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相交20年,乐与师徒共,米芾与苏东坡的故事
著名书法家刘宏伟:东坡是才子,米芾是觉者
文│李东升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5411963e526dee6d.jpg)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一代文豪,才华横溢,冠绝古今。
他的人,应该能配得上他词中的风流人物。
其诗,其词,其散文,其书画,成就非凡。
诗文与同时代的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作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书法位列“宋四家”之首。
善于绘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他还是有名的美食家。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15ce8f72e1ac739c.jpg)
说到苏轼的书法,通常会与他的诗画相提并论。
著名书法家刘宏伟说,苏东坡的书法审美与他的字画一样,突出在意境上。
不满足于外在的造型与形态,而在于表达笔墨背后的主观心意。
米芾呢,跟苏轼不是一个方向。
很多时候甚至是针锋相对的。
峻利爽快,风樯阵马。
米芾的书法,让人看着,有一种沉着痛快之感。
两个人年岁相差较大,相差14岁。
文学诗文也罢,书画也罢,仕途也罢,米芾是晚辈。
从其文化修养上看,苏轼明显高于米芾。
然就书法本身而言,连苏轼本人也认为,米芾后来书法超过北宋的所有书家。
包括苏东坡。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27d28783f6bc0f69.jpg)
从留存的资料看,两人间,有过数次交集。
那么他们究竟是怎样的关系?
是有知心好友呢,还是某些人所猜测的客套而已。
刘宏伟说,关系非浅。
多半是知己。
传说,米芾听说苏轼要来看他。
提前准备了美酒与饭菜。
还有两方条案。
两人见面后,边吃边谈,边谈边写。
当日说过的话,写过的书法,平时莫及。
痛快之极。
快慰平生。
以此看,两人的关系,应该非常深厚。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e661432aadcb0973.jpg)
两人有过长达20年的交往。
相传,米芾的书法是在苏轼的指点下,发生质变。
无论东西,只论喜欢。
民间传说,米芾就是神笔“转世”。
平生于书法最为用功。
为书法而生,书法就是他的生命。
米芾习书,自称“集古字”。
学谁像谁,写谁是谁。
临帖临到以假乱真的地步。
说有一个书法商人想把一副唐代书法家的真迹卖给他。
米芾说,你先放在我这里,让我想想。
数人后,米芾拿出一模一样的两幅书法作品。
书法商审视了许久,分不清真假。
最后把米芾临写的字拿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cb476d3b0f5fbf5a.jpg)
那一年,米芾31岁,苏轼45岁。
苏轼出任杭州太守,途经扬州,与米芾相见。
也许是米芾前往拜谒,也许是苏轼招见。
米芾为人疏狂、不合流俗。
东坡性格豪爽、旷达大度。
两人性格相异,却一见如故。
唱和交好。
且同是好茶之人。
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
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
这是米芾的诗。
品茗之余,东坡对米芾的书法大为赞赏,并为其指明了方向。
说米芾的书法,当取晋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05e3eea4912ae1b5.jpg)
米芾书法的传统功底,当世无人可及。
米芾学颜真卿、欧阳询,学褚遂良,学沈传师、段季展。
见面后,据米芾自述,专学晋人,其书大进。
中国书法,历数千载演进,在宋代是一个转折与高峰。
而米芾就是站在这个高峰上的顶尖人物。
能实践古人,又能出新意。
他的行书被称为史上最讲究技法的人。
于书法之痴迷,于书法之用功,于书法之纯粹,当世无出其右者。
据传,米芾初次造访苏轼,正是其书法遭遇瓶颈之时。
也是苏轼被贬,落魄之日。
两人惺惺相惜,可见确也是相互懂得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f35434d4fdedbb64.jpg)
米芾行书法帖《乡石帖》,又名《紫金帖》。
新得紫金右军乡石,力疾书数日也。
吾不来,果不复用此石矣!
这是米芾写的随笔。
说苏子瞻,也就是苏轼,借走了他的紫金砚台。
紫金又叫琅琊紫金,是唐宋时用来制作名砚的名石。
苏东坡太喜欢这块紫金砚台了,要儿子将此砚作陪葬品。
米芾不干:传世之物,岂可与清净圆明、本来妙觉、真常之性同去住哉!
也就是以婉转的口吻把砚台要回来。
以此看两人的关系似兄弟也。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2936c80feaa2a4c7.jpg)
那年,苏轼64岁,米芾50岁。
两人相见南京,游金山时,有人请苏轼题词。
苏轼说,有元章在。
今则青出于蓝矣。
元章就是米芾。
苏轼觉得,他这个徒弟,已超出了师父。
此为两人最后一次见面。
两人彻夜交谈,喝了过量冷饮。
苏轼闹肚子,米芾也曾送药,但是并不见效。
一个月后,苏轼客死常州。
![](https://img.haomeiwen.com/i11527215/7ac6ea204e02e077.jpg)
于苏轼的书法,米芾是喜欢的。
他一边偷偷珍藏着,一边骂着。
米芾几乎骂遍了当世的书家。
这个人,吹起牛来,骂骂好友也不稀罕。
苏轼讲求“萧散简远”、“清新”、“简古”、“淡泊”。
米芾推崇“平淡天真”和“高古”。
两人晚年,其实书论与追求已有所接近。
但是,两人还是有区别的。
苏轼重意外之象,讲究意境之美。
当你纠缠于审美的时候,就有了一定自我痕迹。
而米芾更多的时候,落笔直书。
东坡有云,六十惊觉,知元章不尽。
意思是说,米芾的笔法直接自然太高妙了。
从这种意义上说,单就书法论,苏轼为才子,米芾为觉者。
可是米芾的影响仅在书画圈内。而苏轼影响了社会各个阶层。
苏轼为才子,米芾为觉者。
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