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真的有必要吗?

2020-11-20  本文已影响0人  小房老师教大语文

有一次去上瑜伽课,大家都是妈妈,上课前聊起了一个话题:幼儿园阶段要不要报拼音等这些幼小衔接班?

到底要不要去做所谓的幼小衔接呢?我先来分享一件发生在我儿子身上的事。

教育有的时候就是要静待花开

周二,学校早放学一个小时,按照约定我带孩子到小区的小广场玩耍。去的目的本意是锻炼身体,所以带了篮球和跳绳。开始这里只有我们连个人,过了一会,有位阿姨带着孙子过来。那个小男孩看上去非常活泼开朗,一过来,就朝着儿子跑过来,还喊着:“哥哥,我们一起玩。”

儿子听闻马上带篮球飞跑,小男孩在后面追。我知道儿子一项不怎么喜欢比自己小太多的小朋友。没有做声,只是在旁边观察。他们这样追跑了几圈后,儿子突然在草坪边上停了下来。我顺着儿子的目光往地上看,原来他在仔细地观察草坪里开的一枝不知道什么名字的白色花朵。小男孩大概也和我一样看到了儿子看见了什么,伸出他肉肉的手把花摘了下来。此时我心里想着:完了,依照儿子的暴脾气,小男孩怕是捅了马蜂窝了。我想着儿子肯定得发作。

儿子的脸上明显看出很遗憾,但是没有愤怒。只是嘟囔了一句:“地上唯一的花被他给摘了。”看见儿子遗憾的小表情,我说:“在那朵花前面,还有一枝花苞。”儿子跑过去,说:“可是,还没有开。”“那要不我们再找找,看看还有没有开着的。”我说。

于是,我们带着他们仨(后来又来了一个小男孩)在草坪里找了起来,虽然没有找到白花,但是也有新的发现:我发现了小时候见过的一种可以流白色汁液的草,儿子说,这是防虫的。“儿子真博学。”我称赞着。儿子这时嘟囔了一句,不知道是说给我听的还是说给自己听的:“要不是老妈在的话,我肯定要发作了。”我不失时机地说:“儿子今天表现的很淡定,我以为你不介意,原来你介意的呀!那你就更厉害了。”

可能是我的称赞起到了作用,儿子后来竟然还带着俩个小朋友玩耍了一会。他带着球跑,俩在后面追,三个人玩耍到一起,画面很是和谐。

而在两年前,这样的画面是不可能发生的。2019年春节前后,我带儿子回姥姥家。家里有一个小侄女,2岁不到,很是可爱。但是儿子似乎对他不感冒,觉得她太小了,不是一个好玩伴。但是,小侄女却在儿子屁股后“哥哥、哥哥”叫得亲热得不得了。小侄女正处于学习模仿敏感期,见儿子做什么她就要做什么,儿子和姥爷下棋,她也要插一脚,儿子看书,她也要看。最要命的是儿子写作业,她也要写。最后,没法,只得儿子写作业的时候,把门锁起来才算作罢。儿子由此得出来一个结论,就是小的孩子是麻烦的。

对比两者,我深深地感到,其实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是不想做,而是他不具备能力。所以在对待孩子的教育这件事上,我们一定要遵循孩子身心发展规律,否则,我们可能会犯一些无法挽回的错误。而孩子的教育之所以那么牵扯父母的心,不就是因为它没有回头路可走吗?

提前学并不一定有优势

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试者是一对出生46周的同卵双生子A和B。格赛尔先让A每天进行10分钟的爬梯实验,B则不进行此种训练。6周后,A爬5级梯只需26秒,而B却需45秒。从第7周开始,格赛尔对B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8周后进行测验,大家一定会觉得那个已经训练了8周的A的成绩好,可测试结果却恰好相反。A用时10秒,而B却用时5秒。格塞尔分析说,其实46周就开始练习爬楼梯,为时尚早,孩子没有做好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只能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52周开始爬楼梯,这个时间就非常恰当,孩子做好了成熟的准备,所以训练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前学害处大

近几年“提前学”,“抢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些说法喧嚣于世,家长们也是踌躇无措,不知道该何去何从。于是就对孩子各种折腾,幼儿园拼音、算术、英语一个不落。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都学了。我想问的是:幼儿园把小学一二年级的内容学了,那么上小学后,你准备让孩子坐在教室里做什么呢?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在学习内容的难度上有“最近发展区”的,也就是适宜难度的学习内容孩子比较容易维持很好的注意力。而那些太难和太容易的内容,孩子的注意力都无法很好的维持住。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学龄前的儿童,基本都处于“前运算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认识事物,只能通过具体的实物、图画、形象性的语言。也就是说7岁之前,孩子是没有抽象思维能力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在做算术题的时候,喜欢扳手指头,因为他们的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出来。你说,他的抽象思维没有发展出来,你非要让他做很难的算术题,这就是对他的一种无形的伤害,他的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也提不起学习兴趣。更有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学者做的跟踪教育实验证明:那些在学龄前受了超前学习训练的人,成年后的犯罪率显著高于没有受过超前训练的小朋友。

更重要的,现在孩子们学习真的就是学知识吗?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掌握知识真的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多问问自己:我们的孩子具有适应未来社会优秀思维品质吗?我们的孩子能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吗?

说到这,你还要超前学吗?

写在后面的话:

总之,育儿的路上我们有时候是需要等待的,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刚才说的皮亚杰提出的前运算阶段和具体运算阶段的转换在7岁,也不意味着所有小朋友过完7岁生日,就到了具体运算阶段了。可能有的孩子早点,6岁上小学他就不扳手指算数了,可能有的小朋友在二年级的时候他还扳手指头,这意味着他在算数上就落后了吗?当然不是,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节奏。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