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离开你后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
十几岁的时候,背诵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我曾经想过他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那也只是作为诗人的他,才华横溢,浪漫多情。然而,真正开始了解他还是始于林徽因,源于大一做的一个report,不过主要人物当然是林徽因,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我以为自己应该是喜欢林徽因的,喜欢她的善良,美丽,聪慧,大气…好像所有的褒义词放在她身上都不足以描绘她的美丽,可事实上我喜欢的还是张幼仪。
如果说林是理智冷静的,那么张就是至死不渝的坚忍。
01
1900年,张幼仪出生于江苏宝山县(现在上海)的名门世家。
祖父是高官,父亲是名医,二哥是哲学家和政治活动家,民社党创立者,四哥是中国银行总裁。
她在四哥张嘉璈的安排下,十三岁订婚。
她正在就读江苏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等不及了,就辍学。
1915年那一年,15岁的张幼仪嫁给徐志摩。
这是一桩“媒妁之言”的婚姻。
这桩让彼此痛苦不已的婚姻,真若说起谁高攀了谁,的确是徐高攀了张,甚至连徐志摩想拜梁启超为师都要靠自己的大舅子。
原本以为有一点温情,她一点都没有感受到。
我的万水千山,不是你要的翘首以盼。
在他看来,他的这个位原配夫人既不兰心蕙质,又没有风情万种,还不懂诗词歌赋,土的掉渣,徐志摩曾经说她是“土包子”,认为她不是他的理想的菜。
他的菜是15岁的林徽因。
02
梁实秋曾描写徐志摩:“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然而,外表随和恣意潇洒的诗人对待自己不爱的结发妻子,可以说得上是冷漠残酷至极。
他的温柔多情,都献祭给了另一个她,一个根本不可能属于他的她。
婚后四年,他们相处的时间加在一起大概只有四个月,都是在他的假期。
空旷的庭院,他伸长了腿坐在椅子上随手翻看着手里的书,时而自言自语,时而颔首微笑,而她在一旁默默地缝补着东西,时而扭过头来看着他,眼里迸发出温柔眷恋的神采,心里非常期待和他说上一两句话。可是,他宁愿招呼仆人,也不对她说半个字,那时的她年轻、胆怯、自卑,于是,只能在长久的沉默中咽下绝望。
在国外,他总对她说“你懂什么,你能说什么”;飞往伦敦的飞机上,她因晕眩而呕吐,他嫌弃不已:“你真是个乡下土包子”;他冷酷地要求离婚,完全不顾她已经怀孕,她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他答:“还有人因为火车肇事死掉,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她在德国生下二儿子彼得,身边没有一个人照顾,他却追到柏林要求离婚,还写下了那句著名的“无爱之婚姻忍无可忍,自由之偿还自由”。
虽然她为他孕有两子,但是在他们那段无爱的婚姻里她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孩子,只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已,徐追求的是内心的自由。所以他才能在遇到林徽因后,惊为天人,决定抛妻弃子,不惜以离婚为代价追求自由。
她甚至以为,自己怀有身孕,他应该不会抛弃她的,至少会看在孩子面上。
可她还是低估了他的决心。
要走的人终究还是留不住。
真是见鬼了,民国时期思想都这么开放了,所谓的精神灵魂伴侣值得一个人抛妻弃子去追求么?
然而,诗人的浪漫终究给予的不是她,她只能无奈地签下离婚协议,给他自由,放他离开,成全了他的爱情,却毁了自己心中之爱。她说:“希望你找到一个更好的太太”。
她的第一段婚姻就这样结束了。
七年的时间,终究没能得到他的爱与眷顾。
这段七年婚姻给予她的,除了耻辱还是耻辱。
当然也让她对他多了一份成全,对自己更是一种成全。
她成全了他的爱,成全了自己的心。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
而在徐志摩心中,他们的婚姻属于包办性质,他从没有爱过她,所以才能那么残忍离开,孩子都是性爱下的产物,并非他想要的,甚至还阻碍了他追求自由追求幸福。
不得不说徐确实是够渣的,不想写这段了。
03
两人和平离婚后,徐终于恢复自由身,可以追求女神林徽因了。他的死缠烂打,对林而言没起到太大效果,林对他更多的只是欣赏,欣赏他的才情,她最终选择的还是梁思成。
然后,徐遇到了陆小曼,转而对她展开了不懈的追求。当然,这是后话了。
但他念念不忘的,还是只有林一个。
1931年,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只是为了和林的一个约定特意赶回来。
陆小曼拒绝承认徐志摩的死亡,拒绝认尸。
林徽因也只是拜托梁思成带回一片飞机坠落遗留下来的骸骨放在卧室,聊表怀念。
只有她,以一个前妻的身份,认领了徐志摩的尸身,主持他丧礼。甚至,在他死后,她一个人照顾他们的儿子,照料徐的父母,以干女儿身份为他们养老送终,还给陆小曼每月寄去一笔不小的生活费,甚至还帮徐志摩出版了他的诗集。
有人觉得她傻,误托芳心之后惨遭抛弃,最后居然还代他照顾他的家人。
其实,她只不过是忍常人之不能忍,只是在她心里早已把他的亲人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别人对她的好,她会一一记着,等待自己有能力报答的一天。
别人对她的不好,她会潇洒转身就将其忘记。
最佩服的就是她这一点,仿佛过去发生的一切都不算什么。那些难堪的过往,她说放下就放下,一个潇洒的转身,她便活成了另一幅模样。
她从一个对金融一无所知的门外汉,依靠自己的努力,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成功将银行带领走出困境。
同时,她还兼任云裳时装公司总经理,这是中国第一家新式服装公司,采用独特的立体剪裁法,改良了中式服装的样式,在上海滩风靡一时。
一个女子从决定转身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有自己的家了。
曾经她是多么希望徐志摩就是为她挡风遮雨的家,不求爱情,但求善待,然而二者均不可得。
有时候,一厢情愿,就得愿赌服输。
04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岁月独有的魅力,它不动声色地朝着前方驶去,却于这种缓慢之中改变或者影响了许多人,从而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
离婚后的张幼仪,大放异彩。过去二十几年,她一直没有为自己而活,反而在离婚后她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甚至连徐志摩提及她时也不再是万分嫌弃,而是赞赏有加。
离婚后的他们,仿佛放下了以往的芥蒂,成为了彼此的好友。
这一点比较出人意料。
毕竟分开之后还能继续做朋友的少之又少。
毕竟不管昔日多么恩爱的夫妻,还是会有针锋相对的时候。就像徐志摩和陆小曼,经历了最初的浓情蜜意回归生活本质后,各种争吵矛盾随时爆发。
他们,应该是例外中的例外。
1954年,54岁的张幼仪在香港与邻居中医苏纪之结婚。这是她与徐志摩离婚第32个年头,她写信到美国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的回信:母如得人,儿请父事。
我不知道他们的儿子当时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回复的,但是当儿子都支持的是母亲了,只能说他真的不是一个好父亲。
她曾对侄孙女说,我要为离婚感谢徐志摩。若不是离婚,我可能永远都没办法找到我自己,也没办法成长。他使我得到解脱,变成另一个人。
在苏纪之去世后,张幼仪遂搬至纽约,与儿子团聚。
1988年,她在纽约去世,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
以我之名,冠你之姓。
这可能是对她的第二段婚姻的最好归宿。
这一段民国时期最唏嘘的感情终于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