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悠游物外之“物”

2020-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小久_ab87

春天不是读书天。听听直播换换口味。就有了刘姝滢的“野茶反思”和立维的“曼谷美学之旅”。

去年曾看过一篇姝滢的专栏文章,说的是侍酒师这个职业,并论及为何国内没有“侍茶师”。文章从历史源流说起,信息量巨大,用葡萄酒历史与茶的历史作比较,论证严谨,论据丰富,用语活泼有生气,是我喜欢的风格。当时赞叹90后眼光真够开阔,且有纵深,有独立思考,表达方式很直接,很期待有日一睹芳容。

直播却只有音频,但其快言快语,如同晤面矣。我猜她长着一副没受过欺负的脸,对世界对历史有无穷的好奇与动力。

主题是“悠游物外与野茶反思”,海报上先提到陆羽。还以为她会从陆羽讲起,没料到先讲了柠檬品种,咖啡种植,酿酒用的葡萄分类等等,讲了人与自然之间漫长的互相驯服的历史。有了这些铺垫,后面讲野茶就是四两拨千斤了。采用比较学的思维真是不能太赞,基本的推理更容易秒懂,当然如果对无法开放的头脑可能会激起反感甚至谩骂。不过看样子她那“没受过欺负的脸”并不是没有承受力。

其实一开场她就说到,“悠游物外”首先要对“物”有了解,要明白自己与物的距离是什么。这点我很赞同。因为没有建立过清楚的认知就急于破除其对象之执着,不过是用另一种执着去代替罢了。

忽然想起十多年前看素黑的小说,里面有位似乎是侍酒师,借这个人物的口,素黑说,感官的敏锐要靠不断的磨练,不用即废。似乎也适合用在其他方面。

姝滢对柠檬,葡萄,咖啡豆,茶……等等的品鉴,强调“对品种有认知,对口味有预期”,如果一枚小白两者皆缺,就只好靠“有钱”,做冤大头了——正如她指出身边一群有钱而缺乏认知的朋友各种购买,无非做了“有钱的消费者”而已。

她说,我们的品味是靠众多的分类慢慢砌起来的(大意如此)。而“分类”不是随意贴标签,需依靠公开透明有标准可分享的共识,需要历史积累。有一次她给茶厂做了一个风味轮,马上收到反馈说她这是“西化”,对此她不由失笑: 西化是一种手段或是手段的一部分,并非最终目的;一涉及这类事物就说别人崇拜什么全盘什么的,是得有多不自信啊?

回到野茶。姝滢的观点是,市面上的野茶来源多数可能是野放茶,也就是缺乏管理风味多瑕疵的茶,茶农都不喝这样的茶,而市面上一些有年纪的人(混得够久者)就截句引陆羽《茶经》里的“野者上,园者次”去推销其商品,忽悠那些深信“野味”的消费者……

话说,追求野味似乎是一种人的偏好,建立在某种蜜汁信仰上,总认为没有人工介入才出好品种,根本没有育种学的概念,更无视悠长的育种历史,真以为老天爷什么都给现成的呢?

真正的野茶在哪里? 姝滢认为应是“茶在野”,还没有被纳入茶风味家族树之内的品种。

对于扩充风味家族树有益的,野茶的出现自然是好事,但这是育种学的好事,还到不了消费者的层面。正如柠檬,酿酒用的葡萄,咖啡豆,都经过长时间的人工选择,缓慢调适,各种风味的塑造已经足够成熟,茶固有的历史亦然。在野之茶,经过育种学的管理,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去除有害物质,调适口味,最后到达消费者的杯中,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耐心等待。

如果简单抛一个观点出来说,卖野茶是赚智商税,大家可能不服,还拿陆羽的片言只语来说事。但你检视她的论据和论证方法,就知道对“物”的审辨是有事实基础的。言说之间,神农是谁,陆羽是谁,默默无闻的育种学家是哪位,一些貌似不通人情世故的小轶事,由她笑谈挥洒。

不是说这样的论证就没有瑕疵了。我们学习逻辑论证就会明白,攻防双方无论如何总会有反驳与再论证的余地,不会“一边倒”。但这样徐徐铺开的一场讲座,让我看到了一个年轻人认真的样子,我喜欢。姝滢也承认,自己常常自以为幽默,其实别人早已受伤,她还没学会客气地呵呵。我倒是觉得,她不需要为一些人的玻璃心负责,只要是认真地求知与辩论,就是一种值得肯定的努力,因为很多成果,还是要从这个过程中获得的啊。

接下来听立维的曼谷城市美学,应该也是一位90后,城市规划专业出身,对城市的“个性”极感兴趣,因此以“调研”的名义行走于各个城市之间。疫情时期不能聚面,就在网上分享关于曼谷的城市建筑与街区。因为图片有限,语言描述为主,挺考验讲者的口头表达的。讲者的叙述方式,不但传递着自己的见闻(这些始终是有限的),更传达出自己的思想,再加上适当的互动,这就是很棒的分享啦。

曼谷是我大学时代背包旅行的第一个目的地。后来隔了十年又去一次。虽然停留短暂,那座城市的多元与活力、丰富的结构机理却使我印象深刻。现在立维主要分享的是旅游景点之外的人文兴趣点,仿佛帮我们将城市里遗落的珍珠一粒粒捡拾起来。

想起一个深夜,和我的登山伙伴在曼谷街头一个排水沟边上吃宵夜。好像是猪杂汤米线之类的。城市的各种气味好像都煮在这一碗里。我们埋头大吃特吃,让温暖的面汤充满我们年轻的胃,忽略脚下蒸腾起来的的臭水沟味道,或者,那味道也已经掺进了汤里……那些年轻时走过的路,那些清风般的日子! 脚下的路似乎无限延伸着,世界如此广阔。曼谷如此难忘,大概也因为与青春有关吧~

Jim Thompson House Muesume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