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读《文化苦旅》

2019-11-10  本文已影响0人  烨子人生
新版《文化苦旅》

文/烨子

-1-

自从工作以来,除了职业相关的书籍,大部分的书,我一般只读一遍。甚至,一遍都不用读完,挑书中重要章节读完就行,只有少数书例外,《文化苦旅》是其中一本,到今天为止,我已经读完了三遍,仍嫌不够,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

第一次读《文化苦旅》,应该是十余年前的事情了,大学期间,记不清是从哪个书店买到这本书,也不知道余秋雨为何人,但一读之下,就被一篇篇文章深深的吸引。全书读完,好长一段时间都沉浸在余秋雨老师书写的哀叹之中,深感中华文化创造、守护之不易。

如今回忆起来,当时印象最深刻的一篇当属“道士塔”。如今再读,依然为莫高窟藏经洞珍贵文物被斯坦因所盗而倍感心痛、愤慨;为蒋孝琬之流罔顾国家利益恬不知耻充当帮凶而羞愧、愤怒;为王圆箓的无知愚昧而叹息、心酸。

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一直为生计疲于奔波,难有较多的时间和闲情来读“无用”之书,业余时间所读之书大部分是和工作相关的“有用”之书,直到前年3月份参加了新精英生涯规划师培训班学习后,成为作家的梦想重燃,决定开始抽时间读一些“无用之书”,写一些“无用之文”。

该选哪些书来读呢?当然是自己喜欢的作家,于是乎那些早已牢记在心的作家又一个个冒上心头,余秋雨老师成了首选,迫切地想找一本他的书来读。

-2-

可当年读过的那本《文化苦旅》早已不知去向,好像是朋友借阅后一直未曾归还(当然,我现在都已经记不清具体借给谁了,依稀记得是借给同村一个好友了,而今她早已远嫁他乡,应该早忘了曾经向我借过这本书),所以,想要再读只有再买。

可惜,到《当当网》上一看,旧版《文化苦旅》早已断货,新版《文化苦旅》2014年余秋雨老师重新修订过的,和原版相比有较多篇幅的调整,增删了很多文章。除了中国之旅之外,加了世界之旅、人生之旅等两个部分,而原来的中国之旅部分删除了很多文章。

不是新版的不好,但我还想再回味一次原版的《文化苦旅》,把新版里面删除的中国之旅部分文章重新找回来再读一读,比如“青云谱随想”、“上海人”等当年读过如今已几乎忘却的文章,所以,又从网上二手书店里淘到一本原版《文化苦旅》,新旧版本一起读,读的甚是过瘾。

第三次读《文化苦旅》是在11月,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几天,其实,这一次算不上严格意义上的读,而是听。基本是用上下班通勤的时间用来听完的,断断续续一个多礼拜的时间把新版《文化苦旅》又通过听的方式再读了一遍。

-3-

为什么这么喜欢《文化苦旅》这本书?
我也说不出个究竟。

它像一本游记,因为踏遍中华大地,所写多为中华大地名胜古迹,如四川都江堰、敦煌莫高窟、杭州西湖、承德避暑山庄、山西乔家大院、宁波天一阁、南昌青云谱等,可又不是,因为不仅仅是对名胜古迹的简单介绍;

它像一本历史传记,因为几乎每篇文章背后都讲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写都江堰,他写李冰治水,写都江堰有何而来;写西湖,他写钱鏐、苏东坡、白居易,写杭州之美是如何被创造、被守护的;写天一阁,他写范钦,写这个藏书楼如何代代相传守候。可又不是,因为这本书不局限于哪一朝哪一代,而是跨越上下五千年;

它像一本散文集,每一篇文章均语言优美、辞藻华丽,随手拈来的精彩诗词,随处可见的引经据典,充分显示出余秋雨老师超高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写作功底。可又不完全是,因为之前从没看到过如此的文化大散文,气死恢弘、立意高远。

难怪乎,余光中老人会说,中国散文,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了余秋雨。

难怪乎,我从二手书店买到的旧版《文化苦旅》已是第2版2013年第48次印刷,而2014年新版《文化苦旅》短短两年又加印了18次。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