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色戒》
由李安导演的电影《色戒》,改编自张爱玲的同名小说。
马上就要执行任务了,杀了那个通敌的汉奸易默成。王佳芝在咖啡店给她的同学邝裕民打了个电话,用暗号告诉他可以动手了。也许不知道任务是否成功,是否还能活过明天,她放慢语调,跟邝裕民珍重地说了声再见。回坐到位子上,焦灼地望向窗外,夕阳昏黄的光芒洒在了她的身上。
王佳芝是岭南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因战乱随着学校迁到了香港,认识了邝裕民和其他的几个同学。在兵荒马乱的乱世中,人们往往渴望抓住仅有的一丝温暖,邝裕民的存在给了王佳芝对爱情的美好向往。她第一次凝视着邝裕民,是在南迁的路上,女同学开玩笑说,男同学都去打仗了,我们女同学到时候嫁给谁?她转向邝裕民,静静的凝望着他。对她来说他代表着整个神秘又甜美的男性世界。但奠定王佳芝心灵底色的,是她的父亲。
父亲是她童年时最重要的男性角色。但父亲只带她的弟弟去了英国,母亲病逝后,父亲也曾答应带她去英国,拖了两年,战争就打响了,她只得随着大学南迁到香港。在那里,她又收到自称没有旅费带她去英国,却又重婚了的父亲的信。她给她父亲写了一封祝贺信,情感上没有任何起伏,只有默默的承受,就像她往常做的那样。
邝裕民是王佳芝青年时代最重要的男性角色。当她决定参加为抗战募款而举办的抗日舞台剧;当她决定加入邝裕民暗杀汉奸易默成的计划时,她是充满爱恋的看着邝裕民,而不是因为事物本身而欣喜。为了配合邝裕民暗杀汉奸的意愿,她提心吊胆的陪着那帮暗地里勾心斗角,明面上又要争风吃醋的官太太们打牌;愿意跟另一个常常嫖妓的同学上床,只为了得到性经验。她所做的一切,都表明她已沉浸在了爱情之中,只是这种爱情被爱国情怀所包围,每个人都已分不清楚,他们爱的是彼此,还是这个国家。
易默成是王佳芝作为成熟女性后最重要的男性角色,即便她接近他是为了暗杀他。易先生跟王佳芝说心里话,说他怕黑;说他很久都没有像跟她这样轻松的说话了;说他不再相信任何人说的话了———除了她。而王佳芝,也用成熟女人的风情回应他。他把她带到一个公寓,把她当成奴隶,把她弄得痛苦,流泪,流血,折磨她,他才感到满足。他俩都是戏假情真,王佳芝是为了杀他,他却不仅想要得到她的肉体,还要像蛇一般地钻进她的内心。
童年中,她的父亲是她渴望依赖却又抛弃了她的男性;青年中,是邝裕民给了她爱情般的美好,但他始终保持着沉默,为了他的民族大义,千秋万代。她完全理解,她对国家的热爱并不亚于邝裕民,不然也不会加入暗杀计划。但她是个女人,她渴望一个男人,爱她,呵护她,哪怕是疼痛的,流血的,饱受折磨的,却始终比她父亲的冷血遗弃与邝裕民朦胧般的爱情来得真切,即便易默成在床上用皮带粗鲁地鞭打她,只是为了发泄他对女性的征服感,她依旧露出了微笑,因为她感受到了一个男人的真实的气息。无论是亲情上还是爱情上,都是她父亲和邝裕民所无法给予她的真实的存在。
易先生终于来了,坐上车。她说先去趟珠宝店,他买给她的“鸽子蛋”应该做好了。邝裕民在得到王佳芝的电话暗号后,已在珠宝店部署完毕,只等着老易上钩。目的马上就要实现,路上,王佳芝的手却紧紧地握着易的手。
戒指盒缓缓打开,一颗精美无比的钻戒呈现眼前。王佳芝的表情怔怔的,第一次露出些许慌张又悲伤的神情。她戴上,又要放回去,易先生让她戴着,就像他俩第一次出去买衣服时,易先生让她穿着新换上的旗袍。王佳芝的神情变得更加慌张和悲伤,她说她不想戴着这么贵重的东西走在街上,易先生轻轻握住她戴着钻戒的那只手,爱怜的眼神在她的脸庞和戒指之间不停地流走,像是沉浸在爱情的柔光之中,安慰她说,你跟我在一起。
王佳芝看着眼前这个男人,原来他是真爱她的。她接近他是为了暗杀他,可他确是真爱她的,也只有他这么爱她,她的父亲没有,邝裕民也没有,而他马上就要被暗杀,她要提醒他,提醒这个世上唯一爱着她的男人,她要让他活着,让他好好活着,她已经不考虑自己了,她只想保护这个给予她世上最美好爱情的男人,爱情存在的意义已超出她本身的存在。她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情感,快走!她对易说,他瞬间警觉,飞奔楼下,跃入车内,疾驰而去。
一切像往常一样,大街上人来人往,夕阳昏黄的光芒再次撒到王佳芝身上。她试图拦车,没有一辆车为她停留。终于等到一辆车,师傅带着她在街上飞快的前进着,回头问她,回家?她早已经没有家了,但在这生死未卜的时刻,在这唯一感受到真实与亲切的爱情离她而去的时刻,家这个字,不得不触动她。
车前的风车随风摇摆着,他俩在人群中快速的前进,似乎象征着王佳芝的命运正在这个满目疮痍的世道上疾速地驶向天堂。封路了,———为了抓她和同谋。旁边的阿妈着急回去给雇主做饭,封路人打趣她,看医生可以,做饭不行,众人哈哈大笑。王佳芝拿起那颗组织上给她的毒药———万一计划失败,立即服下,动作要快!———又再次放下。她还期待也许可以活下来,再看看易先生,邝裕民,她的父亲。但这个世界已经与她无关了。
除了接头的老吴外,王佳芝和她的同学们都被抓到。行刑前,邝裕民与她再次深情的对视,王佳芝慢慢地低下了头,这一次,他俩再也不会分开。易先生家里,官太太们还在打牌,他走进王佳芝曾住过的屋子里,坐在床上,似乎想起了王佳芝刚来他家时,就在这张床上,感慨万千的对他说:三年了,仗还没打完,还能活着见面,也不容易。他缓缓站起来,走到门外,又回头看了看这物是人非的床,转身离去。
张爱玲的小说是公认的难以改编。倘若改编别的作家的作品,可以只借鉴原著的基本框架,对内容上无需亦步亦趋,只要符合影视本身的需要,甚至实现较大的改动,完全与原著是两种风貌亦未为不可。
但张爱玲的小说不能如此改编。想要改编她作品的导演,一定是迷恋于张爱玲对人性入木三分的微妙刻画,只取框架的去改编,便不再具有张氏风格所带来的通透力度。而她的小说对于整个环境的描写又是那样细致,完全与人物融为一体,不能分离:王佳芝在喝完咖啡后,留在咖啡杯上的口红印痕,这种带有鲜明时代与人物特征的描写,使得导演不仅改编不了小说的整体框架,连细节都不能擅自改动。因而只能从影片的节奏与氛围入手,对原著稍作删减并加以烘托以符合影视呈现的需要后,才能把张爱玲想要表达的内涵较为完整的呈现出来。
李安是中国少有的,年纪愈大艺术功力愈深厚的导演,也可说是唯一一个东西方都承认的中国导演。纵观他所有的影片,都能发现同样的趋向,那就是影片从头至尾,都有一股既理性又感性的力量在整合着影片的节奏与氛围。
在《色戒》中,当易家的上海阿妈告诉王佳芝车已备好后,她习惯性的用流利的上海话作答,中道才发现,自己应该用粤语回答,这样才符合她香港阔太的身份,她立刻改用粤语,这时镜头快速拉近汤唯的右侧面,她略微低头,像是沉思,其实是掩饰自己对阿妈这样的长辈说谎,依然有些不好意思的羞涩———虽然她是杀手———一个女人的温婉与妩媚顿时跃然纸上。
当王佳芝给易先生唱《天涯歌女》时,易先生十分难过,但梁朝伟却极力地克制自己,不让自己变得嚎啕大哭;当王佳芝告诉易先生快走时,即便是如此至关紧要的时刻,汤唯的情绪依旧保持高度克制,极力收着这种无论如何都已不能再隐藏的表现力;结尾处,当易先生坐在王佳芝曾住过的房间时,梁朝伟那种内敛的无奈与悲痛,通过他紧锁的眉头,闪烁其眼眶的泪光,缓缓的肢体动作来表达。既理性,又感性,既克制,又极具张力。这是一个好演员该有的艺术修养,也是一个好导演该有的执导风格。
在《色戒》这篇小说里,我们同样看到了张爱玲对人性描写时深入骨髓般的感性却又保持高度理性的克制力。以免让小说因过于感性而滥情,因过于理性而呆滞,偏离小说预设的轨道。可见在艺术领域,这是一种共通的审美取向。也许这正是李安可以成功改编《色戒》并使之成为经典的原因,因为李安与张爱玲一样,对人性,对表达艺术,都具有敏锐的洞察与鞭辟入里的理解。愿中国大陆的导演可以像李安那样,随着年龄的增长艺术功力愈加醇厚,而不是相反。期待李安更多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