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
1 “无”为“有”,“道”为“名”,此者皆为“玄”,“玄”则出“妙”。例如,我们买的房子,是“有”的钢筋混凝土,我们用的,是“无”的空间。老子的世界从“无”中来,讨论“无”和“有”的关系。
2 中国哲学,不借助概念,而使用物象来传达概念。不做推理,而作枚举归纳。例如,中国哲学中,一颗石头是圆的,另一颗石头是圆的,所以石头都是圆的。论证有瑕疵,但保全了整体性,这促进了中国人去思考宏观的东西,促进创造性。
3 中国哲学中两部抽象哲学:《周易》《道德经》。
4 中国人认识世界:物我一体,无主客观的分界,如同水中落入石子产生的波纹,世界由我展开;西方人认识世界:区分主客观。
5 《圣经》成为了美国民主制度的源头(中国人靠伦理道德,即“理”),因为它是各个阶层的人共同信奉的东西,这也促进了契约精神的产生。
6 “道”:三个特征:夷(视而不见),希(听而不闻),微(搏而不得)。搓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人生存在方式,一种保全生命的哲学:去锐气,和光同尘)
7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类比)
8 沖:即盅,指器皿中空,空即无,无则生有,故空则无尽。就像风箱中的空气用不完。
9 “道”和“德”的关系:形而上为“道”(宇宙哲学),落到地面就是“德”(生活哲学):德者,道之用。儒家哲学多面向“德”,面向生活政治哲学。
10 道,恶乎在?无处不在,固不及质。即道的本体不在有形之物。语出庄子知北游。
11 屠夫踩猪试肥瘦,踩猪蹄,因为那里是肉最难长的地方。
12 道家本体:道;儒家本体:诚(创造);易经哲学本体:阴阳;黑格尔哲学本体:精神(否定过去从而获得新生)。
13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学习会逐渐增加,学道会逐渐减少。
14 学不学。学方法论/思维方式,不学知识。老子“绝圣弃智”思维的解释。
15 国君爱民:不扰民,认同而不强迫,即不仁之仁,表现方式为不仁,实际内心是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