体。正文是对标题的扩充,是展开想法的田地。这里正文并不单指文章内容,还包括文章内部没有直接显露的结构。对于读者来说,他只关心文章写得是什么(即内容)。作者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就不能只考虑要写什么,还要清楚怎么把想法有逻辑地展开,让人看了能够清晰地了解文章的内容。如果一篇文章只是把作者了解的信息随意罗列,估计没有人能看懂他要表达什么观点。因此,要想让自己的文章通顺有逻辑,除了明白要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去安排。

第一:内容

前面说了标题很重要,但标题的重要性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文章内容的质量。标题相当于脑袋,内容就是躯干了。没有内容,标题就立不住,也不可能看得远。
要写什么内容,当然自己心里最清楚。把内容浓缩一下,就是“立题”。樊荣强老师在《我30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一文中解释,“立题”,就是建立问题,在整篇文章中提出一个大问题,而整篇文章其实就在回答这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在文章中写出来,也可以不写出来,但要心里明白这个问题的存在。
立题换个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主题”。一般写短文章的话,一个主题就够了。比如昨天去爬泰山,今天想写一篇关于泰山风景的文章,主题就可以是“记录爬泰山的经历,泰山可以看到哪些如诗如画的风景”;要写一篇小说,就要知道写什么类型,恐怖,逗比,爱情,友情,青春,是反讽还是直喻等等。
确定了主题,接着就是收集材料。
材料的收集有三大途径:读书、网络和生活。
从卷帙浩繁的书海中,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资料。朱光潜老先生在《谈文学》中提到读书的作用:“读书的功用在储知蓄理,扩充眼界,改变气质。读的范围愈广,知识愈丰富,审辨愈精当,胸襟也愈恢阔。”读过很多书之后,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材料去哪找,而不是翻箱倒柜地盲目乱寻。
仅仅从书中寻找材料是不够的。古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文心》中也说过:“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得好,也只是些尘烟老套,有什么用处呢?”想想也是这个理,书上的材料大都被前人用烂了,我们再死抱着不放,写得文章多少也是陈词滥调。这里不是全盘否定了前面读书的功用,而是说材料的收集途径不止这一种。
下面就来隆重介绍脑洞大开的网络途径。大家平时爱上网,各大网站大家也是如数家珍。现在就来说说这些网站的正确打开方式。
1、淘宝
淘宝的商品千千万,只要你能想到的,就没有淘宝不卖的。很多没有女朋友的单身狗写小说时有可能写到女生的衣着时卡壳,又不好意思暗中观察女生,这个时候淘宝闪着耀眼的光芒上场了。打开淘宝,输入“裙子”或者其它你想搜的内容,然后各种裙子就出来了,小清新,民族风,学院风,复古……应有尽有。随便打开一款,商品详情就有各种描述,而且各个角度的展示更是详细,包括材质,尺寸等等。
2、图片网站,如Pixabay
如果平时很少出远门旅游,恰好又需要一些景物描写,找图片网站就对了。近的如三亚、九寨沟,远的就到南极洲、冰岛,没有人能阻挡你的脚步。
3、视频网站
不管是谁,都不可能全能全才,对所有的运动都很熟悉。写文章遇到不懂的东西,也可以先看些视频了解,比如跆拳道、绘画、舞蹈等等。通过视频能够直观地看到精确的动作,方便描述。

写作需要善于触发

要想写出有活力的文章,当然要融合现实生活。一篇文章思想虽然高高在上,却远离一般人能达到的高度,估计没有几个人喜欢这样的文章。现在的鸡汤文颇有这样的倾向。
你想写某一种社会或某一种人物,你必须对于那种社会那种人物的外在生活与内心生活都有彻底的了解,这非多观察多体验不可。要观察得正确,体验得深刻,你最好投身他们中间,和他们过同样的生活。你过的生活愈丰富,对于人性的了解愈神光,你的作品自然愈有真实性,不至如雾里看花。我们熟知的作家基本上都是生活阅历丰富的人。之前看《寻路中国》,很有感触,一位外国人竟然对中国农村的生活了解那么深,如果作者何伟没有去农村体验那么多年的生活,怎么可能靠凭空想象写出这么生动深刻的书呢?
收集材料其实不用考虑那么多,只要是相关的就做个记号,写在纸条上,或者随便一种方式,以后用得时候能找到就行了。材料一定要多,多了才能让内容丰富。不然,干巴巴的几个材料有可能没有什么说服力,还有可能没有深度,内容就会空洞。
做完这步工作,就要开始一步很重要的步骤了。这一步就叫“材料的选择”。
之前收集了那么多材料,肯定有好有坏,有褒有贬,有相关性高的,也有浑水摸鱼的。材料的选择体现出我们对文章的重视程度,也决定了文章的深度。
辛辛苦苦收集了这么多材料,还要挑三拣四?没错,别不舍得,不想选择说明思想懒惰。把一堆材料浮光掠影地硬凑到一篇文章里,这样和盘托出,文章怎么可能深入有逻辑?所以说,不要怕麻烦,该丢的丢,该弃的弃,浓缩的才是精华。

第二:结构

知道要写的内容了,材料也收集选择好了,就该谈谈怎么把内容表现出来,也就是怎么写。
怎么写是作者的事,读者才不会关心你怎么写出来的,读者关心的是你写得好不好。写得好不好当然需要技巧,这个技巧就是文章结构。文章结构不是直接呈现出来的,而是支撑文章进行的内在骨架。看到一个身材很好的人,你肯定不会认为他的骨架歪七扭八。
我把文章结构分为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也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技巧。
1、框架
上学的时候老师就不断强调,写文章要有框架,这个框架就是“总—分—总”或者“总——分”。这两个模式是最常用的,那些比较牛逼的作家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模式写文章的。
为什么要先写“总”呢?“总”和“分”又代表什么呢?“总”就是前面提到的“立题”,“立题”不应该总是活在我们心里,更应该开门见山地表现给读者。读者看到你的观点,才想着接着去看你的理由。谁会稀里糊涂地把时间浪费在一篇观点不明的文章上面呢?“总”是立题,“分”肯定就要分条陈述理由了。分条陈述能够让文章更有逻辑,而且能很清晰地展开写作思路。
按照这两个框架写出来的文章,思路清晰,能够引导读者跟着你的思路去思考。有了这两个框架,文章就不会形散神不聚,每个段落就会像用绳子系在一起似的。
2、列题纲
很多大师级的文学家写文章都用这招,“列题纲”绝对能让写作变得简单易操作。上一步选好了要用的框架,这一步就是要填充主要肌肉了。
之前收集了很多材料了,对吧?这个时候就要拿出来了,用简短的小标题概括每个材料,不说做的多完美,起码看到小标题还能想起来是哪个材料就行了。列完小标题,还没完事,现在一个小标题代表一个材料,把小标题的顺序排列一下,就是材料在文中出现的顺序。
这一步很简单,但是决定了文章的大脉络。
3、脉络
文章的脉络是个很抽象的东西,就像一个人的信仰,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还是要相信信仰的存在。很多人写文章说了两句话,感觉没话说了,就像奔流的小河突然断流了。有两个原因。第一,收集的材料太少;第二,文章没有脉络,无法深入思考。第一个原因是态度问题,不用多说。还是详细说说第二个原因。脉络是文章的血管,从心脏(主题)开始,散发到全身(全文)各处。
怎么样才能让文章有脉络呢?这个就要说到《文心》中提到的“回问自己”。我们跟人聊天的时候都是一问一答地形式,一般都是先问再答,所以,说起来总是滔滔不绝。当自己一个人闷着头写文章时,变成了一个人自言自语。没有人来持续提问,自己说着说着就不知道朝哪个方面说了。“回问自己”就是通过不断问自己问题的方式,让自己有话说。问题越全面,回答越细致,文章也就越深入。
樊荣强老师总结了一套类似地方法,叫“问答思维”。樊荣强老师对于思考总结得很到位,他说:思考=提问+回答。不管是跟别人交流还是一个人单独思考问题,一两个提问肯定解决不了问题,不断地提问,回答,才能深入。一连串地提问就组成了文章的脉络,这些问题是不必写到纸面上的。文章就是这一系列问题的答案,读者会默默地跟着这些隐藏的问题走。
4、起承转折
本来这个是语文老师讲的语文知识,我还是要把它单独拿出来放在结构这一块来说。起承转折其实就是一些常见的关键词的表达作用。比如“但是”、“因此”、“那么”、“然而”等等。《文心》中写道:“一句里边有几个词儿不得当还不过一句的毛病;承接和转折的地方弄错了,那就把一段的意思搅糊涂了。”本来辛辛苦苦写好了一段话,结果因为一个词搅得逻辑混乱,想想都恼火。一旦用到关联词,千万要留心,细细揣摩上下句的意思,能不能用关联词联结,没有把握一定要慎用。


三、修改

“文不厌改,不改不工”,说得天花乱坠,总还是有人刚写完初稿,就像从牢里释放出来的犯人一样。为什么要修改?你能保证整篇文章中一个错别字都没有么?你能放心关键地方的词语都用得恰当吗?前面提到起承转折处要留心,难道不能再检查一下?用到的材料没有赘疣没有模棱两可的么?还有,文章的每段话都在该在的位置上么?挪动了位置对文章有影响么?要是删掉了一段话,对文章毫无影响,说明这段话就是废话。调换两段文字的顺序,要是一点影响都没有,说明结构没安排好。
修改文章也是不断进步的手段。朱光潜说:“多修改,思致愈深入,下笔愈稳妥。自己能看出自己的毛病才算有进步。”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自己最清楚,精雕细琢才能让作品渐趋完美。实际上,自己是很难看出自己写的文章有什么毛病的。能看出毛病,多半也不舍得删掉已经写出的文字。无论如何,不想去修改的人,多半也是懒散怠惰的人。修改只会让文章更深入,文字更凝炼。所以,一定要学会自己修改文章。


这篇总结断断续续写了好几天才写完初稿,实在很不容易。把写作技巧做个大总结,一是以后自己写作可以有道可循,二来也可以分享给想要学写作的人。以上写作套路可以直接套用,也就是说写作可以按照上面写得要点顺序来写,当然,有些人喜欢在正文写完之后再拟标题,有的喜欢看着标题写文章,都可以,没有什么讲究。

参考资料:
《文心》叶圣陶、夏丏尊著
《谈文学》朱光潜著
《我30多年的写作秘诀首次公开》樊荣强/文
《谈写作,这样起标题,不愁没有阅读量!》用时间酿酒/文
《写作必备的黑科技》原文豆瓣/Jack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