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为何总是惊人地相似》
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欲望”。从原始氏族公社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就是由物质占有欲无法遏制的冲动所推动的!
物质贫乏时,民众目标明确:想方设法改善物质条件(美国梦、中国梦本质上都是追求物质优越)——当国家、个人的物质财富达到相当的富足程度的时候,物质财富不可能无限增长,或者增长缓慢,既得利益者必然会想方设法地保住并攫取更多的财富。农业社会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工业社会资本是重要的生产资料,因此中国古代会出现土地兼并,资本主义社会中会出现寡头经济,这就是马太效应,必然导致阶层乃至阶级的固化:中下层丧失上升通道,导致整个社会丧失活力,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少数人占据绝大多数社会财富,最后矛盾不可调和,引发暴力革命,社会陷入混乱,重新洗牌。国家内部政权更迭如此,国际争端亦如此(参看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起因),周而复始,轮回不断——所以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罗素说,人类从历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训就是永远不能从历史中吸取教训!
既然知道了历史轮回的根源,那么彻底解决这种轮回的方法就很明确了,那就是控制“欲望”。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已经深刻意识到了私欲的可怕性,儒释道经典中都有对抑制欲望的论述,在此不一一列举。既然如此,为何中国历史朝代基本每三百年左右就会更迭,社会就会动乱一次呢?
中古历史上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正统,儒家思想中固然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行天理灭人欲”等节欲思想,但儒家思想的本质强调积极有为,“可欲之谓善”(能满足人的欲望的才是善的《孟子·尽心下》),这就从根本上给私欲留了出口;历史上儒家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参加国家的科举考试,培养行政官员(学而优则仕),而官场是欲望最泛滥之地,厚黑学最昌盛之处,不记得谁说过“忠臣要比奸臣更奸”,可见官场之暗黑!在这样的名利场里几乎没有人能做到“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先死的一定是自己。由此可见,儒家思想并没有很好地在实践上节制个人的私欲,这就导致争权夺利,巧取豪夺,土地兼并等等无节制的逐利行为,最终陷入历史循环的怪圈,这也正应了儒家的论点:“四维(礼义廉耻)不张,国乃灭亡”。
既然儒家思想不能很好解决节欲问题,必然应该把目光转向道家和释家。南宋孝宗皇帝说过“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国”,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气质稳定的三角关系,不可只偏于一家。相较于儒家,道家、释家的思想更出世,而国家、民族的整体行为趋势,是由构成其个体的行为趋势所共聚而成,因此理论上,只要国民个人能以道佛两家的思想方法平衡儒家的不足,最大限度地节制自己的欲望,则可最大程度地延长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循环周期(成住坏空是万物的必然,不能期待永恒不衰)。
若能同时运用三教思想在与社会,与自然,与心灵方面达到基本平衡,也正是合乎儒家的中庸,道家的守中,佛家的行中道,而不偏重于一隅的哲学思想了!
在此特别指出,从西方哲学中是无法找到节欲理论和方法的,西方哲学从来都是强调对自然的研究、利用、征服,(科学即是为此而服务——科学的两面性在此不讨论),西方历史一贯的重商主义也是其成为资本主义创始地的原因之一,而重商必逐利,随资本主义伴生的商品经济追求的就是利润的最大化,为此可无所不用其极!由此可预见,只有中华文明才是世界大同的归属地,中国重新回归世界的中心势不可挡,西方近两百来年的优势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昙花一现,也就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朝代的更迭周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