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才不遇——大家眼里这么有才华的人的人怎么会精神出问题?
我有一个亲戚,年龄跟我差不多,但大我一辈儿,我这里就叫他夏叔吧。
这位姓夏的叔叔(唉,叫叔叔还真是别扭)由于健康方面的原因,早早就退休闲赋在家,每天除了接送孙女上学,就是在自己书房里写写画画,过着平凡且琐碎的生活,没有高朋满座,没有轰轰烈烈。
如果你见到我这位高高大大、英俊潇洒、谈吐优雅的夏叔,你很难看出来他是一个“病人”。
但好多年了,夏叔每天都按时吃药,因此,他的病也控制的很好,平时基本上都没怎么犯过。
夏叔到底得的什么病?在他身上究竟发生了些什么?我们普通人从中可以吸取到哪些经验教训呢?
像很多从小就聪明伶俐、备受瞩目和宠爱的人一样,夏叔是从豫南小山村里走出来的大学生,从小学到大学一路成绩都名列前茅,这让夏叔从小总是自信满满、踌躇满志,立志要做成一番事业,出人头地,光宗耀祖。
大学毕业后,夏叔分配到了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不太忙,待遇也不错。
但不甘平庸的夏叔总想做点事情出来,他全力以赴地工作,加班加点,不辞劳苦,甚至不惜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但随着时间慢慢经过,夏叔发现那些能力远不如他的人升职了,那些经常耍滑偷懒、人前一套、背后一套的人捞到的好处比他还多……
夏叔觉得这很不公平,他怀疑上级领导并没有深入调查研究,更没有知人善任;他相信那些得势的人一定是投机取巧,善于钻营……他不但看不惯这些人、这些事,更是对此深恶痛绝。
慢慢的,他不愿再努力,不愿再付出,他变得愤世妒俗,变得越来越看不起人,脾气也越来越坏……
大家都不敢跟他说话,因为一不小心他就会怒发冲冠,暴跳如雷……
终于有一天,他在单位里呆不下去,被人苦口婆心劝退回家了。
又有一天,他赤手打碎了公交车的玻璃,满手是血……
惊恐万状、无可奈何的家人把他送进了精神病医院。
多年过去了,他自己也达到了某种平衡,心态似乎平和了许多,除了偶尔砸下东西,发发脾气,他与家人和这个世界倒也相安无事。
只是每天要按时吃药,家人朋友和他相处时要小心翼翼。
有人说他自视清高、恃才傲物,活在自己的世界出不来;
有人说他在体制内,无法施展他的才华;
有人说他不懂人情世故,干板直正,智商高,情商低,遇到一点事情就搞不掂,上了那么多年大学,却败给了社会大学;
有人说他就是一个死脑筋,遇事不会拐弯,直不楞腾,一头撞到南墙上,不到黄河不死心;
有人说他就是一个书呆子,貌似学了一肚子知识,其实都是中看不中用,关键时候派不上用场;
有人说他能力根本不到,只是心气太高,想揽瓷器活儿,手里却没有金刚钻;
有人说他本来就是一个平常人,却又不愿意过平常人的生活,跳的太高,却又接不住自己,硬生生把自己逼的差点疯掉;
……
如果从吸引力法则的角度来看,其实是这样的:
他有很多强烈的渴望,这本来不是问题,只要想法对头,频率达到,他的很多愿望是可以达到的。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限制他的不是他的出身和能力,而是他固化的思维和信念。是他的信念严重跟不上趟儿,就像一个容量很小的气球,一个劲儿的往里面打气,肯定会爆的。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当他们的信念赶不上渴望的脚步时,他们不是通过改变认知和信念,来匹配渴望的频率,而是减少和降低欲望来达到自己的平衡。这样虽然避免了像夏叔那样的极端情景,但生活无恶很难有热情和大的满足。
夏叔的误区是把知识和技能(也就是智商)当成了成功和幸福的敲门砖和保证,当他拼尽全力学了一身武艺却无法施展、又得不到理想的回报时,他的精神世界就坍塌了。
吸引力法则回应的不是行动,而是每个人的振动频率,大部分人在学校里学的知识,包括后来在社会上学的技能,基本上都是行动层面的东西,在吸引力法则这里是不受待见的。
也就是说,这些东西用处不大。
这就解释了有些人博士毕业了也就拿那么一点工资,而有些没怎么上过学的人却当上了老板,一个人赚的钱比他们一群人都多。
当然,像李彦宏这样的学霸当老板的人也大有人在,关键不在于他们干了什么,学了什么,做了什么,而是他们想的是什么,他们感觉如何。
成功的标准不是获得金钱和物质的多少,不是拿了多少奖杯,而是体验到的快乐的多少。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我们不是夏叔,夏叔幸福与否,我们无从得知。
你对夏叔有什么看法,你对你的生活有多满意,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