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育儿亲子教育教育

听说你想全职带娃,我劝你慎重|一个全职妈妈含泪的教训

2019-08-27  本文已影响0人  峮子说

文|素心

很多人对全职妈妈有着迷一般的误解,经常会听到“真羡慕你不用上班,可以天天在家里休息。”“你老公肯定有钱吧,不仅要养娃还能养你。”“带个娃有什么好累的,跟我们上班的比起差远了。”这样的声音。全职妈妈没有社会地位,被人看不起是常事,因为我从前也是这里面的一员。

现在的我只能耸耸肩:我错了,真的错了。这里我附首作得很烂的打油诗给大家吧:

生娃前追求自我爱自由,

生娃后家务孩子屎尿屁。

一日三餐洗碗拖地晾衣,

扛米扛油扛菜小孩和车。

柴米油盐和家务一日游,

一手抱娃没有财务自由。

全年无休日夜颠倒崩溃,

娃哭了要哄饿了还要喂,

拉了要拾掇恨不能变身个哪吒。

诗和远方就像奢侈品,

绕着娃哪都别想开溜。

远离职场远离了社交圈,

刷个朋友圈都没有时间。

没有了美丽自由和收入,

还要担心老公想要外遇。

最最重要的是;当妈的连安安静静上个厕所的机会都没有!都没有!


好了吐槽完毕。

当妈前后对比|来自网络

下面我就来盘点一下当全职妈妈的几个误区:

在这之前,先说一下我以前的一日安排:

上午9点孩子起床,洗漱穿衣什么的就忽略不计,然后做早餐(也可以买早餐),带孩子吃完(大多数是喂完的),做早餐的情况下要洗碗,还要赶紧把衣服洗了晾了(得爬两层楼去楼顶)。

上午10点多带孩子出门买菜(买菜地方远)。

中午11:30左右回来做午饭。

中午12:30左右吃饭,喂饭(时间比较长),孩子中午是不睡的(孩子觉少,这点令人崩溃),我得赶紧吃完洗碗,给她刷牙漱口(牙不好)。

下午2:30煲个汤,或者煮个糖水,拖个地,整理孩子弄乱的玩具。(家里经常要收拾数遍正常)

下午3:30,短暂的陪娃时间(真的很短暂啊)。

下午4点给她弄点水果,榨点果汁等。

下午5点收衣服,准备做晚餐。(还有一种情况,孩子白天出去玩,顺便买菜回来可能傍晚6点了)

晚上6;30~7:00吃晚餐,这个时候孩子一般会拉臭臭,真会挑时间啊(经常拉不出就大哭大叫,我都怕被抓,后来喝酸奶就好多了哎),然后磨蹭到8点吃完,出去散会步。

晚上9点回来洗碗,给孩子洗澡,喂个水果之类的,拖完地(免得刚洗澡脚踩地上又脏了)。

晚上10点我自己洗澡,给孩子冲奶,刷牙。

半夜11点了,还不睡就讲个故事睡觉。(以上属于孩子情绪比较好,身体舒服,但就是太磨蹭,经常嚷着不吃饭不洗澡,这个时候我就会火山爆发,哄完加吼完就可以照常进行了,因为从头到尾一个人,事情多时间也只能往后延)

匆忙的一天过去已是半夜时分,孩子也终于睡了,看看家里乱七八糟又得拾掇拾掇,然后整理完家务,叠完衣服。

半夜12点多了,整个世界才真正属于自己,我终于可以拿起手机,或者敷个面膜,有时连面膜都懒得敷了。

(还有一种情况是哄小孩睡着之前把自己哄睡了,而让人泪目的是另一种,孩子不舒服睡不安稳,那整晚就不得安宁,比方喉咙有痰咳不出,那这一晚的岁月静好就得泡汤,别说看手机,第二天我的眼袋就会大了一圈)。

以下说误区:

误区一,有时间陪娃

有种天真的妈妈以为自己带孩子,就有时间陪孩子了,曾经的我就是这种天真的麻麻。但你看过以上,就不需要我再赘述了,如果不相信那我再多扯两句:

正因为全职带娃,更没时间陪娃了。先科普一下全职是啥啊,就是除带娃吃喝拉撒睡之外家里所有大事小事好事坏事妈妈全部承包,这就是全职哈哈,真香了吧!

孩子如果还动不动尿湿裤子,动不动把粑粑拉身上,一次粑粑还分个四五次拉,刚换的裤子又给拉上了,那味道,不那感觉,实在太酸爽了吧,哎,让我去厕所哭一会吧。

还有日常家务繁琐压得都喘不过气,哪有时间陪娃,还高质量,讲真,真的就剩陪着了,通常忙完了孩子也吵着要睡觉啦。

那说职场妈妈吧,好朋友w就是上班族的妈妈,每天6点下班到家,然后直到睡觉前都是有完整的时间陪娃的,不用做饭洗碗,整理家务,勤快的话拖下地,整理娃的玩具和书籍,其他想怎么陪玩就怎么陪玩。看到这里,职场妈妈应该会窃喜,幸好当初上班了。

当然职场妈妈太忙那又另当别论啦。

误区二:娃也不难带嘛

听说过一种特别“可怕”的宝宝嘛,叫高需求宝宝,特难搞,一会这样,一会那样,变来变去的跟变色龙似的。

我深有体会,那是分分钟炸毛,情绪时常被引爆,一颗铁打的心也被整成神经衰弱了。

现在你叫我再回幼教岗位带孩子,我都恨不能喷你一脸盐汽水,再踩着风火轮飞也似的逃走。

例如我家的日常就是这样:一会是鼻子堵了,一会喉咙有痰,一会身上痒,一会眼睛痛或者眼睛有眼屎,一会手疼,一会脚疼,一会奶没喝完,等你倒了,她又要喝,一会要睡觉了就要玩玩具,平时从不玩,一会喝果汁,马上就要出去玩......其他请按这个格式继续脑补。

不生病还好,生病的话,想死的心都有了,白天没得睡,晚上甭想睡,特别晚上吵闹起来,大人简直会发疯。

所以,全职带娃三年,别的本事我没涨,脾气呈直线型蹭蹭暴涨,情绪来了自己都吓坏了,完了又跟娃道歉什么的,真是啪啪打脸,从来不知自己爆发力竟然如此惊人,后来连孩子爸都不敢随便惹我了哈哈,这是唯一的福利啊捂脸。

知道不应该,可谁叫自己当初脑袋发热选择这条不归路呢。

所以,全职带娃,没时间高质量陪娃不说,还被人DISS,变成黄脸婆,最可怕的是可能会面临生命危险(如果猪队友不给力,甩脸色,又坑娃,简直要分分钟被气死的节奏),一个想不开也许就挂了(这样的例子我不举了吧,网上大把啊)珍爱生命,“远离”猪队友。

当然,重要的是,要学会怎么照顾“高需求”宝宝,我和小云朵可算是磨合好了。

误区三:老人带娃不好

这个时候,有人帮忙分担一下简直不要太美好,可惜多方经验证明,当爸的少有自觉,不添乱让孩子病情加重就谢天谢地了。也不说丧偶式育儿,越这样说,猪队友就真的啥也不管啦!

靠谱点的,能依仗的就是老人或者保姆,保姆先不谈,毕竟要钱啊。但老人带娃会有个棘手的问题,育儿到底谁听谁的。这个处理不好,真的会引发世界大战。

说老人带娃吧,以前自己没经验,还看不惯老人的经验,婆媳育儿理念大相径庭,当然老人带娃不说十全十美,还会有陋习,可这都是能够沟通改善的。虽然刚开始会有矛盾,但磨合一阵子也会改善很多的。

现在奶奶又大多会上网,多多少少会接触其他妈妈的育儿理念,甚至会去看书学习,大多数奶奶又还是明事理的,更不会宠溺孙子,而且对媳妇也能尊重,育儿理念也尽量趋同。

朋友的例子足以说明这点。

当初朋友X也是跟婆婆育儿理念不同,还爆发了几次争吵。

但那以后,两人就知道彼此的雷区,但都为了孩子,开始尝试互相包容,分工合作。

比如,妈妈回来了,陪娃的任务就转移到妈妈这。奶奶可以跑跑步,追追电视剧,放松一下。妈妈上班去了,奶奶就担起责任,照顾孩子生活起居,相得映彰。

两个人的育儿理念还是以妈妈为主,生活方面则以奶奶为主,毕竟互相体谅和协调才不会使一方有怨言。

还有一种更为理想的,是媳妇要会搞好婆媳关系。

平时多关心婆婆,聊聊天,怀孕后生娃之前就跟婆婆商量好,约法三章怎么带娃,育儿理念以谁为主。

或者给婆婆看一些自己认可的育儿书,以此达到育儿观念统一。如果老人家看不了,也有听的书,再老人实在听不进去,那妈妈就费点心告诉奶奶,通过别人孩子的例子达到说服奶奶的目的。

或者在家写小纸条提醒婆婆要注意哪些,除了那些实在太顽固的老人,一般老人看儿媳这么上心自己的孙子,还有理有据,像个当妈的派头,高兴还来不及,怎么还舍得去反驳,除非媳妇自己真的想一出是一出,立场摇摆,让婆婆觉得自己都小孩需要人照顾还教我怎么带小孩,根本说不过去嘛。

所以,媳妇要拿出自己的立场和当妈的气场来非常重要。

否则老人她不会多想一步,孩子是媳妇生的,就让媳妇做主,而是以自己经验丰富为由理所当然的做起了主。这也怪不得老人。

当然,说到夫妻隐私,我想现在大多数婆婆都会尊重隐私,尊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如果不是,那当媳妇的还是可以跟婆婆沟通的。沟通是一切生产力嘛。

说到婆婆带不好,有一点是婆婆惯孩子。

其实孩子的很多习性并不一定是奶奶或者外婆带就有,其实妈妈带何尝能做到多理智。

妈妈当中也会有惯孩子的,还不少吧,相对的奶奶明事理的也不少,这跟人群没关系。

主要还是看个人修为,有没分寸。

年轻人心理素质还不一定比得过老人,现在动辄知识焦虑,金钱焦虑,没工作的妈妈更是愁得泯灭了自我,焦虑得无法好好带娃,吼娃便成了唯一的发泄,那娃怎么会开心呢,你带娃怎么服众呢。

老人见多识广,情绪稳定,更不会有年轻人的焦虑,动辄因老公冷落生闷气,老人经常带娃出去溜溜,跳跳广场舞也无伤大雅,孩子自然带得也大气。

另外,一个家庭就是小型的社会。孩子如果整天只跟妈妈粘一起,不跟其他的家庭成员多接触,那孩子就更粘妈妈,形成恶性循环,这对孩子和妈妈的心理都会有一定影响。也不利于孩子社会性人格和社交发展。

比如,我的孩子以前就特别粘我,谁也不让抱,胆子小,对外界的新鲜事物持排斥态度,不太敢尝试新的东西,当然,这有一部分也是天性使然。我自己也常常被粘得透不过气,直想逃离,情绪自然不好。

所以,如果自己妈带不了,想要婆婆带,搞好婆媳关系,媳妇是义不容辞的,总不能叫婆婆贴着你的屁股转,毕竟是长辈,你尊重她了,她自然也是明白的。婆媳关系好 了,一起都顺了。

这里再强调,沟通是一切生产力,没有什么是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噢。

有朋友又说,老人带娃身轻松,心累,妈妈带娃,身累,心轻松。

其实真相是,妈妈带娃身心都累啊。

有一个例子:

有一个网友,因小时候一直跟妈妈分离很痛苦,于是坚持全职带娃,刚开始还比较轻松,后来老公公司效益不好,老公希望她上班帮衬一下,家庭关系就变得紧张。婆婆思念孙子常哭,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后来自己的孩子上幼儿园,胆子小,还特别不自信,不敢上台表现自己,上课也不敢举手回答问题,而别的孩子都非常自信开朗。

后来她就自己查找原因,看很多的育儿书,找专家指导,才发现这都是自己的问题。

因为全职带娃,与社会脱轨,又得不到老公的支持理解,婆媳不和,家庭经常争吵,长此以往,自己的情绪就非常不稳定,易暴躁易怒,还经常委屈的哭。

其实孩子一直都看着,感受强烈的不安全感,由此导致孩子的性格内向,不自信。

经开导后,才发现是自己忘掉了自己,每天不够自信开朗,总是怨妇心态。自己也尝试去理解老公,体谅婆婆的想念之情和年老孤单。

尝试多跟婆婆沟通,多关心婆婆后,婆婆竟然跟她说对不起,是自己太强势了。

老公也试着协调家庭成员的关系,还对自己说辛苦了。

最终她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自信开朗的儿子。

这足以说明,有好的家庭关系,不管谁带娃,孩子都会幸福。而不是单纯摘出妈妈带或者老人带。

真相是妈妈幸福了,孩子才会幸福。

所以,一切问题的根源不是你不去管就可以了,你还要去做,去改善,去提高幸福的能力。

还是就是很多家庭单单靠爸爸一个人的收入,爸爸经济压力大难免情绪不好,妈妈敏感就生埋怨,彼此关系和地位失衡,家庭才真的会有矛盾,贫贱夫妻百事衰,这也是恒古不变的真理。

比较好的状态就是有老人带着,自己能经济独立,获得精神自由,还能利于夫妻感情,一家其乐融融才好。

所以,其实老人不是入侵家庭的第三者,而是做不完的家务和渐感卑微的自我才是第三者。

小总结

从古至今,爸爸们都处于家庭带娃的边缘地带,所谓丧偶式育儿,有时起到的可能就是猪队友的作用,全职妈妈一个人带娃势必会让家庭矛盾更突显。

这时赌的就是妈妈的运气了,好的爸爸及时反省,不好的爸爸可能就会因此冷淡妈妈,不打不骂不比冷暴力伤人,冷暴力是无形的,这对妈妈来说也最痛苦,产后抑郁症也是这么来的。

做女人,没有哪一种选择是容易的,但是起码经济自由的妈妈会活得更加自信洒脱,对孩子的影响也是会很深远的。妈妈自信开朗,孩子大概率也会自信开朗。

夫妻势均力敌,也不会有谁想要毁掉婚约。

一般家庭更没条件再配置一个保姆,甚至妈妈一个人带娃,还得赚钱,兼顾事业,最后两头都顾不了,得不偿失。

所以,年轻人心理素质不行,条件不行,自己都顾不过来还是不要孩子的好。

如果要了,就放心的交给有经验的老人,然后自己好好去挣钱给娃买绘本带娃旅行想样都行。

舍不得娃就提高工作效率早点回家,扔掉手机,全身心陪伴,让孩子永远把你当成她生命里最耀眼的光。

最后,奉劝一句,没有强大的心脏怎敢当妈,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怎敢养一个娃。别一时头脑发热自己养孩子,除非你很有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