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永远活在土地的根系里(原创)

2020-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贺承德

真正的教育沃土,不是潜伏在浅层的校园里,而是生动在深层的心灵上。教师的心灵是教育的一片沃土,学生的心灵也是教育的一片沃土。

唯有“行走的课程”,才能够在沃土上不断地耕耘,不断地播种,不断地收获。毫无疑问,朱小蔓教授就是这样的一门课程。

2020年8月10日,朱小蔓教授在南京逝世。在这之前,我的父亲因病去世。你们都是40后。虽然我的父亲冠以农民的头衔,但在我的心目中,他也是一位教授,也是一位情感教育的专家。

家庭也是学校,父母也是教师。情感教育,必须在校园里开花,因为这里有母亲的风采,也有赤子的风度。校园,理应成为情感的生态园。情感是绿色的,有叶的青春。情感是红色的,有花的妖媚。情感是五颜六色的,有梦的味道和爱的味道。身在校园中,心在情感中。花草树木也有血肉,也有呼吸,也有感情。

朱教授的名字,很有诗意。小蔓,给人的听觉带来年轻的冲击力。她的名字青春不老,哪里像是73岁的样子?简直是连37岁都不到。我看着这个芳名,想到她的微笑,感觉她就是一个十三四岁、十六七岁的少女,还是那么轻盈,还是那么曼妙。

酒,能不能酿造出笑容?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朱教授的笑容可以酿造成美酒。当然,你也可以认为,那不是美酒。但那种气质一定是春风。不似美酒,胜似美酒。然而正是这一坛美酒,正是这一缕春风,感染了中国无数所校园,也荡涤了师生无数个魂灵。她把春风吹到了人类的心坎上,从而绽放出一朵朵格外美好的道德的花香。

有人说,朱教授走了。其实她并未走远。她的理念还在。她把情感教育的种子,带进了地球的肺腑里,连庄稼的肝胆啊,也都具有了情感的色彩。

情感教育,在生命的血液里流淌,也在生活的江河里入海。一旦开始,就永远不会结束。这注定会是一场接力赛。朱教授勇敢地跑好了第一棒。在她的每一个足迹里,都装满了情感的智慧和教育的美味。您是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一定会有更多的教育者,在您的基础上,继续为教育增砖添瓦,从而开拓出更大的育人空间和情感圣地。

我曾经说过:“没有真情的世界,不是真正的世界。没有爱的王国,不是真正的王国。感谢真情!感谢爱!”在我看来,您就是一身真情的菩萨,您就是一心大爱的女神。您用情感之眼观察教育,也用情感之心审美教育。您是美的化身,也是爱的雕塑。唯有情感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的教育。是您,把教育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

教育不能远离人,更不能远离人的生活。如果远离人,就真的没有德性了。如果远离生活,就真的再难有品格。

还记得,我的父亲去世时,我的女儿即将读高三。她还在学校里,为冲刺期末考试做最后的准备。妻子问我:“给老父亲送殡,还对女儿说吗?”我说,一定要说!假,咱们一定要请!这才是生活中情感教育最生动的一堂课,女儿不应该缺席。如果缺席了,上帝连补课的机会也不会留。好在女儿考完试,也没有耽误为她的爷爷送行。

情感教育不是只有一张面孔,它不但会笑,而且还会哭。会笑的,是春天和夏天的情感教育。会哭的,是秋天和冬天的情感教育。

书香育人,生活育人。我愿把自己的心,一生都放在情感教育的世界里,用诗情去画人,用画意去塑人。

与其说孝敬父母是一种道德修养,不如说孝敬父母是一种情感文化。这种道德文化,这种情感文化,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情感就是我们的呼吸,它演绎着人类最完美的心跳。

如果有人问你,生活的真谛是什么?你会怎么答?那就从做人开始,努力做一个好人吧。如果再有人问你,教育的真谛是什么?你会怎么答?我想,无论你怎么回答,这都不妨碍你听听朱小蔓教授的心声——

“教师就应该做一名情感丰富的人,摒弃静态的、权威的、一厢情愿的、单向度的爱,在积极的对话之中敞开自我生命和不断成长,创生一种共同的享用道德的教育生活。”

当年,柯岩曾经用《周总理,你在哪里》,来沉痛怀念周恩来。今天,我也想用《朱教授,你在哪里》来诉衷情。朱教授,你在哪里?你可知道,你在教育人的耳畔,也在受教育人的心里。你的“教育就是生活中的生命流动”的观点,仍在我的脑海里日夜闪亮。

人的情感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道德的发展。人的道德的发展,其实就是教育的发展。教育的发展,其实就是人的发展,就是人性的发展。在片面追求升学率,惟分数议成败、论英雄的今天,朱小蔓教授的话,宛如晴天霹雳,必然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

顾明远教授说:“我们失去了一位很有思想、非常勤奋的教育学家。”我说,我们失去了一位一生热情、满心豪情的教育学家。刘利民会长说:“她是为教育而生的,为教育事业勤勤恳恳服务了一辈子。”我说,她是为教育而生的他,她的教育之魂将永远活在土地的根系里。

他的身影,铭刻在了中国教育的历史上。她的情感,烙印在了中国教育的丰碑上。向您致敬,就是向中国教育致敬。向您致敬,就是向中国教育人致敬。朱教授,一路走好!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