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随笔/我们都是小镇做题家(二)
一些狠狠共情的评论:
我们从小在“做题思唯”模式下是怎样思考的呢?
1.从小逻辑是“延迟满足”心态。所有的事情都得放到考试之后,考试比所有的东西都重要,比你的兴趣爱好重要,比你的人际关系重要,比你任何想做的事情都重要。这些事情的价值序列都在考试之后。
看到底下的一个评论让我泪目:“然而,人生中的考试是一个接一个的。如果永远等待,永远告诉自己要延迟满足,那我干瘪的灵魂将永无丰盈之日。”
2.最可怕的异化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认为最可怕的异化是做题让一部分人深刻地体认以分数淘汰人的合理性,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非常维护这套残酷的规则,认可社会就是弱肉强食的,总有人要被淘汰。
我想起之前看过的一句话,书里说好的社会不是弱肉强食的,是弱者也可以生存的。这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弱者是可以不被社会淘汰的,也是让我第一次从这种固化的思维模式中解脱出来。
3.当做题成为路径依赖后,我们的想法会变得顽固执着,在一些事情上死抠到底,想成为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那时的我们就觉得只要通过不断的做题,只要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就一定能获得成就,就是客观意义上的分数。但上了大学,走到了更大的世界后,才发现人生不是靠分数来衡量的,人生也不一定需要有目的地的,我们不需要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也不需要通过一些所谓的成就来博得别人的关注和爱。我想这是我们需要认识到,并且在往后的人生中需要慢慢改变的一种思维。
听完这一期播客,里面的观点真的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让我意识到了,原来很多人都和我有一样的感触,原来真诚的表达在当下是仍然被肯定和珍视的,原来人生不是轨道,而是一片旷野。
我想,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自己处于“小镇做题家”的困境当中时,我们才会去做出行动,想去改变自己的现状。
所有的改变都源于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在这个物欲横流,隐忍浮华的时代我们被太多的“无用信息”裹狭,以至于让我们不会去思考,不会去真正尊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更没有做到那个所谓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意识的觉醒。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从做题的思维模式中走出来,认清这个世界是没有边界的,也相信自己身上是拥有无限的可能的。
偶尔一些清醒的思考,真的会让人透彻很多。最后分享我很喜欢的一段话:
"小镇做题家最担心的事可能不是遇到不会做的题或者做错题,而是无题可做,找不到题目在哪,因为按部就班的生活是不容许脱轨的,但是没关系,人不一定是要上岸的,即使人生是汪洋,你也可以是游一会儿休息一会儿的小鱼,不靠岸你可以自由自在,海水变了也没有关系,因为这就是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