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付费种类多,没事少报课
你好,我是花目儿,谢谢你的到来。
知识付费种类多,但没事少报课,小心割韭菜的镰刀呼啸而过。
知识付费本来是个挺有正向意义的词组,获取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为提供知识的人附上一定的费用。这和花钱吃顿饭、便利店买瓶水是一样的,都遵循着一个原则——交换。
1
交换没有标准,只有默认等值。
所有能够达成交换的前提,是双方认可对等原则。
举个例子,你买一瓶一模一样的饮料,在超市需要花3块钱,在便利店可能需要4块钱,在饭店变成5块钱,在景区里有可能是6块钱。
一样的东西,价格虽然不一样,但还是会有人买。因为买的人在特定环境下,他认可对等关系,能够接受价格的差异。
我记得有一次在景区爬山,天气很热,随身带的水喝完了。到达山顶时,有个景区商店在卖水,就是一瓶正常2块钱左右的矿泉水,他卖6块钱。
你一听这价格比平常买贵了对吧。可买水的人却不少。
为什么?因为是在特定环境下。
商店在景区山顶位置,没有缆车,也没有能够直通山顶相对平坦的路。所有出售的商品,包括水,都是靠人工搬运上来的。
爬山的游客只爬一趟就觉得累了,人家搬运时,不知要爬多少回,而且是负重爬山。
所以,这瓶水的价格中,有一部分是搬运的辛苦费。
如果你是靠外力,比如被人抬轿子那样抬到山顶,或是直接坐个缆车,不费劲、不费力地到达山顶的,你可能对这瓶水不会有太多的购买欲望。
可当你是从山脚下一步一台阶地爬上来的时候,你身体累,出汗,需要水分补充的时候,一瓶水的吸引力盖过了溢价。
另外,人家把水提前冰镇了,让你喝起来比常温的水更冰爽过瘾。
因此,卖水的人和买水的人,双方各有所需,达成交换。
2
知识没有标准,只有按需消费。
知识没有标准,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一定都有自己所擅长的领域和别人不了解的知识。
你会的,有人不会,别人会的,你未必懂。
花钱学知识,重要的一点是你需要它。不管报什么课,都抵不过你的实际行动。
在鱼龙混杂的知识付费领域,割韭菜的课程确实不少。不是谁都能像孙悟空那样火眼金睛,一眼能看出妖怪的原形。
知识付费里有答案,但不一定对应你所答的那份卷子。
割韭菜,无非是在你同意交换后,让你产生了不对等,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你被割韭菜了,最大的原因一定是你的心态所致。
你花钱报了很多的课,有一种别人在步行,自己好像打上车的优越感。
你想快,你想走捷径地快,你想比别人快速得到结果。
正因为如此,你比别人都冒尖,镰刀划过来的时候,你才最容易被收割。
知识付费就像是你买一瓶水。品种上多种多样,价格上更是没有统一的标准,你觉得能交换就消费,你觉得不对等,就别冲动。
少则多,多则惑。
有时间多写作,没事少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