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小咖秀产品运营心得运营心得

顽皮木偶丨运营的策略>>

2017-06-28  本文已影响20人  增长黑客GrowthHK

AARRR模型也完全符合增长黑客的操作理念;

运营不是具体的某一特定工作,而是有目的的一种执行;虽然最近流行一个职位,叫策略运营;很显然:运营不仅要有策略,还有有较强的执行力;

AARRR模型分别对应产品生命周期中的5个重要环节;

PS:常规拉新的方法多是千篇一律的复盘,不足以强化用户的认知;所以在拉新的策略上,多以性感的表现为诠释;

这个概念里面包含有四个要素:用户,用户习惯的行为,对用户的引导,预设给用户的行为;

用户,行为,引导,预设;

预设是一种目的,拉新就是引导用户达到目的的行为;

概念很好理解,接下来会有很多案例来重点讲述拉新的方法;

围绕产品:

摩拜单车,第一代巨难骑,同期ofo主打就是骑行更轻松,所以短时间内推出了新一代自行车:比第一代轻快了许多;随之又出了第三代:在车轮胎上穿孔,减轻车身重量;不断的升级是为了让产品更方便用户使用;

墨迹天气,虽然说现在墨迹天气的主打市场是海外,但其策略往往是一致的;有段时间,应该是14年前后,其产品运营负责人为了达到相应的DAU日活数据,推出了一套可换的皮肤;不想只是一个附代的小功能,带来了大量的用户下载与活跃;所以前来后一个多月推出了近二十款可供用户选择的皮肤装扮;获得了不少的下载量与用户;

围绕市场:

三节课,由产品课程输出到运营课程输出,是紧跟市场需求;

杜蕾斯,紧跟热点的创意文案

-----会议笔记(17/5/15 04:14) -----

拉新,需要围绕特定的产品或服务,这里统称为产品;

拉新,需要结合市场行情,作出对应的应变策略;

在细微处落地有声,放大产品与同类的差异化,在特定情景中展示无敌的姿态;

故事是最能拉近两者关系的方式,例如小米,魅族刚开始的时候,就一直传出雷军,黄章他们自己的故事;也正因为对黄章本人的喜爱,我有三年时间是魅族的忠粉,给周边朋友都推荐买魅族手机;

锤子手机的故事更多了,每次罗永浩做新品发布会都会从软件,从故事入手;跟别的手机发布会还是有明显区别的;

体验是用户对产品的态度,13年-15年间,我在南方的很多城市做宝洁的线下促销活动;每场活动的成本是远远大于当天的收益的,但宝洁还是一再不断的坚持每周六日一个城市的线下活动频率;

这是制造与用户共处的机会,路演中有提现产品功能的实验,可以让用户一边娱乐一边对产品有深入的了解;一旦拿下一个用户,那这个用户今后会长期高频的使用宝洁的产品;

从产品定位上发声:我是做视频社交的!不是约,不是直播,不是微信……

“用视频认识我”系列创意广告,包含4支商业电视广告,52组平面广告;投放在北上广等城市公交地铁等公共场所;

所有的广告中,都强调了这次广告的核心思想:用视频认识我;

也是陌陌当下对产品的新定位:视频社交

当然,陌陌自成立来,几乎每年都有一个新的定位:

2013年,“我是陌陌分之一”的广告宣传片,请到五位不同年龄身份的用户,展现陌陌是一个求同存异,特立独行的产品定位:

正是如此,陌陌因为用户快速增长,形成了一股“约”的风气,陌陌也成为了一款神奇的“约炮神奇”

成也是约,败也是约;网络政治之风迫在眉睫,所以在2014年,

陌陌推出:“总有新奇在身边”的视频广告,是告诉大家要正式陌陌,正视社交产品的定位;

2015年,可能是受到锤子老罗的影响,开始走情怀的广告模式:“贾樟柯,约吗?”“陌生并不存在,因为我们都有同样的孤独”

情怀这个东西也最能打动人,当时我还在想,怎么广告中又出现了约,可能在上一年的产品定位:“正视社交产品”后,一下子,大家兴趣点都不高了,所以在广告中再次提现了约的风范;当然,效果还是蛮好的;

2016年又开始低调的暗示性的强调陌陌对自身交友社交的定位,推出了“做一只动物”的广告片;

2016年,陌陌尝试做直播,Q4数据显示:陌陌用户规模跟日活同比增长10%,平台关系达成率同比增长48%,月活历史新高8110万,直播用户占比23%;

所以17年,陌陌的定位在视频社交;

从产品功能上发声:保证菜的鲜

“能做水灵灵的白菜,谁想去当泡菜”这是在说冰箱保护菜的水分;

“没有水分的真心,在一起才会开心”刚才是避免水分流失,这里是说不会给菜里附加内容;

不同的菜类,菜品;在美的冰箱中,保证各自的新鲜;这是产品功能的提现;

所以,如果买冰箱,你会选什么?

《斑马精酿啤酒》

这是周六在方正集团做的一场活动;

有个合作伙伴提供了一些啤酒,哈哈

在瓶子的外包装上,可以定制自己的个性化照片;

图上是给嘉宾做的几款,还有很多人合影拍照,无形中帮这个产品做个广告;

这次活动是收费形式的,很多到场的用户还是坐飞机从外地赶过来的,所以到场用户的标签是互联网,营销属性

个人的朋友圈都不简单哟;当然,这次活动后期的数据还没有计算出来;

当天送出246瓶啤酒,单瓶13元;3000块产品的成本;

看图有没有想到《东成西就》里欧阳锋变大香肠嘴的时候说:看,性不性感~

右上角广告语:the temptation of taste 诱惑的味道

Rachachuros调味料创意广告

-----会议笔记(17/5/15 04:14) -----

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张海报,一直在电脑的桌面上;给大家欣赏下

大家看了这个图片,有没有想买的欲望?

因为市场有大量的用户需求量,所以我们要作出符合市场上用户需求的产品;

例如:

只针对女性高频刚需的产品:大姨妈App;

针对定位周边场景的产品:大众点评,饿了么;

针对学校学生的产品:学霸君App;

针对用户在产品中对页面的打开时间/频率/时长/跳出等数据,进行对产品的升级优化;

例如大家常用的唤回用户的方法,最直接的就是邮件或者短信提醒;

可以组建很多的社群圈子等等

脉脉,个人认为这是一款用户体验十分差劲的产品;经常跳出,多次版面ui变化较大,还十分的不美观,作为一个运营圈懂设计的我是看不下去的;还有动不动就受到系统提示要邀请好友,或者发朋友圈等广告行为;

但是,这并不影响现在有诸多的明星在做广告代言;还有大量的用户进来;

其拉新策略就是以红包的形式做诱导下载;

听脉脉做产品的朋友说是准备下一轮融资,所以近段时间的用户体验有些想透支一下吧;

尽管个人不是很欣赏,但这种抢红包的策略对单纯的拉新来说,是满成功的;

我曾强迫自己注册玩这款app,2个月的时间赚了23块钱,但是满30元才能提现;两个月搭进去许多的时间,到头来还得坚持一个月;(终于等到最后,然而需要邀请30个好友才能提现出来,果断卸载!)

一开始是好奇,在派派里抢红包,红包是真钱可以兑现;然后是有点意思,接下来其他功能跟不上,产品单一,有了疲倦感;现在虽然极少打开,但还是会跟朋友推荐讨论这款产品;

DAU 日活跃用户数

团购的变形,使用户熟悉的模式进行新的尝试;

16年年中就得知这款产品里,当时里面的产品少,所以没有太多的关注,年关的时候,需要买些东西给家里,经朋友推荐又下载使用了;还不止一两个朋友推荐;有场景,有朋友推荐,所以我又开始使用这款产品;

过年在上面买了很多东西,印象最深的是一箱十多块钱的水果:天山雪莲果;整整一箱,家人朋友都喜欢,关键是一箱子快递都不止十五,还是很划算的;所以会推荐给好多朋友,一起拼团购买;

也正是拼多多了解到用户需要更多的优惠产品,所以随着近一年的积累,在17年初开始发力,其日活用户超过百度糯米近2倍;

第一张图是2016年1月至2017年3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的情况;第二张图是12到16年间各年的新增就业人数情况;

数据来看,依稀17年相对稳定;城镇登记的失业率会向好的地方发展;

1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表示,今年目标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以内;非常有信心实现;

14年间,与朋友一起开了家兼职服务公司,给大学生提供兼职工作的机会;这一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是历史最高,按理说有稳定工作的人多了,兼职人员的需求就会减少,实际上,在14年用1个半月的时间,招募到会员近400人;这还是在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城市;

当然,招聘跟兼职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但从经验来看,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节主要从两个部分入手:自身的媒体属性,利用媒介的自传播;

在他们卖给微软前,Hotmail已经拥有用户1200万;

hotmail刚推出后反响平平,平起传统邮件客户端,只需要浏览器就可以收发邮件的全新产品,并没有推出就得到市场认可;

早期在当地买路标广告位,电视台投放时段等,效果很不理想;

后在投资人的建议下,在每封邮件后附带:ilove you.get your free email at hotmail.

改动后,每天都有3000个新增用户;

其创始人给印度的朋友发了一封邮件,三周后,印度当地获取30万用户;

邮箱本身就是一种媒体;

(77)2010年底,微软宣布要停止一些服务,如微软的博客什么的;

于是和新浪达成合作,计划在十一国庆节后,向用户提供官方迁移工具,将用户的日志图片评论朋友关系等转移到新浪博客上面;

得知这一消息后,网易博客抢先推出“一健搬家”的绿色通道,一场漂亮的时间差的策略,使其快速获取了大量微软的用户;我也是这个时期开始使用网易博客;

同样的道理,如图网易邮箱,Q邮箱等也推出代收其他邮箱邮件的服务;

朋友圈的传播效果

这张图找了半天,16年5月份运营小咖秀公号的一片微信文章,阅读30万,增粉3000+;

利用热门,及核心朋友圈快速传播;五个小时内达到十万加,纯手法,连公司同事的老妈都转发多次……

这些是术,最基本的要求;一些常见的形式,而运营要做的,是在这些形式上面做到自由组合及每个细节的深入;

杜蕾斯,紧跟热点的创意文案

三节课,由产品课程输出到运营课程输出,是紧跟市场热点,去年,三节课luck对外宣称16年是运营元年,因为这一年运营这个词挺火;结合市场的需求,确定运营才是主打的方向;

昨天母亲节,百雀羚针对母亲节做了一款借节日开展的营销广告:《与时间做对的女人》

5月7日开始投放,5月8日由几个广告号带头刷屏,截止到11日中午12点数据:在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的总曝光量在1亿次以上,总阅读量不少于4000万;

挺吓人数据,同样这个时间段,其淘宝旗舰店只有2311件预定,预定金额是40元,那就是说总预定金额是九万两千多点元,按券后单价346元,结果就是总销售额不到八十万;八十万,听上去好嗨,要知道,给这组广告预估总的投放金额在300万;

也在11号这天,又一篇10万+的文章出来了《哭了!百雀羚3000万+阅读转化不到0.00008》

在很多人都要开始总结百雀羚这次活动失败的原因时;截至14日上午十点,百雀羚在天猫聚划算活动,获得支付金额超1140万元,转化率维持在11.5%;

是平时日销转化率的2倍以上;

先以故事的形式将产品融入其中进行曝光宣传,可能是文案太规矩的缘故,反响并不大,所以11日又推出一篇自带话题性的文章,引发了话题性;

后期的数据还可以继续跟进下,这个故事带来的启示又很多,

表达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极致,给人强诉求或者参与感

话题性

BD是所有运营,市场,公关等职位的基本能力;灵活思考,善于沟通;

留存跟活跃结合在一起讲,这两点都是与用户紧密结合的;

从筹划到上线只花了3个月,唯快不破的前提下,最初的物业跟商家信息是从网上抓取的,用户是通过100多人的地推团队,仿借贷宝地推的形式进行;在北上广等地铁站路标广告;其中上海核心商圈地铁站一个月的广告投放费用搞到1500万;

有的是推广资源,但还是在半年多的时间消失了,还是因为产品本身的问题;如短信验证码延迟等细节问题先不提;

仅产品上看:就是58同城跟bbs论坛发帖的结合;

而且商家信息的不完善,不安全;用户若使用该小区的功能,则需要该小区注册人数满100人才行;

产品没有核心的卖点,没有核心用户,没有基础的硬件条件;于是顷刻间塌方了;

要知道如何留下用户,首先我们应该知道用户流失的原因有那些;互动

结合问题,作出修改,并不断完善;

这里有个前提:不是所有你认为用户需要的就是好的;就好像交男女朋友,你妈说那小伙不错,看着挺文静的;可是你知道这小伙儿是有社交恐惧症;

“柴静”极具标志性的新闻符号

“雾霾”深具大众现实诉求的话题

是《穹顶之下》爆红的重要基础;

内容中包含“孩子”,“肿瘤”,“房子”等敏感词汇,还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真实人物故事等;

拉近了内容与受众的情感距离,更易引起公众共鸣与同情;

1.强烈的内容

2.可靠的传播渠道

莫忘上文提到,微信公号30万的那片文章,更多是依靠了良好的传播渠道;

拉新的内容:产品与市场的角度

可能大家有疑问,为什么没有从用户的角度思考拉新机制?

因为产品是可控的,市场是可以预判的;但用户千千万不是靠一股脑判断的;

用户具有自主的行为意识,每个个体标签有类似,但不尽然,而且拉新的目的是获客,围绕用户做的策略,可能会存在主观的不准确性;

所以用户的运营策略与机制是新的一层内容;

如乙方公司业务包含ASO,榜单广告,关键词优化,机刷等等;目标用户含:App运营,运营总监,市场总监,CEO等等;15年“运营”还属于一个新型的行业,自带热点流量的前提是,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急需要成功的实战运营经验指导;

如鸟哥笔记以高流量的微信公号做主流拉新渠道,运营小咖秀以线下沙龙为主;

以知乎为例,用户留存的策略中最明显的一个:登陆知乎后是一个登陆页面,里面的内容页入口很不起眼;只要你有刚需,下意识就需要先注册账号,登陆后才能浏览其他内容;

王宝强离婚期间的最大受益者其实是新浪微博,这段时间该话题获得大量的发声讨论;新浪微博也获得了AppStore总榜第一的位置;

要知道二八定律,位置靠前百分之二十的产品可以获得百分之八十的用户;

逃离北上广,是新世相早先策划的活动,前阵子又有相关话题流出;

对比北上广与二三线城市生活的状态,刺激到对生活不如意的年前群体,引发美好向往的群体性事件;

前阵子无聊,就做了个PPT,然后在朋友圈一发,收到十七个人打赏了小一百块钱;

量虽然少,但是实验是ok的,只要找到适合的推广渠道,收个打赏自然没有问题;

锤子发布会后,各地区有小型的罗友集会,完全自发的组织,没有官方人员的参与;

同样,米粉,魅友,也是这个策略;

黑马营的社群有很多,早期自己维护,后来招募实习生兼职维护,再到交给有能力的会员维护;形成一个个熟络的圈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