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给父母买保险
23岁前我突然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
我相信 人会在某个瞬间明白从前从未了解的事物 我认为这是人意识中的“觉醒”
如果你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首先恭喜你,你已超越了98%的人群 ,当然你非常有投资理财意识。
说说我为会买,前后时间一个月 ,从了解到购买 ,可以说这中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综合因素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筛选加总结。最终父母保险50+ 我买的是医疗险(重疾)+意外 ,当然不排除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保险到底是什么why? 我为什么会买?
保险既是保障,也是投资,更是一项重要的人生规划。
丘吉尔说:“保险是唯一的经济工具,能够保证在未来一个不可知的日子,有一笔可知的钱。”保险二字看似简单,实则是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简单地说,保险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认识。
保险是一种“大数法则”的应用。所谓大数法则,是指随机现象的大量重复中出现的必然规律。举个例子,抛硬币时,抛出正面和反面的机率各是50%,可实际上,如果你抛两次,却很难得到正、反面各一次的结果,那么连续抛上千次、万次呢?很有趣,你会发现:抛得正面和反面的次数越来越趋向一致,也就是说,概率无限接近50%。大数法则是近代保险业赖以建立的数理基础。以交通事故为例,对某一天的某个人来说,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但扩大到全国范围,数据显示,每五分钟就有一个中国人死于车祸,每年丧生车轮下的人口有10万之多。那么大数法则是如何应用到保险中的呢?假设以总数十亿人口计算,车祸死亡概率为万分之一,即假设有1万人投保,每人交费100元,建立总额为100万元的基金,如其中1人死于交通事故,就可以用100万元资金(此处忽略运营费用)来赔偿、救助死者的家人。保险公司各险种的费率——即保额(赔多少钱)与保费(交多少钱)之比——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来确定的。
保险的基本精神是互助。有一个说法,世界上的人分两种:没保险的和有保险的,前者相当于以1:1的比例向自己投保,出了事只能靠自己这点钱硬扛;后者则相当于加入了一个团体,大家把钱汇在一处,一个有难大家帮,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强得多。一旦团体中有人出事,保险就可以毫不犹豫地为其开出大额支票,而且不用还。
保险是一种特殊商品,“买时用不到,用时买不到”。有些人年轻的时候觉得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根本没必要买疾病保险,等到四五十岁,哪儿哪儿都出了毛病,想买点大病保险以防万一了,结果怎么着?一体检,高血压、脂肪肝都来了,人家保险公司拒保,不卖给你!保险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此:先埋单,后消费。周润发对此有一句精辟的话:一般人是看到才相信,而保险是相信才看到。
保险为人的生命定价。都说生命无价,但实际上,如果人不在了,很多事情都要用钱来解决。有两件事情,是任何人都无法控制和预料的,一是意外,一是疾病。现代社会,英年早逝、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儿比比皆是。年老的父母,脆弱的妻儿,感情上固然深受打击,经济上再没有保障的话,无异于雪上加霜。一次大的不幸来临,可以造成家庭财务计划延迟数十年,甚至立刻终止,它不但消耗家庭资产,更可怕的是,它还会带走家庭支柱未实现的价值。如果提前买了保险,能够给家人留下一笔可观的生存金,其实相当于将自己来不及实现的生命价值提前兑现。从这种意义上说,买保险是对亲人负起责任的一种行为。
额外话:保险的另一种形式
保险是一种理财工具。银行、保险、证券是三种主要的理财工具。把钱存在银行里,风险小,当然收益也低;证券投资可能会获得很高的收益,但也有损失本金,甚至血本无归的风险;保险则比较特殊,投资养老型保险都至少保本,风险几乎为零,兼有投资和储蓄的作用。从储蓄方面来讲,每年都要定期交一笔保费,相当于强制储蓄,对自制力比较差的月光族相当实用,比起在银行存款,保险可以通过复利增值来抵御通胀,而且保险的所有收益都不需要纳税。一般而言,合理的家庭财产配置方式是这样的:现金作为生活储备,基金、债券作为中线投资,房产、保险作为长线投资,三者形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结构,即可实现长期发展,持续增值。
最重要最重要选择产品前一定要仔细了解,不要被保险经纪人带着走,就算他是你的亲戚朋友什么的,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