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学习|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
浣溪沙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释】①薪(q)水:县名,即今湖北浠水县,距黄州不远。②兰芽:兰草初生的嫩芽。③人生无再少:人老了,不可能再回复到少年时代。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鉴赏】这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游附近的水清泉寺作的一首小词。苏轼虽被贬,但其胸襟旷达,善于自适。这首乐观的呼唤青春的人生之歌,表达了他执着生活、乐观爽朗的性格。
前三句为上阕,描写清泉寺附近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岸边兰芽初生。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鸟的啼声。这一派充满画意的光景,涤去了官场的恶浊,远离了市朝的尘器。它优美、洁净、潇洒,充满了诗的情趣、春的生机。它爽人耳目、沁人心脾,诱发了诗人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后三句为下阕,阐发了使人感奋的议论。这种议论取眼前之春景,写人生之哲理。起句以反诘唤起:谁说人生到老了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代?后两句以借喻作答:你看门前兰溪之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驰,一去不可复返;青春对于人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发出青春的光彩。谁说青春不能回复呢?在特定的条件下,人生是未尝不可以“再少”的。人们惯用“白发”、“黄鸡”来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但苏轼在这里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衰老之叹,而要振作精神,不服衰老。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也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