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干货Java 杂谈

Java 集合框架_LinkedList(源码解析)

2017-12-21  本文已影响89人  wo883721

上一章进行了ArrayList源码分析,这一章分析一下另一个重要的List集合LinkedList。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public class Array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implements List<E>, RandomAccess,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LinkedList与ArrayList对比发现:

  1. 它们继承的基类不同,LinkedList继承自AbstractSequentialList基类,AbstractSequentialList是AbstractList子类,这个类后面再说。
  2. LinkedList实现了Deque接口,代表它是一个队列,准确地说它是一个双端队列。
  3. LinkedList没有实现RandomAccess可随机访问标记接口,表示使用LinkedList的get(int index)获取集合中元素的方法效率非常低。

一. Queue队列接口

队列是一种FIFO(先入先出)的数据结构,和它相对应的是一种叫做栈(LIFO后入先出)的数据结构。

1.1 栈

对于栈来说,我们想一想它应该有哪些方法?

  1. void push(E e); 向栈顶添加元素。
  2. E pop(); 移除栈顶元素,并返回它。
  3. E peek(); 查看栈顶元素。
  4. boolean isEmpty(); 栈是不是为空。
  5. int size(); 栈中元素的数量。
    要实现一个栈,实现这5个方法就可以了。

1.2 队列

队列与栈的方法应该差不多,只不过每次添加的时候,都是向队列尾新添元素,而不是队列头。

  1. boolean offer(E e); 向队列尾添加元素。
  2. E poll();移除队列头元素,并返回它。
  3. E peek(); 查看队列头元素。
  4. boolean isEmpty(); 队列是不是为空。
  5. int size(); 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public interface Queue<E> extends Collection<E> {

    // 向队列末尾新添加元素,返回true表示添加成功
   // 不会返回false,因为添加失败直接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 一般调用offer方法实现。
    boolean add(E e);

    // 向队列末尾新添加元素,返回true表示添加成功,返回false,添加失败
    boolean offer(E e);

    // 这个与Collection中的remove方法不一样,因为Collection中的remove方法都要提供一个元素或者集合,用于删除。
    // 这里不穿任何参数,就是代表删除队列第一个元素(即队列头),并返回它
    // 还需要注意的时,如果队列是空的,即队列头是null,这个方法会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E remove();

    // 这个方法也是删除队列第一个元素(即队列头),并返回它
    // 但是它和remove()方法不同的时,如果队列是空的,即队列头是null,它不会抛出异常,而是会返回null。
    E poll();

    // 查看队列头的元素,如果队列是空的,就抛出异常
    E element();

    // 查看队列头的元素。如果队列是空的,不会抛出异常,而是返回null
    E peek();
}

可以看出继承自Collection接口,那么size()和isEmpty()方法都由Collection接口提供,但是Queue接口还提供了是三个好像重复的方法。

  1. 向队列尾添加元素的方法:add(E e)与offer(E e)。区别就是队列是满的,添加失败时,add方法会抛出异常,而offer方法只会返回false。
  2. 移除队列头元素的方法:remove()与poll()。区别就是队列为空的时候,remove方法会抛出异常,poll方法只会返回null。
  3. 查看队列头元素的方法:element()与peek()。区别就是队列为空的时候,element方法会抛出异常,peek方法只会返回null。

下面是AbstractQueue中的实现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Queue<E>
    extends AbstractCollection<E>
    implements Queue<E> {

    protected AbstractQueue() {
    }

    // 直接调用offer方法来实现,如果队列是满的,添加失败,
    // 则抛出IllegalStateException异常
    public boolean add(E e) {
        if (offer(e))
            return true;
        else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Queue full");
    }


    // 直接调用poll方法来实现,如果队列是空的,移除元素失败,
    // 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public E remove() {
        E x = poll();
        if (x != null)
            return x;
        else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直接调用peek方法来实现,如果队列是空的,查看元素失败,
    // 则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public E element() {
        E x = peek();
        if (x != null)
            return x;
        else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
    ......
}

二. 双端队列

它与普通队列相比较,它既可以在队列头添加元素,也可以在队列尾添加元素;既可以在队列头删除元素,也可以在队列尾删除元素。

注意一下,因为双端队列特性,所以它很容易实现一个栈,也就是说它本身可以当做栈使用。
根据双端队列的特性,它比普通队列应该多了三个方法。

  1. boolean offerFirst(E e); 向队列头添加元素。
  2. boolean offerLast(E e); 向队列尾添加元素。
  3. E pollFirst();移除队列头元素,并返回它。
  4. E pollLast();移除队列尾元素,并返回它。
  5. E peekFirst(); 查看队列头元素。
  6. E peekLast(); 查看队列尾元素。
  7. boolean isEmpty(); 队列是不是为空。
  8. int size(); 队列中元素的数量。
    public interface Deque<E> extends Queue<E> {

    // 向队列头添加元素
    void addFirst(E e);

    // 向队列末尾新添加元素
    void addLast(E e);

    // 向队列头添加元素,和addFirst(E e)作用一样,就是直接调用addFirst(E e)方法来实现。
    boolean offerFirst(E e);

    // 向队列末尾新添加元素,和addLast(E e)作用一样,就是直接调用addLast(E e)方法来实现。
    boolean offerLast(E e);

    // 删除队列第一个元素(即队列头),并返回它, 如果队列是空的,这个方法会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 注,与Queue接口中remove()作用一样,remove()方法就是调用removeFirst()方法来实现的
    E removeFirst();

    // 删除队列最后一个元素(即队列尾),并返回它, 如果队列是空的,这个方法会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E removeLast();

    // 删除队列第一个元素(即队列头),并返回它, 如果队列是空的,它不会抛出异常,而是会返回null。
    // 注,与Queue接口中poll()作用一样,
    E pollFirst();

    // 删除队列最后一个元素(即队列尾),并返回它, 如果队列是空的,它不会抛出异常,而是会返回null。
    E pollLast();

    // 查看队列头的元素,如果队列是空的,就抛出异常
    // 注,与Queue接口中element()作用一样,
    E getFirst();

    // 查看队列尾的元素,如果队列是空的,就抛出异常
    E getLast();

    // 查看队列头的元素。如果队列是空的,不会抛出异常,而是返回null
    E peekFirst();

    // 查看队列尾的元素。如果队列是空的,不会抛出异常,而是返回null
    E peekLast();

    // 从队列头都开始遍历,找到与o相等的第一个元素删除它,并返回true,如果没找到就返回false,最多只删除一个元素
    // 注,与Collection中remove(Object o)方法作用一样
    boolean removeFirstOccurrence(Object o);
    // 从队列尾都开始遍历,找到与o相等的第一个元素删除它,并返回true,如果没找到就返回false,最多只删除一个元素
    boolean removeLastOccurrence(Object o);

    // *** Queue methods ***

    boolean add(E e);

    boolean offer(E e);

    E remove();

    E poll();

    E element();

    E peek();


    // *** Stack methods ***

    // 向栈顶添加元素。与addFirst(E e)方法作用一样
    void push(E e);

    // 移除栈顶元素,并返回它。如果栈为空的话,会抛出NoSuchElementException异常
    // 注,与removeFirst()方法一样
    E pop();


    // *** Collection methods ***

    boolean remove(Object o);

    boolean contains(Object o);

    public int size();

    Iterator<E> iterator();

    Iterator<E> descendingIterator();

}

可以看出定义的接口中的方法比我们预计的多得多,主要是添加了一些队列为空时,获取元素会抛出异常的方法,还顺便定义了栈的方法,因为双端队列很容易实现一个栈的功能。

双端队列Deque与普通队列Queue相比较,就是多了从队列头插入,从队列尾删除,从队列尾查看的功能。

三. AbstractSequentialList抽样类

AbstractSequentialList这个类表示它的子类是使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来存储集合元素的,而不是使用数组这种数据结构。这有什么不同呢?

  1. 数组的插入和删除的效率都不高,因为可能涉及到数组元素的移动。但是访问效率非常高,它支持随机访问,就是通过数组的下标直接获取对应的元素。
  2. 链表的插入和删除的效率都很高,因为只需要改变元素之间指向就可以了。但是访问效率不高,它不支持随机访问,必须从链表头或者链表尾开始一次访问。

还记得我们在AbstractList方法中,怎么实现迭代器的么?

使用一个cursor属性来记录索引位置,然后通过调用List集合的get(int index)来获取对应的元素。这里就不行了,因为通过get(int index)方法获取集合元素的效率非常低。

而遍历链表的方式就是获取链表中一个元素,然后通过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不断获取下一个元素,直到为空,表示已经到了链表尾,而不是通过索引的方式。
所以我们思考一下AbstractSequentialList会做哪些事情。

  1. 将获取迭代器的方法设置成abstract抽样方法,强制子类提供迭代器方法,因为不能用索引这种低效率的方式获取元素,所以强制子类去实现。
    // 调用listIterator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器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listIterator();
    }

    // 子类必须复写这个方法,提供一个ListIterator迭代器。
    public abstract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1. List集合可以通过索引得到集合中的元素,AbstractSequentialList集合也必须支持这种方式,虽然效率低。这时就可以通过ListIterator迭代器实现对应方法。

这里就与AbstractList中内部迭代器ListIterator类不同,AbstractList中迭代器是通过调用AbstractList中get(int index)和set(int index, E element)方法来实现对应功能的,所以AbstractList子类必须复写这些方法。
而AbstractSequentialList是通过迭代器来实现本AbstractSequentialList对应方法,所以子类必须实现一个自定义迭代器。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extends AbstractList<E> {

    protected AbstractSequentialList() {
    }

    // 调用迭代器listIterator获取
    public E get(int index) {
        try {
            // 迭代器会先根据index值,从链表头开始遍历,直到移动到index位置,将元素返回,所以效率不高。
            return listIterator(index).next();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

    // 调用迭代器listIterator的set设置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try {
            ListIterator<E> e = listIterator(index);
            E oldVal = e.next();
            e.set(element);
            return oldVal;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

    // 调用迭代器listIterator的add方法添加元素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try {
            listIterator(index).add(element);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
    // 调用迭代器listIterator的remove方法移除元素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try {
            ListIterator<E> e = listIterator(index);
            E outCast = e.next();
            e.remove();
            return outCast;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


    // Bulk Operations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ry {
            boolean modified = false;
            ListIterator<E> e1 = listIterator(index);
            Iterator<? extends E> e2 = c.iterator();
            while (e2.hasNext()) {
                e1.add(e2.next());
                modified = true;
            }
            return modified;
        } catch (NoSuchElementException exc) {
            throw new IndexOutOfBoundsException("Index: "+index);
        }
    }


    // 会调用listIterator方法,返回一个迭代器
    public Iterator<E> iterator() {
        return listIterator();
    }

    // 子类必须复写这个方法,提供一个ListIterator迭代器。
    public abstract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

四. 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

4.1 单向链表

简单的说,元素除了包含本身的数据item,还有一个指向下一个元素的引用next。数据结构就像这样: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
    }

然后我们在看看单向链表插入和删除。

  1. 插入:单向链表的插入,我们只需要改变两个引用就可以了。
   private void insert(Node<E> prevNode, Node<E> node, Node<E> newNode) {
        // prevNode表示插入点前一个元素
        // node表示插入点元素
        // newNode表示要添加的元素,将它放入插入点(即前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
        // 并将newNode的next指向原来元素node
        if (prevNode != null) prevNode.next = newNode;
        newNode.next = node;
    }

在链表node元素前添加一个元素,就是将node元素前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新元素newNode,再将新元素newNode的next指向node元素,这样就把新元素newNode插入到链表中了。
注意要做一下前元素非空判断,如果前元素为空表示插入点是链表头。

根据我的经验,先不考虑null的情况,改变对应引用,这里就是prevNode.next = newNode,newNode.next = node。然后我们再看看那些需要考虑null的情况。
比如这里prevNode就需要考虑null情况,否则会发生空指针异常。prevNode为空其实表示在链表头。newNode是不允许为空。而node是不是为空对我们程序没有任何影响。

  1. 删除:单向链表的删除,也只需要改变两个引用就可以了。
    private void delete(Node<E> prevNode, Node<E> node) {
        // prevNode表示被删除元素的前一个元素
        // node表示被删除的元素
        if (prevNode != null) prevNode.next = node.next;
        node.next = null;
    }

删除一个单向链表元素,就是将它的前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它的next,这样就在整个链表中查找不到这个元素了,然后将它的next设置为null。
当前一个元素为null,表示被删除元素是链表头,那么需要将表头的next指向被删除元素的next,这里没有体现。

4.2 双向链表

与单向链表相比,它的元素多了一个指向上一个元素的引用prev。数据结构就像这样: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然后我们在看看双向链表插入和删除。

  1. 插入:双向链表的插入,我们需要改变四个引用。
    private void insert(Node<E> node, Node<E> newNode) {
        // node表示插入点元素
        // newNode表示要添加的元素,将它插入到node元素之前

        // 将node前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新元素newNode
        if(node.prev != null) node.prev.next = newNode;
        // 将新元素newNode的prev指向node前一个元素
        newNode.prev = node.prev;
        // 将node的prev指向新元素newNode,现在node的前一个元素变成新元素newNode
        node.prev = newNode;
        // 将新元素的next指向node,所以新元素的下一个元素是node
        newNode.next = node;
    }

要在元素node前插入一个新元素newNode。那么就需要四步:

  1. 删除:双向链表的删除,也需要改变四个引用。
private void delete(Node<E> node) {
        // node表示要删除的元素
        
        // 将node前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node下一个元素
        if (node.prev != null) node.prev.next = node.next;
        // 将node下一个元素的pre指向node前一个元素
        if (node.next != null) node.next.prev = node.prev;
        
        // 将node的prev和next都置位null
        node.prev = null;
        node.next = null;
    }

注意只考虑本节点元素情况,没有考虑链表头的赋值。

五. LinkedList 类

5.1 成员属性

    // 集合数量
    transient int size = 0;

    // 双向链表的表头
    transient Node<E> first;
 
    // 双向链表的表尾
    transient Node<E> last;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通过一个双向链表来记录集合中的元素。

5.2 构造函数

    public LinkedList() {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LinkedList的构造函数比较简单,因为它不用想ArrayList那样,要确定初始数组的长度。

5.3 添加元素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向链表尾添加一个新元素newNode,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 将链表尾last赋值给变量l,因为表尾last要指向新元素newNode
  2. 创建新元素newNode,根据Node的构造函数,我们知道新元素newNode的prev指向l(即表尾),next还是为null。
  3. 将表尾last指向新元素newNode
  4. 将原表尾l的next指向新元素,这时要考虑一种情况,原表尾l为null,即整个链表是空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将表头first也指向新元素newNode就可以了。
  5. 集合数量size加1,以及modCount自增表示集合已经修改了。

注意,这里好像只改变了三个应用,缺少了新元素newNode下一个元素的prev指向新元素newNode。这是因为在表尾,不存在下一个元素。

  public void add(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linkLast(element);
        else
            linkBefore(element, node(index));
    }

在链表指定索引位置插入元素,如果index等于size,表示在表尾插入元素,直接调用linkLast(element)方法,否则先调用node(index)方法,找到index索引对应元素node,并将要添加元素element插入到元素node之前。

   Node<E> node(int index) {
        // 如果index小于集合数量的一半,那么从表头开始遍历,一直到index位置。
        // 否则从表尾开始遍历,一直到index位置。这样我们每次最多遍历size/2的次数。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这里用了个巧妙方法,先判断index在集合的前一半还是后一半,决定从链表头还是链表尾遍历。

   void linkBefore(E e, Node<E> succ) {
        // e表示新添加的元素
        // succ表示被插入的元素(即新元素插入到这个元素之前)
        final Node<E> pred = succ.prev;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succ);
        succ.prev = newNode;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pred.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在succ元素之前插入新元素e,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

  1. 将元素succ的前一个元素赋值给变量pred
  2. 创建新元素newNode。 新元素newNode的prev指向pred,next指向succ。
  3. 将元素succ的prev指向新元素newNode。
  4. 将元素pred的next指向新元素newNode。但是考虑一种情况,pred为null,即元素succ就是链表头,那么新添加元素就变成新表头了,first = newNode。
  5. 集合数量size加1,以及modCount自增表示集合已经修改了。
public boolean addAll(Collection<? extends E> c) {
        return addAll(size, c);
    }

    public boolean addAll(int index, Collection<? extends E> c)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Object[] a = c.toArray();
        int numNew = a.length;
        if (numNew == 0)
            return false;

        // pred表示index位置前一个元素,succ表示index位置元素
        Node<E> pred, succ;
        if (index == size) {
            // 当index == size时,index位置的元素为null,它的前一个元素是表尾last元素
            succ = null;
            pred = last;
        } else {
            // 通过ode(index)方法,查找index位置元素
            succ = node(index);
            pred = succ.prev;
        }

        // 遍历要插入集合c的元素,将它们插入到本集合中
        for (Object o : a) {
            @SuppressWarnings("unchecked") E e = (E) o;
            // 将新元素的prev指向前一个元素pred
            Node<E> newNode = new Node<>(pred, e, null);
            // pred为空表示,插入点在表头,所以将新元素设置为表头
            if (pred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 将前一个元素pred的next指向新元素newNode
                pred.next = newNode;
            // pred指向新元素,然后继续遍历
            pred = newNode;
        }

        // pred现在表示插入集合元素最后一个元素

        // succ为空表示在表尾插入集合,那么插入集合中最后一个元素就成为新的表尾
        if (succ == null) {
            last = pred;
        } else {
            // 将插入集合中最后一个元素和插入点index位置元素进行联系。
            pred.next = succ;
            succ.prev = pred;
        }

        size += numNew;
        modCount++;
        return true;
    }

在集合index位置前插入一个集合c中所有元素。可以这么做:

  1. 先找到index位置元素succ,和它前一个元素pred。
  2. 遍历集合c中元素,将它们插入到元素pred之后,即新元素newNode.prev = pred, pred.next = newNode。然后将 pred = newNode; 再依次遍历集合c。
  3. 遍历完成之后,pred就指向集合c最后一个添加的元素。这时就要让它和index位置元素发生联系。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要考虑表头和表尾的改变。

5.4 删除元素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else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遍历整个集合,找到与o相同元素,调用unlink方法删除这个元素,如果没有找打,就返回false。

E unlink(Node<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这个方法和我们前面写的双向链表删除方法一样。主要就是

  1. 被删除元素x的前一个元素的next指向被删除元素后一个元素。
  2. 被删除元素x后一个元素的prev指向被删除元素x前一个元素。
  3. 最后将删除元素x的prev与next都设置为null。
  4. 当然要注意下表头和表尾的判断,如果被删除元素x的prev为null,表示x是表头,那么就要将表头first指向元素x的下一个元素。如果被删除元素x的next为null,表示x是表尾,那么就要将表尾last指向元素x前一个元素。
    public E remove(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unlink(node(index));
    }

通过node(index)方法,获取index索引对应元素,然后调用unlink(Node<E> x) 方法删除这个索引。

   public void clear() {
        // 遍历链表,将链表中的引用都置位null,方便垃圾回收器释放内存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 {
            Node<E> next = x.next;
            x.item = null;
            x.next = null;
            x.prev = null;
            x = next;
        }
        first = last = null;
        size = 0;
        modCount++;
    }

将链表中元素的引用都置位null,方便垃圾回收器回收。

注 boolean removeAll(Collection<?> c)与boolean retainAll(Collection<?> c)都是使用AbstractCollection抽样类的默认实现。也就是通过迭代器Iterator来删除集合中元素。

5.5 替换元素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Node<E> x = node(index);
        E oldVal = x.item;
        x.item = element;
        return oldVal;
    }

替换元素非常简单,通过node(index)查找出元素,将元素中数据赋值给oldVal,再将新数据element设置到元素中,最后返回老数据oldVal。

5.5 查找元素

   public int indexOf(Object o) {
        int index = 0;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return index;
                index++;
            }
        } else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return index;
                index++;
            }
        }
        return -1;
    }

从表头开始遍历,查找第一个与o值相等元素,返回对应索引,如果没找到就返回-1 。

    public int lastIndexOf(Object o) {
        int index = size;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last; x != null; x = x.prev) {
                index--;
                if (x.item == null)
                    return index;
            }
        } else {
            for (Node<E> x = last; x != null; x = x.prev) {
                index--;
                if (o.equals(x.item))
                    return index;
            }
        }
        return -1;
    }

从表尾开始遍历,查找第一个与o值相等元素,返回对应索引,如果没找到就返回-1 。

    public E get(int index)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return node(index).item;
    }

通过node(index)方法找到对应索引的元素,然后返回元素的值。

    public ListIterator<E> listIterator(int index) {
        checkPositionIndex(index);
        return new ListItr(index);
    }

返回LinkedList内部的一个迭代器。这个类我们之后会详细介绍。

5.6 其他重要方法

   public Object[] toArray() {
        Object[] result = new Object[size];
        int i = 0;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result[i++] = x.item;
        return result;
    }

将集合转成一个Object[]数组,先创建一个长度为集合数量size的Object[]数组,然后遍历链表,将元素中数据item存放到数组中。

   public <T> T[] toArray(T[] a) {
        if (a.length < size)
            a = (T[])java.lang.reflect.Array.newInstance(
                                a.getClass().getComponentType(), size);
        int i = 0;
        Object[] result = a;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result[i++] = x.item;

        if (a.length > size)
            a[size] = null;

        return a;
    }

将集合转成T类型的数组。如果数组a的长度小于集合数量size,那么就要创建一个新数组,再赋值给a,然后遍历链表,将元素中数据item存放到数组a中。

这里有个很诡异的地方,就是if (a.length > size)这个判断。我们知道数组a中 0 -- size-1 位置的元素都是集合中的,那么从size位置开始之后的元素都是数组a原有的元素,这里不知道为什么单单将size位置元素置位null。

六. LinkedList内部类ListItr

6.1 成员属性

        // 代表当前遍历到的元素
        private Node<E> lastReturned;
        // 表示迭代器开始的元素
        private Node<E> next;
        // 表示元素next在链表中的位置,与next是相对应的。
        private int nextIndex;
        private int expectedModCount = modCount;

6.2 构造函数

        ListItr(int index) {
            // 先通过LinkedList的node方法,查找index索引位置对于的元素,赋值给next
            next = (index == size) ? null : node(index);
            // 将index赋值给 nextIndex
            nextIndex = index;
        }

6.3 正向遍历集合

        public boolean hasNext() {
            return nextIndex < size;
        }

当nextIndex小于集合数量size,说明集合还有元素没有遍历到。

      public E next()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f (!hasNext())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lastReturned = next;
            next = next.next;
            nextIndex++;
            return lastReturned.item;
        }

将next赋值给lastReturned,再将next指向它的下一个元素,然后将nextIndex自增,最后返回当前元素lastReturned的数据item。

6.4 反向遍历

       public boolean hasPrevious() {
            return nextIndex > 0;
        }

        public E previous()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f (!hasPrevious())
                throw new NoSuchElementException();

            lastReturned = next = (next == null) ? last : next.prev;
            nextIndex--;
            return lastReturned.item;
        }

这里做了一个处理,还记得在ListItr构造函数中,如果index == size,那么next就赋值为null,所以这里当next == null就从表尾开始向前遍历。

6.5 返回索引

       public int nextIndex() {
            return nextIndex;
        }

        public int previousIndex() {
            return nextIndex - 1;
        }

这个已经在AbstractList中的详细介绍过了。

6.6 操作集合的方法

      public void remov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if (lastReturned == null)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 将当前元素下一个元素赋值给lastNext
            Node<E> lastNext = lastReturned.next;
            // 调用LinkedList集合的unlink方法,删除当前元素
            unlink(lastReturned);
            // 如果next == lastReturned,表示反向遍历。
            // 将next指向lastNext,因为lastNext的前一个就是原lastReturned前一个元素,所以不会有遗漏
            if (next == lastReturned)
                next = lastNext;
            else
                // 表示正向遍历,那么删除当前元素,只有一个影响,就是集合数量减少了。
                // 而正向遍历结束条件时nextIndex < size,所以要将nextIndex自减。
                // 而反向遍历是结束条件是nextIndex > 0,所以不需要处理
                nextIndex--;
            lastReturned = null;
            expectedModCount++;
        }

        public void set(E e) {
            if (lastReturned == null)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
            checkForComodification();
            // 超级简单,就是将当前元素的数据item设置成e
            lastReturned.item = e;
        }

        public void add(E e) {
            checkForComodification();
            lastReturned = null;
            // 如果next == null,就在链表尾插入元素e
            if (next == null)
                linkLast(e);
            else
                // 不然就在next元素之前插入元素e
                linkBefore(e, next);
            nextIndex++;
            expectedModCount++;
        }

总结

LinkedList不仅是一个List集合,它还是一个队列,或者说是双端队列。

栈是一个后入先出(LIFO)的数据结构,主要是三个方法:

  1. void push(E e); 向栈顶添加元素。
  2. E pop(); 移除栈顶元素,并返回它。
  3. E peek(); 查看栈顶元素。

队列

队列是一个先入先出(FIFO)的数据结构,主要是三个方法:

  1. boolean offer(E e); 向队列尾添加元素。
  2. E poll();移除队列头元素,并返回它。
  3. E peek(); 查看队列头元素。

双端队列

双端队列与普通队列做比较,它既可以在队列头添加元素,也可以在队列尾添加元素;既可以在队列头删除元素,也可以在队列尾删除元素。
它的主要方法有六个:

  1. boolean offerFirst(E e); 向队列头添加元素。
  2. boolean offerLast(E e); 向队列尾添加元素。
  3. E pollFirst();移除队列头元素,并返回它。
  4. E pollLast();移除队列尾元素,并返回它。
  5. E peekFirst(); 查看队列头元素。
  6. E peekLast(); 查看队列尾元素。

AbstractSequentialList抽样类

AbstractSequentialList这个类表示它的子类是使用链表这种数据结构来存储集合元素的,而不是使用数组这种数据结构。也就是说它没有可随机访问能力。

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

注意一下单向链表和双向链表的插入和删除。
单向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最多改变两个引用,而双向链表的插入和删除最多改变四个引用。

LinkedList 类

使用first表示双向链表的表头,使用last表示双向链表的表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