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家庭教育的挫败感
八零后父母不好做。以前的父母怎么做都是对的。可以打骂,美其名曰:棍棒底下出孝子。可以讲道理,长篇大论,被罚跪听母亲口惹悬河两小时。可以恐吓,再不听话妈妈就死给你看。可以刻意感动,父母如此辛苦你有没有良心。可无论怎样,我们接受的还是,父母都是为你好。
曾经,网上有个话题: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讲的是一对高知家庭父母在没有提前告知的情况下,选择在国庆期间千里迢迢到女儿大学看望,为给女儿一个惊喜。然而女儿却因此大发脾气,她已和同学约好国庆外出玩耍。最后结果是,不欢而散——女儿选择和同学外出,父母忍泪返程,同时责骂女儿自私薄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站在这对父母的立场,显然十分悲哀。两代人已然存在的不可僭越的鸿沟,在孩子这里清晰可见,在父母那里却熟视无睹。如此,只有矛盾与痛楚。当我看完评论却被吓到了,几乎一边倒的讨伐这对父母。仅仅没有提前约定,为什么会被这么多人口诛笔伐?到底是孩子的问题还是父母的问题?想必各人心中自有论断。
我们谁不是一边被伤害,一边被温柔以爱?在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下,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我们无力反驳我们的父母,也无权反驳我们的父母,八十年代他们的生活已经很痛苦。好在,我们都被教会感恩与原谅。
然而,"每一个孩子的模样,就是原生家庭的教养。那种深刻的印记,是逃也逃不掉的。"我们不自主地会学着父母的样子在教育我们的孩子。当我们因为孩子没有达到预期而按原生家庭的印迹对待孩子时,我们会自责。当我们的教育方式随波逐流偏离了我们的初心时,我们也会自责。之所以自责,是因为有了觉醒。觉醒的你看着那个怒目圆睁的你时,无力阻止,又自责不已。周而复始。自责是把双刃剑,可以化暴戾为祥和,也可以化暴戾为绝望。然而,比按原生家庭的样子教养孩子更痛苦的是,觉醒后的你难以改变在原生家庭中早已养成的性格与人格。
在这个金钱至上的社会,扭曲的成功学使父母们如坐针毡,谁也不愿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游戏是孩子的生命,除了玩耍,他们中的多数对学习还完全没有自觉自主的意识。结果只有逼迫。就像当下,吼娃可以当成段子,可以吼成脑血栓,的确是个笑话。殊不知,每一个成功典范的背后都铺垫着成千上万个废柴孩子。在高压之下,当孩子身体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时,我们才开始反思,是什么环节出了问题。找社会、找学校、找他人,唯独没有从自身找原因。寂静法师说,"孩子的问题百分之百是父母的问题。"在孩子幼年期无形中累积的诸多问题,成年后如仍然无法正确疗愈,回馈父母自私薄情只是管窥一斑,更深重的家庭痛苦会纷至沓来。
再爱我们的父母也会给予我们伤害。但如果一直纠结于原生家庭的影响,我们将永远无法获得幸福与快乐。如何突破这种影响,如何自我疗愈,给予我们下一代更好的教养方式?读书、学习,选择遗忘、宽容与感恩。做更好的父母,做更好的自己。我们不停地审视自己,不停地思考现行,从而帮助孩子找到生命的意义,真正实现自我的价值所在。
事实上,八零后父母为此不是没有努力过,不仅努力探索且一直痛苦地在固有与开放的教育理念之间挣扎徘徊。我们一面沉浸在我们快乐的童年回忆而为今时今日的孩子童年被剥夺感到惋惜,一面为自己孩子报什么补习班与兴趣班而乐此不疲。所以,当我们批评教育模式,痛恨教育制度时,谁也不是旁观者。大势如此,你无法改变。既然无法改变,理应顺势而上。现代的孩子显然比以往的孩子要求更多的话语权,倘若我们一味打压,遏制,结果是反弹的力量更大。关于学习这事,逼迫显现的作用仅仅是暂时的。只有激发了孩子内心的小宇宙,主观能动地去做,才能收获一个崭新的自己。
爱是教育的灵魂,希望不仅以爱之名。倘若八零后父母没能好好把握,我们下一代无法避免且遭遇最多的将是心理问题。
所以,养娃有风险,教育须谨慎。
后记: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