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思维的僵局,你也可以从学渣逆袭成学霸
我们的大脑潜力无穷,却没有配备使用手册,而芭芭拉.奥克利所著的《学习之道》,就是这样的一本使用说明。
作者和所有文科生一样,讨厌数学和科学,特别喜欢文学。
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居然成了工程学教授。
芭芭拉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啦?答案就在《学习之道》中。 本书从思维、记性、拖延三个方面来介绍。
第一:注意力太过集中好不好?
芭芭说:有时候注意力太集中反倒不好。
象棋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和13岁的男孩马格怒斯.卡尔森正处于一场国际象棋比赛中,赛场时间非常紧迫,几乎可以听到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
但卡尔森却离开了棋盘,到一边晃悠去了,这无疑是晴空万里忽然来了一声炸雷。
卡尔森出其不意的一招无疑是把卡斯帕罗夫整懵了。
没错,卡尔森用心理战术遏制了对手。最后赢得了些这场比赛,成为史上最年轻的棋场新人。
这结果实在是让人始料不及。
作者说:人的思维有两种,一种是专注思维模式(就像是手电筒的光,打开开关,光柱就打在了你关注的目标上。);一种是发散思维模式(而发散模式看起来和任何一个特定脑区关系都不太密切,它更像“弥漫”整个脑中的)。
而卡斯帕罗夫败就败在了太过于专注思维模式了,对手一个不经意的动作就击败了他的心理防线。
那是不是说专注思维模式就不好了。
当然不是了。任何学科中的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两种基础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转换。一种模式接收信息的进行处理,再将结果传给另外一种。
比如当你专注思考于晦涩难懂题目的时候,只要你眨一下眼睛,发散模式就会跳进来,在脑海里快速的搜索答案。
换句话说,两者之间是相互相成的。
第二:发挥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
相比较两种思维在学习中发挥的重要性,记忆力在学习中也起着主导作用。
记忆分为工作记忆和长期记忆。
工作记忆又叫短时记忆,是信息在大脑中的短暂停留。当这个信息不断在脑中重复,就变成了长期记性。
当然光靠记忆力也是不行的,还得靠“组块”。组块就是将零散的信息组合在一起起。
比如:硕、果、累、累这四个字,都是一个独立的组块 。组块之后“硕果累累”,变成一个成语,形容秋天的丰收形象。这样是不是很方便记性了。
记忆好的人做事总是比别人略胜一筹,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记忆方法。这儿举列
第一种:视觉图像法
一个非常有创意的记忆方法,用突出的手指关节代表有31天的月份。
握紧左手呈拳头状,手背方向对着,关节部位有凹下去的和凸起来的。凸起来的是大月,凹进去的为小月。顺着十指凸起的关节开始数从1月份开始数。一个来回正好数到7月。然后从再从食指凸起关节开始数,从8月份开始,直到数到12月。
第二种:间隔重复
集中注意力把一些东西送到工作记忆里,但想让这个东西转化成长期记性,这个过程需要你把记忆的内容在脑海里重复反刍。
你可以把需要记性的内容写在卡片上,每天早晨或者晚上的几分钟,偶尔也可以颠倒一下顺序。
第三种:肌肉记忆法
如果你确实想让自己的记忆力和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最好的办法之一就是进行持续锻炼。因为实验证明了,规律的锻炼确实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第三:拖延症严重怎么办
学习的思维方式和记忆方法都了解了,接下来看看该怎么解决学习上的拖延行为。
一:想要克服信号的干扰,最好远离干扰。
比如电子产品,把它们放到另外一个房间里,最起码放到自己看不到的地方 。
二:分解工作量,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有时候我们拖延,是因为目标定的太大了,心理上有害怕的因素在作祟。那我们就在做事过程中,就关注这个过程忽视掉结果就好了。
三:给自己的进步带来奖励。
可以给自己设置一个奖励机制,自己完成任务之后,可以奖励自己一个喜欢吃的零食或者其它物品。
四:内在的信念,有助于改掉拖延的习惯。
综上所述,打破思维的僵局、发挥好记性在学习中的方法,减少拖延症对学习的影响, 誓将这三个方面坚持到底的话,学渣逆袭成学霸也是铁板钉钉的事。
假如你想要让自己变得更好,主动权就在你手上,那就立刻、马上行动吧!还犹豫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