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水浒/反抗与禁锢12
朝廷一声令下,地方官闻风而动。表态效忠的,贯彻执行的,层层加码的,官场百态,所在多有。翌年三月,福建官员胡定上奏:“阅饬刻《水浒传》,以凶猛为好汉,以悖逆为奇能,跳梁漏网,惩创蔑如。……《水浒》实为教诱犯法之书也。”于是,他建议:“将《水浒传》毁其书板,禁其扮演,庶乱言不接,而悍俗还淳。”(《定例汇编》第三,光绪中刻本,第103-104页)弘历随即采纳其建议,“《水浒传》一书,应饬直省、督、抚、学政,行令地方官,一体严禁。”(《钦定学政全书校注》卷七,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2页)
由于乾隆皇帝对《水浒传》的明令禁止,加之随后20年以纂修《四库全书》为名的搜缴旧籍,《水浒传》作为禁书,已很难觅其踪迹。嘉庆、道光之后,清廷虽未停止对小说戏曲的严管,但重点已非《水浒传》。
道光十六年(1836)四月,广东容山书院一份文告称:“盖观《水浒》者,至戕官篡囚,辄以为快。不知上下有定分,乃天经地义。父虽不慈,子不可忤;官虽失德,民不可犯。”(《得一录》,华文书局,同治八年得见斋刻本,第806页)“官虽失德,民不可犯”,这样的逻辑,今人自然无法接受,而这恰恰体现了古今差异和与时俱进。不过,其欲查处的《水浒传》,重点不是小说,而是戏曲。
奕詝(咸丰皇帝)命运不济,在满清诸帝中是个倒霉蛋。在他任内,内有太平天国造反,外有英法联军侵略,没有当过一天太平皇帝。即位之初,湖南官员奏称当地教匪出没。他很自然地认为,教匪起事与《水浒传》有关,于是咸丰元年(1851)七月下达谕旨,对《水浒传》“严行查禁,将书板尽行销毁”。(《元明清三代焚毁小说戏曲史料》,第76页)
咸丰一朝,内外交困,左支右绌,军国大事已是焦头烂额,查禁小说只能流于形式。然而,一些传统文人很会替主人分忧。咸丰元年,俞万春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荡寇志》,他不满《水浒传》鼓吹犯上作乱,煽动农民造反,于是反其意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