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2:《痛点》

2020-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一颗向日葵

小数据的营销之道。

每个人,都是一部可供阅读的机器。通过搜集、线索、连接、关联、因果、补偿、理念7种方式去探索一个人或一类群体,你会发现,所有人都无时无刻不在闪现着自我的标签,这些独特的小数据,很有可能是一次营销活动的支柱。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当下,黑天鹅的不可预测性引人深思。个性化的小数据也为人们展现了一种特别的“转变”机会。小数据挖掘的本质,是找到未被满足的欲望和梦想。简单来说,人总是会有各种各样的渴望,某个人、某个地方、某件东西、生命中的某段时间。

有没有可能创建一个“许可区”,允许顾客“进入”另一种情绪状态的一个瞬间或一种环境—这是一个与日常生活完全不同的地方,在那个切入点上,衣服颜色、包装形状、酱料味道等等,它能让你做回自己,唤回内心深处的纯粹。日常生活,就像是每个人的舒适圈,我们都有所恐惧,生老病死,也都有所渴望,财富名望,怎么去柔化恐惧,或者放大渴望,并不断引导,是一个好的广告或者产品需要思考的一个点。

及时满足,是时代的强烈需求,也是人的一种本性。但是特别值得花心思和时间去做的事情,往往难以及时得到满足,所以我们才会被焦虑裹挟。社会就像一个大的收纳盒,里面堆满了各种各样的计分卡,有时是按分数分,有的时候则是按计分标准归档。所以,我们要学会准确建立自己的标准,付出努力,然后有所呈现。

每个人获得社会存在感的参照物不一样,有的人认为事业是根本,有的人觉得钱够用就好,有的人可以为了家庭牺牲一切,有的人则需要多走一走才能看见自我。每个人,每一类群体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征,都可以从细节中观察分析得出。例如,俄罗斯的文化是女人,因为冰箱贴中间的第一张往往是妈妈的;一个国家的童书,通常是很有启发的,因为童书帮我们建立了最初的期待。。。。。。一些不经意的细节,可以反映出很多东西,但是不要急于下结论,观察生活也是需要学习的,学会进行记录、归档、分析。

因为当你盯着一件东西太久时,就会变得盲目。重新审视的第一步,是竭尽全力,去掉眼前的一切障碍。无论多么不起眼的一个小细节,都可以是某个故事的素材,但是也要尽量多观察理性数据,让自己处于一种加速版的人种学或者人类学研究。观察的习惯,就像写信一样,是正在消失的艺术。在此基础上,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要有同理心。同理心有两种:一是自己经历过痛苦之后,尽量不让别人也遭受此类困扰;二是看到、听到,甚至觉察到你的行为伤害了别人,真正地去感受,而不是隔着屏幕,所以,换位思考才特别可贵,感同身受更是难上加难。

感受难以完全复制,但是可以寻找一些相同的切入点,在营销界,切入点是指身份认知受到挑战,或者身份转变的时刻—包括结婚、怀孕、买房子、第一次当父母、儿女长大离家。恐惧,担忧或者紧张都会让人看不清眼前的事情。这些人生固定时刻的情绪变化都是相同的。所以有时候,发开新产品,不如回归核心产品,扩展舒适圈比跳出舒适圈的风险相对较小。优化细节,或者重新把产品分解,然后用新的理念聚合,加上之前未被满足或者发现的需求。

新业务,通常源自文化失衡或夸大—某样东西太多或太少,这意味着,社会上这样东西不是缺失了,就是受阻了。那么,不要把项目或者业务当成工作,当成为那些缺失或受阻的人创造一个共同经历。

如果一家店或者一个产品会说话,它会对见到它的第一个人说什么?

一个品牌,可以通过一些活动设计,文案宣传,让消费者对它产生认知,并转变成信仰,可以是归属感(Apple品牌),叙事性(文案传播),宗教仪式(次数越多,顾客越可能成为死忠粉),符号性(Logo),清晰的愿景,感官吸引力,敌人的力量,福音传道,神秘感,高贵感。自我认知是思维的产物。我们很容易在这些环境和仪式中建立起对品牌的感情,反之,在思维被扰乱的时候,也一定要冷静,尽量先远离各类信息源,确定自己最本质的想法。陷入消极负面的认知,也要及时跳出来,心理关联和情感关联是可以被创建的,多重感官“记录”一种经历,往往会比单一感官的记忆深刻200%。正反馈,充分吸收,会让人越来越好,负面反馈不及时中断,也会侵蚀自己的认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