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流言》——《到底是上海人》有感
2018-03-16 本文已影响0人
琉璃樽
闲情时刻,拿下小书柜上的张爱玲女士的著作来看,一翻开《到底是上海人》便映入我的眼帘。本作是初载1943年八月上海《杂志》第十一卷第五期,收于1944年12月《流言》。这篇文章写的是一年之前张女士回到上海时的所见所闻及所想。文章一开头便说出了自己对于上海人的印象,与广东人、外国人差别甚大。此篇文章文笔真实流畅,不矫情。文章有一处写出了她对上海人的评价:上海人是传统的中国人加上近代高压生活的磨练。新旧文化种种畸形产物的交流,结果也许是不甚健康的,但是这里有一种奇异的智慧。 我现在肯定是理解不到多深的层次的,但是,她高度的精妙评价,可见也是她安于生活中关于人事的品读吧!这也是她自己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吧!
我对文章最后一句话也有自己的见解。她说:我喜欢上海人,我希望上海人喜欢我的书。 张爱玲于1938年进入伦敦大学,但因为战火,进入了香港大学,但是那个年代那会有多余的安宁,她又从香港还没毕业就到了上海。我想,张爱玲也是个平凡的女子吧,试问,哪一个女子不想要安静的生活呢?张女士也不想在搬走了吧!但,此后,张爱玲便以《沉香屑·第一炉香》打开了她的上海传奇。此后,她陆续地写了《二炉香》、《茉莉香片》以及最令人赞叹的《倾城之恋》。我也是一位张迷,我觉得看张爱玲的小说就像玩漂流一样。为什么呢?因为,不可能一直顺流下去,你不知道前方还有没有出其不意的地方……张爱玲笔下的人物故事也一样。就像她在这文章中说的:关于坏,别的我不知道,只知道一切的小说都离不开坏人。好人爱听坏人的故事,坏人可不爱听好人的故事。因此我写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主角是完人 我也认为,只有童话才有完美。可是,我们都在现实的社会啊!
读张爱玲的文章,我想到了鲁迅先生的话:悲剧,往往是演给人看的 。 谁说不是呢?其实,我认为张女士的文章与鲁迅的文章有一点共同之处——哀。一个以爱情写悲,一个以革命写悲……但是,往往这才是境界。
就像是沐浴在冷风中读她的文章,雅俗,但雅而思。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深爱张爱玲的故事,我也想成为这样的美人在骨不在皮的人物。
读张爱玲《流言》——《到底是上海人》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