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

用力

2020-03-10  本文已影响0人  轿夫的新娘

“第四名。”

“到!”

“卧倒!”

扑通……

“第五名!”

“到!”

“卧倒!”

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由站立持枪变换到卧姿瞄准,动作一气呵成,心中暗自得意。班长却在一旁笑出声来,我不解地等着他的点评:“我说副班长啊,你这个……怎么说呢,浑身僵硬,跟一块门板似的,也不是说你错,就感觉有点别扭,不用浑身用劲。”

我心里挺不服气的。因为我对这种小儿科的训练科目超级自信,容不得别人说三道四。再说了,他就是找茬专业户,不挑出点毛病何以显示他班长的威严。

从回忆里出来,目光锁定在正在播放的《海角七号》上。范逸臣听着中孝介演唱的《各自远扬》,自言自语地说,我终于知道为什么以前大家都说我唱歌太用力了。

这一刻,我感同身受。

这一年,我年满三十。

最后一次更新QQ空间信息时,我只写了一句:人生自有着落处,尽枉从前错用心。那时候我对这句话理解更多的一个角度是在《身体从未忘记》上看到的一段话,也是神经语言程式学的十大原则之一: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做符合自身利益的最正确的选择。若我们是从过去发往未来的一份电子邮件,那么已经发完了。我们无需知道它怎么传送,也不用知道谁是收件人。事实上,我们的确不知道。若我们是漂浮在大海上的一叶扁舟,也不用总是逆流而上、乘风破浪,有时可能只需忘掉航线、忘掉恐惧、随风飘荡、随波荡漾,其实也有归途,能抵彼岸。人生不用活得那么刻意,不用那么拼命。好像生活的全部就是燃尽全部生命把自己装点成一个贵族,有一个体面的葬礼和华贵的坟墓。何须活得这么小气,连最终的安身之处都如此介意?

现在回想这句话,我知道它包含了另一层意思,像是对我过往经历的一种讽刺:大哥,活得那么用力还用错了力,真不知道你是咋想的?

咋想的?我真的想过吗,那种纷繁复杂的思绪能算思考?

这种醍醐灌顶的醒悟才引起了我对所有一切的系统反思,小而无内的我,大而无外的世界。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何至于大家都活得游刃有余、自由呼吸,偏我一个人感到窒息,要跟上大家的步伐就得上呼吸机?

这个答案写起来可能需要一整个人生的篇幅,也能从文化、历史、社会、家庭、心理诸多维度来进行分析。但是没法展开,我缺乏一些专业术语,就好像我们对某一种现象都有观察和体悟,但是我不知道那个叫利己的归因偏见,而别人知道。那些专业人士知道。可能会有人问我:你不也上过学吗?还拿到了本科学历,居然也会缺乏知识?

是啊。我太缺了。以应试为核心的传统教育一度摧毁了我的学习能力。

我单纯就把我们对于说教的抵触情绪作为一个窗口,来观察一个人怎么误解教育、怎么丧失学习能力、进而被那个井底之蛙的天空吞没。

回到文首的场景里去,我面对班长指出的问题,已经没有了反思能力。一方面因为这孙子揍人的本事高出讲课能力十个珠穆朗玛峰,一方面我已从心理上变成一个狭隘的杠精。社会等级赋予他的权力以及这种居高临下的填鸭式教育都将我推向远处,没法让我信服。权力加上德行才有权威,教育能引起思考才算启蒙。

自从我有了自我意识,有了我那个“小小的内心世界”各方势力都意图抢占我,引导我。一开始我是顺服的、悦纳的,大人说啥就是啥。可后来为什么就叛逆了,不听话了?社会规训的这一套跟人的本性自然是相反的,但如果人经过启蒙之后找到了学习的乐趣、思考的乐趣,这种内在的奖励模式是能够推动人走得更远的。但如果没有,那么外界的一切说教、影响、期望都对这个受教育的主体形成压力。压力导致了内在紧张情绪,紧张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系统就崩溃了。可以想象一个老师面对那种差生急赤白脸的画面:电脑都死机了,还在狂练五笔字型,你疯了吗?

另一种情况,本来是尖子生的学生却越来越差,比如像我,这是为什么呢?用以上的角度来分析,我成绩好得到的奖励几乎都来自外界,这种奖励是外在的,对于真实的学习能力当然有推动作用,但也影响了这种内在奖励机制的建立。比如我成绩不好,我会挨揍,我会被人瞧不起。但我成绩好了以后,得到的是社会的优待:村里人交口称赞,老师表扬我,家长高看我……我因为这种优待才变得活跃和自信,可是这种优待存在的前提是我的优异成绩。一旦它不符合大家优待的标准,优待没有了,变成了鞭策,变成了压力。更何况还有一帮孙子盼着你掉下来跟他一般齐。这时候考验我个人承受能力的时刻来了。而就像我高中班主任评价我的话:“这个小伙子扛不住压力。”我逃避,我反抗,是因为丢失了外在的优待,我失去了自信。我没有形成那种内在的奖励机制,我的自信不是来自我的学习能力,来自我的思维,来自我的生命力,来自我一次次想通问题之后对自己的认可。我对学习没有兴趣,我也不爱思考。我只是喜欢被人捧着而已。所以面对压力我垮得更快更彻底,我无法理解的是,明明可以很轻松做到的事情何须用这么费力的方式死扛?

我回家见到几个上了大学的小兄弟,我很痛心。大学没有带给他们启蒙,没有恍然大悟,没有形成思考的习惯,没有增长学习的能力。去那儿只是混个毕业证,拿个上岗证书,作为对人生的一个交代。

当然这个交代也有意义。拿到学位证,找到工作,紧接着各种奖励都来了:钱、女人、孩子、社会地位、家庭地位……然后大家的所谓努力、拼搏,不过只是获取更多的这种奖励、各种刺激。根据边际效益递减规律,人生就会在一次又一次这种满足与空虚的交替中假装思考着、感叹着老去。

现代教育的真正困境是,一群不思考的人培养不出来一个智者,而好多假装思考的人总喜欢骂骂咧咧。

于是我们听到了太多的说教,于是就出现了天下唯吾独尊的杠精。杠精的精髓不是因为他正确,而是只要你足够狭隘地理解世界,就没有人能挤进你的世界。

所以在高考的那个夏天,我内心频频爆炸。不是学习压力有多大,不是我能力有多差,而是这种错误的说教披着教育的面纱压跨了我,让我对学习反感,让我开始自闭,让我顺遂本能,让我在书籍里求得一知半解之后成为一个杠精。于是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想,一边是欲望、一边是道德,一边是恐惧、一边是求知,一边是已知、一边是未知,所有一切纠结在我那个自闭的小世界里开始自我拉扯。我的力气有太多都浪费在自我消耗里,仅仅是因为关门太早、启蒙太晚,没能求得独立,却要妄想自由。

我多么希望我的力气用对了地方:是去见过天地之后的敬畏里求平和,而不是在鸿蒙未开、患得患失的恐惧里等寄托。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