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应用与研究(40)
管理艺术在会计工作中的运用
要做好会计工作,单靠记账、算账和报账是远远不够的,会计人员在坚持按照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办事的同时,还要不断提高驾驭各种矛盾的能力,不断提高会计工作的管理艺术,努力把会计管理工作纳入艺术管理的轨道。
一、运用组织艺术,搞好分工合作
按照《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有关规定,在任何一个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中,会计工作至少要由两个人来承担。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也好,不单独设置会计机构也罢,会计人员总是要在一个管理机构中开展工作,要开展会计工作,没有分工是不现实的。在会计分工时,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要根据每个会计人员的经历、事业心、责任心和日常工作能力,合理设置工作岗位,做到人尽其能,人尽其才,人尽其言。要始终向会计人员灌输分工不分家的思想,发扬团队精神,及时发现和善于处理会计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要把会计人员的喜、怒、哀、乐和冷暖放在心上,对于在会计工作中表现较好的,要及时给予肯定或表扬,并把情况反馈给单位领导;对于表现较差或严重失职的,要找有关人员谈心;对履教不改的,应建议领导把其调离会计岗位。只有这样,会计工作才会开展得有声有色,会计人员才会形成一个组织有力、团结合作、心情舒畅的集体,做好会计工作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二、运用交际艺术,搞好部门协调
会计部门既是单位的一个管理部门,同时又是服务部门。作为一个窗口,会计部门除了要搞好内部分工合作之外,会计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同单位内部领导之间,同其他机构人员之间,同财政、税务、工商、银行、审计、主管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部门人员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般客户、业务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他们到会计部门办理业务、检查工作、调研咨询,既能亲身感受到会计人员礼貌好客、热情服务的气氛,又能体验到会计人员秉公办事、灵活务实的精神,使会计人员真正做到:用良好的服务去感染他人,用良好的理财形象去说服他人,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去教育他人,使他们愿意同会计人员接触。通过经常接触,会计人员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新知识,了解和掌握处理复杂事务的技能,广泛借鉴人际交往的经验,为做好会计工作积累宝贵的财富。反之,会计人员不重视部门之间的协调,不注重人际之间的交往,或者把关系搞僵了,人们就会躲避你,远离你,甚至会找你的茬,使会计工作陷入被动。
三、运用操作艺术,搞好会计核算
记得有人说过,会计学是一门分类的经济管理科学。虽然这种提法不太科学严谨,但事实却是如此。我国的企业会计把经济业务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类,而预算会计则把业务活动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五大类,不同会计要素又分别设置了若干个会计科目,用以区分不同经济业务或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用途。虽然这些会计分类和科目设置通过固定的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经济情况的变动和国际间的文化交融,没有哪种会计模式能够一成不变地永久地保留下去。即便是在一种会计模式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以及各单位情况千差万别,国家在某些会计政策的使用上不得不给单位核算留有一些可供选择的余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黯熟有关会计法规,在会计建账和会计业务处理上狠下功夫。特别是对于一些新生事物所引起的经济业务,在没有借鉴且必须处理的情况下,要做出合情合理的选择,以维护各方面的经济利益。这种利用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来解决会计工作中的问题,与其说是一种会计技术处理,更不如说是一种艺术操作。
四、运用控制艺术,搞好会计监督
众所周知,会计监督是各种经济监督形式中最直接、最及时、最有效的经济监督方式。它对于防止各单位资产的无端流失,维护国家、投资者、债权人、法人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着积极的作用。一个单位会计监督做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单位的资金能否持续正常地运作下去。当前,摆在会计人员面前的最重要和最紧迫的任务,不是会计核算,而是会计监督。这在客观上要求会计人员既要防止因监督不当而给会计工作带来压力和阻力,又要坚持原则,使会计监督真正到位。要尽量克服死板的、生硬的、让人吃不消的做法,用真情实感、和蔼友善的态度去处理每笔经济业务。对于那些真实、合法、有效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准确有效地给予办理;对于那些不能受理或需重新办理的经济业务,会计人员要把为什么不能受理的原因讲清楚,请经办人员给予谅解和支持;对于极少数违反有关规定的经济行为,会计人员应当把利害关系讲清楚,使他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给予坚决抵制,抵制无效的,会计人员要及时把情况反映到单位领导或上级主管单位领导,请求处理。只要会计人员善于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会计监督工作就会得到单位领导和广大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会计监督职能就会得到充分发挥。到那时,会计人员期盼的“既能顶得住,又能站得住”的良好愿望就会变成美好的现实。
(原载《辽宁财税》199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