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再见,再也不见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仿佛一夜之间流行了一首歌《先生再见》,甚是让我感动。“今宵露寒,先生再见,转身却是泪水潸然。这似水流年,我们不亏不欠,一别两宽各自喜欢。山长水远,先生再见, 转身已是天涯两端。这锦瑟年华,我们互相成全,一别两宽回头莫念……”短短几句,道尽了酸,甜,苦,辣,咸。独特的词曲,意境深远,加之演唱者略带沙哑的嗓音,把此曲演绎的更加沧桑悲壮,令人叹然,一时间引得大家到处都在传唱。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74694/6936deb4a213c618.jpg)
《先生再见》是当年孙中山先生与原配夫人卢慕贞离婚时,卢氏写下的离别信。她说:“我常识不够又不懂英语,缠脚行动又不便,帮不上先生什么忙,愿先生与我各寻良人,我爱你是真的,可我不能阻止你,奔向比我更好的人吧。可我就是觉得除了我谁也配不上他。”信中表达了卢氏的豁达大度,但也流露了她的心酸和无奈。可离开孙中山后,她终生未嫁。直到1952年9月7日,卢慕贞在澳门逝世,享年86岁。世人皆知庆龄喜,无人知晓卢氏悲。这份爱也只有孙中山先生才受得起。
卢慕贞,1867年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上恭都外茔乡(今属珠海市金鼎镇外沙村)的一个书香门第,因为传统的家庭氛围,她自幼裹足,且性格温柔,孝顺父母,她的美名闻名乡里。十七岁那年,卢慕贞谨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了孙中山。婚后数年,卢慕贞与孙中山聚少离多,卢慕贞与寡母相依为命,她以孝敬长辈而闻名乡里。每一次孙中山回家,卢慕贞都会为他缝制一套新的衣服,而且婆婆的穿戴大多都是出自她之手,她的善良,孝顺,又知书达理,渐渐感动了孙中山,两人虽是包办婚姻,但是生活过得甚为美满。卢慕贞先后为孙中山育着三个子女,分别是孙科,孙延,孙婉。在孙中山从事推翻清朝的岁月里,卢慕贞呕心沥血,侍奉长辈起居的重担,悉心抚养三个子女,贤良淑德的她身上几乎具备着所有中国女性的美德,她不仅是一个好儿媳,更是一位好母亲,这位传统的女人一生以正直、善良、慈爱和深明大义,始终支持着孙中山的革命事业,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苦等30年,可惜的是最后等来了一份离婚协议。
1915年,孙中山先生与自己的秘书宋庆龄在日本相爱,由于孙和宋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反对纳妾,于是征求卢慕贞的意见。她接到丈夫的信函时,心里早已明白,心情异常平静,不假思索,表示同意离婚。她在信上写了一个“可”字,同意离婚!“先生为革命奔走,身心交瘁,迫切需要有人照顾他的生活起居。现有人愿意照顾先生的生活,且有助于先生的革命活动。甚好。我愿意成全其美。”卢氏一个人的成全,免了三个人的纠结。
离婚后,卢慕贞在中国澳门定居,从此,没再见过中山先生。孙宋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生活,也反映出卢慕贞晚年生活的凄惨。这似水流年,我们不亏不欠……,共同经历过了这么多年,怎能是一句不亏不欠就能划的清呢?一别两宽后,又怎能各自都喜欢呢?中山先生过世时,没人请卢慕贞出席告别式,悲痛万分的卢慕贞就在家中设灵堂,为先生服丧。
卢氏对孙中山的爱,不比任何人少,其中的一句“我无法阻止你奔向更好的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你的所有决定。”是何等的让人钦佩!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尽期。每当夜深人静时独自抚摸那道伤疤,只能无声的叹息:”人生若只如初见,回忆就不会与遗憾相伴”。但是无奈却是不可逾越的殇。只能将牵念的人依旧放在心里,永久封存,将最初的遇见,变成天涯的落寞。如此,而已!
![](https://img.haomeiwen.com/i26874694/410d9809b74f7d85.jp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