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9【教育随笔】4c之connect(联结)的实践话聊记录

2022-09-23  本文已影响0人  大龙猫说

4c理论来自假期半学习半复习的家庭教育指导师系列课程中应对孩子问题行为章节。行为理论认为,人的每个行为都有一种功能以满足人的需要。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的目的往往是要寻求关注、权力、报复或是放弃中的一个,与之对应的解决策略,便是4个关键c——联结、能力、价值、勇气。其中,该章节对4个c的建立给出了一些实操建议,这不,开学了,我实践的机会就来了。

“老师,今天课上小h给老师其外号,说老师是狗屎的xxx“

”老师,今天小h在我的管理员申请表乱写,写我是狗屎......“

“老师,小H上课捣乱敲桌子,老师让他起立,小F就笑他,他就暴怒了,哭到现在呢”

听着焦急的叽叽喳喳的告状,哎,复课就三天,小h天天被告状,扶额~

       来到教室,小H还在哭得抽抽,无法沟通。体育老师要赶下一节课,简单和我沟通了一下情况,大致是小h上课捣乱,老师请他起立,还没来得及教育,他就因为小f的嘲笑崩溃了,直到下课我来。

    这么办呢?批评一顿无可厚非,毕竟如果没有小h的违纪,根本不会有后续的事情。但是,这真的是当下最能帮助到小h的处理方法吗?分析了一下小h的行为,其实小h的课堂问题,并不是第一次。他是个聪明机灵的男孩,隔辈亲的缘故,孩子小时候在家比较受宠,因此非常渴望关注,当自认为课堂内容已经掌握时,便常有插嘴情况,在户外课“跳脱”得更厉害些。如果小班干部管他,他通常也是显出不服气的样子。这几天显得尤其肆无忌惮,我想还是跟刚结束的网课有一定关系,隔着屏幕上课,不受课堂纪律约束,孩子在一年级好不容易养成的纪律性又无踪了;二年级的小孩子又不具备稳固的明辨是非能力,因此极有可能在学了不文明的语言后,希望通过各种高调使用的方式来博取大家对他的关注。但当他发现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引起他希望的关注,特别是今天,反而是同学的嘲笑,他就“破防”了。根据4个关键c理论,帮助小h的关键,是connet联结。那么就来试试吧。

第一步 无条件接纳-倾听-积极视角看待

     处理问题之前,我没有批评孩子,而是温和而坚定地先给孩子和我一个积极暂停,让孩子处理一下自己的情绪。马上就要下一节课了,孩子的状态显然无法参与课堂,于是我邀请孩子来我办公室,告诉他,我理解他现在需要通过哭宣泄一下情绪,但我希望帮他解决问题,这就必须等他不哭的时候才能进行,所以,他可以以自己舒服的姿态在办公室站着或坐着,等觉得哭够了,再找我。而我在这段时间,也有需要继续的工作,不能一直陪着他。

       蛮有意思的是,当孩子听到我这么说,反倒很快停止了“嗷嗷”地啜泣,我请他去洗把脸,觉得准备好让老师帮助他解决问题了就来找我,孩子很快就回来了。

        接着,我请孩子跟我讲讲发生了什么事。不出意外,孩子非常的委屈,关于自己课堂违纪,轻描淡写一句带过,讲到小f的嘲笑,却愤愤不平大篇幅叙述,妥妥在推脱责任啊!明明没有他的违纪,就不会有后面的所有事情。不过,我没有急着打断,而是尝试继续倾听,并从积极的视角进行解读,即从孩子的长处思考问题,挖掘问题背后的资源。

       “小h,我听出来了,老师请你站起来的时候,你站起来了,证明其实你知道自己影响课堂不遵守纪律,是做错了,想承认错误,但是小f的嘲笑打断了你,你很生气“

      ”对,我知道我错了,但小f这样笑我很伤人“

       我又在小h的话里捕捉到了一些关键词,第一,他知道自己错了,第二,他尤其关注小f的嘲笑,这是让他今天情绪崩溃的关键点,我想,大概因为小f是他最好的朋友吧。

   ”特别好,你是个勇于承认自己错误的孩子,这点很难得,不如你说说,既然犯了错误,影响了课堂,我们接下来可以做些什么呢?“

当充分的倾听孩子感受后,我尝试在他不断给自己推卸责任的言语中引领他挖掘到积极的部分,就是孩子其实知道错了,接着,开始和孩子探讨问题解决的策略。

第二步 问题解决

    ”我,我要跟体育老师道歉,还要跟被影响上课的小朋友道歉,以后要好好上课“

     ”不但勇于承认错误,还敢做敢当,不推卸责任,积极找弥补的办法,老师特别欣赏你。小f的问题,我需要下午请你们面对面聊聊,因为现在在上课,还不是时候。你可以先通过接下来半节课先做到好好上课,证明你改正错误的决心吗?王老师相信你。“

     ”恩!“听我这么说,小h没有像以往一样急着只解决自己委屈的部分,而是立刻答应了接下来要好好上课,回到了教室。

     推进到这两步,我已经觉得很惊喜了。因为以以往的经历看,小h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如果我当下不能马上解决他的问题,他往往会带着很大不服气的情绪,但是今天他虽然自我感觉受了那么大委屈,此刻却几乎能不带情绪地回班上课。

     这半节课孩子果然上得很好,也主动去找老师道了歉。

     下午,更是没等我调解,小h就和小f和好了,其实,小孩子特别是男孩子,冲动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特别像他俩本来就是好朋友。但我却仍决定要和两个孩子谈谈,因为我猜想,小h的问题行为背后,还有值得挖掘的深层动机导致了他用问题行为寻求关注,只有到了这一层,才能帮助他建立一个积极争取的赢得关注的目标。

第三步 关注行为背后的深层动机,建立正确目标

       当我带着两个孩子回顾问题情境,果然,他俩又有些生气了。小f说,你为什么就生我气,明明也有其他小朋友笑你呀。小h说,那你笑的特别大声。

       我摸摸俩个孩子的脑袋,请小h尝试用我教的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平静些的小h对小f说:“当你嘲笑我的时候,我感觉很难过,我希望你不要嘲笑我。”小f说“对不起,我不该嘲笑你,不过,我觉得你上课不应该捣乱。”

  孩子的话给了我挖掘深层动机的机会,我笑着对两个孩子说:“老师听明白了,小h,嘲笑会让你难过,但你更难过的,其实是嘲笑你的人是小f,因为他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希望当你犯了错,他能做帮助你陪伴你变好的那个人,而不是落井下石嘲笑你的人,对吗?“小h大力点着头,仿佛在感谢我道出了他的心声。

      我又对小f说:“老师也听明白了,你其实是好心,你觉得大家应该好好上课,这才是对的,当你朋友捣乱,你想通过嘲笑他的方式让他明白这样不对,让他改正,本心没错,方式错了,对吗。”小f也大力点着头,认可了我对他行为做出的正向解读。

“那我们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做些什么,避免事情变成现在这样吵起来,更严重的影响课堂和朋友关系呢?”

“我可以下课跟小h好好说,不要在课上用嘲笑的方式解决问题。“

”我也可以下课跟小f好好说,不要在课上听到有人笑我就继续闹“

两个孩子给出了他们的答案,我也借机拉着他们的手肯定了他们,告诉他们真正的好朋友会互相帮助变得更好,并趁机问小h,今天因为被嘲笑感觉那么难受,这几天,是不是也用不文明的语言对待过别人,别人的感受是不是也和你一样呢。

小h低下了头,回忆起了自己近期两次不文明用语的情况,表示一定会去找老师和同学道歉。“小f,你愿意陪着你的好朋友一起去吗!“”嗯!“小f爽快的答应了。

”你瞧,其实你俩都是老师心中的好孩子,知错能改,心怀集体,积极向上,多做好事儿,老师同学们都会看见你们,为你们鼓掌的,记住啦!“两个孩子开心的回班了。

     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到了,有意思的一幕发生了。小h的同桌是个小学霸,平时如果她指出小h的字哪里写的不好,小h一定会趁着老师不注意不配合改,各种闹别扭,举手告状,非要老师关注不可。但是今天,特别好玩,他还是举手告状说同桌给他的字画圈,只不过,当我提议他好好请教一下同桌怎么写可以更好时,他马上笑着答应了,没有再纠缠以赢得更多关注,而是和同桌一起头挨着头,乐呵呵地研究字怎么能写得更好。不一会就安静下来继续完善他的书写。

       我想,也许是小h在今天意识到自己在班级是能够被充分关注和理解的,于是他开始试着用积极行为为自己赢得关注了,总之,面对这几天他这一系列“捣蛋”问题行为,在没通过批评、惩罚的情况下,似乎也因为联结的建立达成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孩子长时间的习惯很难通过一两次教育就完全改正,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也需要必要的惩罚和批评。不过我想,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论是父母还是老师,如果都能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多花一点时间挖掘孩子的深层动机,找到问题的积极视角帮助孩子,也许孩子也会拥有越来越厉害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拥有面对问题挑战的信念和决心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