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忘履相迎不只因为求贤?原来许攸还有另一个身份——清流名士
对三国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之战时,袁绍的重量级谋士许攸前来投奔时,曹操高兴的来不及穿鞋子就一路小跑的前去迎接。
很多人都认为这是曹操求贤若渴的表现,其实还有一个原因:许攸是当时的清流名士,而当时清流名士的确非常的“牛气”,聪明的人都不敢轻易得罪他们。
那么,汉朝的清流名士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为何牛气冲天?就连曹操这样的大枭雄都不敢小瞧?
清流名士,一群和读书人有关的群体。
在西汉时期,朝廷创办了官办中央大学——太学。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太学就成了传承儒学经典、培养政府官员的地方。
随着儒学的统治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太学生人数也不断上升,到了东汉后期,太学生人数已达3万人之多,这些人通过在太学学习,成为进入官场、平步青云的捷径。
但是,东汉后期,朝廷接连出现年幼皇帝登基的情况,这种情况下逐渐形成宦官和外戚轮流干政的现象。他们为了私利,经常任人唯亲,这直接影响了太学生求取功名的途径。
为了国家命运、个人前途等方面考虑,一些正直的朝廷官员和部分太学生的主要人物开始联合起来,他们以维护正义的名义,批判干政的宦官、权贵等人,历史上把这样的一群人称为“清流名士”。
清流名士,一群身无分文、却能让权贵屈尊的人。
这样的一群人有什么可怕的?可怕是因为儒学在汉朝占统治地位,儒生的言论对朝政和社会影响很大,起着社会舆论的作用,这也使权贵们不敢轻易招惹。
史书上对清流名士们这样描述:
“危言深论,不隐豪强。自公卿以下,莫不畏其贬议,屣履到门。”
其实,曹操忘履相迎也不仅仅是个别现象,早在曹操之前,早就有人有过这种事情。
比如东汉后期著名的将军皇甫规,他出身于西北的豪强,官至度辽将军,不管是勇猛的羌人还是权势遮天的宦官,他都不怕,却非常惧怕清流名士。
他解甲归田后,有一个曾经担任雁门太守的同乡前来拜访,结果他让人给打发走了。
可是有一天,一个叫王符的年轻书生来求见时,他却“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皇甫规为何如此去迎接一个年轻书生?原因就是王符是个清流名士。
可见,清流名士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多么的巨大。
很多人不明白,那不就是一群书生吗?权贵为何如此怕?
这和东汉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也是东汉特有的现象。
儒学在汉武帝“罢黜百家”后成为汉朝的统治思想,但汉朝选举人才的重要方式是察举制,儒生虽然可以通过在太学“学而优则仕”,但并不是主要的。
于是,一方面是朝廷对儒学非常重视,另一方面儒生并没有完全在朝堂成为绝对力量。这种情况下,儒生成了一股特殊的政治力量,这在东汉后期因儒仕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形成了清流名士这一特殊政治群体。
而隋唐以后,随着科举制成为朝廷选用人才的主要方式,儒学才真正地成为朝廷的统治思想,也不会形成东汉后期那种清流人士。
对此,大家认为呢?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喜欢历史的朋友随手关注津城沐雨,更多精彩有趣的历史知识,敬请期待!
参考文献:
《汉书》,《后汉书》,《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