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孤独(初级研修59/90)
今天下午接了一个青少年的咨询,在前期沟通确定是不是由我来接的时候,知道这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各自重组了自己的家庭,孩子跟着奶奶住,已经有一段时间不上学。我莫名的想到了自家的孩子,同时也莫名的想到了另外一个成长小组中的类似的孩子,就想要接这个咨询。
孩子和爸爸来的比约定的时间要晚一点。在跟爸爸简短的沟通过程中,我感受到爸爸好像没有那么用心,好像也没有那么在乎。决定还是先跟孩子沟通,看看再说。
当见到孩子的那一刻,从外在的状态来看,似乎跟实际的年龄不太相符。十六七岁,在我的认知中,应该是一个阳光的,活泼的孩子,应该正是花季的年龄。可是这个孩子弯腰驼背的,身形也很单薄,说话有气无力的,我得仔细听,还听不太清楚他到底说的是什么。从大约五六分钟开始孩子就不断的掉泪,哭,不断的捂着胃部,说不舒服。说说,停停,哭哭,说说,停停,说活着没意思,说没什么想做的,说没什么喜欢的,也没什么朋友,说自己是多余的,说特别想要爸爸妈妈抱抱,可是感觉好久好久没有被抱过了。
在每个孩子心里眼里,都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爱。可是父母能给吗?
我好孤独回想到爸爸说跟孩子关系挺好的,可是孩子却说很多事儿从来没有跟爸爸妈妈说过,不想跟他们说,就是不想说,也不想去爸爸妈妈家里。
什么是爱孩子呢?我们作为父母都觉得我们爱自己的孩子,都觉得把我们最好的爱给了他们。可是孩子还是不那么听话,学习也不好,也不懂事,除了看手机就是看电脑,也不知道上进。长大了怎么办呢?这不就废了么?瞎了吗?
可是在孩子那里呢?还孩子觉得爸爸妈妈不爱他,连抱抱都不抱,觉得自己是家里多余的人。爸爸有爸爸的家,妈妈有妈妈的家,唯独没有他的家。
是孩子敏感吗?是孩子多事儿吗?是孩子不知道好歹吗?是孩子不求上进吗?
孩子所有不合理行为,反常行为的根源来自于哪里?
十几岁的孩子,还不能独立,还没有脱离家庭和学校。生存环境无非就是两个,第一是家庭环境,第二是学校环境。所有的人际关系,无外乎和家人的关系,和老师的关系,和同学的关系。所有的生活事件,也无非来自于家庭和学校。还是对家里的,学校里的人事物有什么样的看法,也不外乎是自己形成的,父母教的,老师教的。男女生有别,有的男生会有这样的问题,有的女生会有那样的问题,男女性别的不同也造成了身体的不同,十几岁的孩子也可能有身体方面的疾病。比如长期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规律等造成的各种身体的不适也是可能有的。
好想哭上述这些都可能造成孩子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许这些对我们大人来说不是事儿,但对孩子来说可能就是天大的事儿。 比如父母离异对两个成年人来说可能是正常的,过不到一起就分嘛。可是对于孩子来说呢,可能就是天塌了,地陷了,因为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孩子的地。比如被老师骂两句,被老师罚站。我们小时候也被老师骂过,罚过,甚至都被打过,还是不止一次地被打。但是好像没什么事儿呀?这也不是什么事儿呀?不过想一想,我们那个时候上学谁没被打过呢?可是现在看一看,又有几个孩子被打过呢?又有几个被骂过呢?
时代变了,人变了。也许事儿还是那些事儿,但是事儿又不是那些事儿了。因为人和人是不一样的。那事儿和事儿也是不一样的。
心疼那些感受不到爱的孩子,心疼那些“多余”的孩子。
突然想到李老师在课上讲的,人是人的妈生的,人不一定是人的妈养的。是的,有的孩子从生下来,就被父母抛弃了,也有的是半途被抛弃了。有妈生没妈养,能一样吗?
我也好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