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令之不忘初心|氤氲药草香
楔子:相传,东海蓬莱,世代孕育凡间仙草,名唤“紫影”,若将其制成丹药,可治凡尘百病,更甚者,盛传其有活死人,肉白骨之奇效。
若是说这紫影草,形如何,状如何,几时繁盛,何时凋零,竟无一人知晓。即便虚无飘渺,可近百年来,曳舟赴岛求药者,却是络绎不绝……
琅琊令之不忘初心|氤氲药草香01
海水冰冷刺骨,湿湿咸咸的味道扑面而来。他,独站舟头,水汽朦胧,看不清面容。
倏忽,狂风大作,险些将这扁舟吹翻,狂风骤雨中,顺势而为,舟头竟随风调转了方向。
“回去吧,蓬莱没有你想要的东西!”一个极其冷漠的声音弥漫在海水四周。
他站在舟头,踉踉跄跄,慌乱中拱手作揖:
“姑娘,在下穆子明,本不想扰动蓬莱仙境,但别无他法,中原江浙数万无辜百姓的性命,如今都系在穆某人身上,只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穆子明说完,抬头见周围并无动静,遂而继续俯身说道:
“如今嘉定元年间,适逢江淮大疫,据往年惯例,每遇之疫情,君王自统派王都良医,赴疫区检视。依病症,配药赐疫民,药费由朝廷无偿拨付。而余不才,恰为其一,而今年之疫病,与往年相异,皆存异数,吾等医术不精,竟无良方,由是来此,望沐仙泽,救济黎民。”
“天道轮回,万物相生皆有其定数,既有疫病相降,必是命中有之,公子何必妄想以己之薄力,与其相抗?汝等既已尽力,不达,也算是尽了人事。”
又是那个声音,冰冷没有温度,但却又是透着几分嘲讽。
“姑娘,试尽百法,尚不能克之,自算是尽了人事,若明知还有一法,而不去试之,怕是人事不满,空留余恨,莫说机会近在眼前!”
“我本就是受人所托,在此拦一拦那些为寻仙草而痴迷的亡命之徒,亡命人的生死我本就不甚关心,我既以劝之,你若还执意想去,那我便不再拦你!”
“谢姑娘”穆子明俯身一拜。
慢慢地,周身的雾气竟都散去了,一切变的明朗起来,穆子明将舟头调转,不消几时,竟隐约望见了岛屿的轮廓。
02
穆子明缓缓睁开双眼,眸光洒向四周,这是一间十分简朴的竹屋。屋内除桌椅外,并无其他摆设,仅是在窗前,摆了一盆风兰,倒也算是几分别致。
“你醒了?”
一位女子提着一壶茶,款款而至。
他慌忙起身,急急行礼,
“在下穆子明,多谢姑娘相救。”
女子莞尔,“洛公子客气了,公子仅是晕倒在了岸边,何来救命一说,且来尝尝阿影新采的山茶。”
穆子明坐在她的对面,看她极认真地品茶,薄透的晨光洒在她苍白的面孔上,莫名地有些暖柔之感,沁入了他的心底,一时竟恍了神。
一盏茶饮毕,穆子明复而相问:
“不知姑娘长居此地,可曾见过蓬莱仙草?”
阿影笑的云淡风轻
“自是没有,既是仙草,若生于凡尘,那必是有反天道,反道而行,必要付出代价!”
听闻此言,穆子明心中更是一紧,
“此番穆某前来,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为了数万江淮百姓,蓬莱仙草,是吾等可试的唯一的法子,求姑娘指点一二。”
阿影细啜着杯中茶,
“若是穆公子仍心有不甘,那公子便自行去这后山寻一寻吧。阿影同公子一样,不过是个凡人,委实谈不上什么指点。”
一连五日,穆子明不眠不休,疯了一般,整日整夜地在这后山寻觅,风尘雨露,着实凄寒了些。
可阿影,却在他的眼中看到了火,能焚尽一切的赤火。
“姑娘,你说,世间真有像他这般的人,真能为了他口中的疫民,如此?”
“是与不是都无妨,只知一点就够了,此番中原必定是受了大疫,即便是命数,如此,也是凄惨了些。”
“姑娘,阿影想……”
到了第四日,绵薄细雨,他终究是抵不住了,倒在了后山之上,神志恍惚间,他望见,一名女子,撑着一把天青色的纸伞,慢慢地向他走近。
待他清醒,他依旧是躺在后山之上,而身旁正是为他撑伞的阿影,他还未曾回神,阿影倒是先行开口:
“穆公子,阿影世代擅修岐黄之术,若寻仙草不到,那不妨阿影随公子走一趟,为那些困苦百姓,略尽绵薄之力,可好?”
“自然是好,姑娘若肯相帮,我穆某代江淮黎民对姑娘感激涕零!”
但他眼中的赤火,似乎却有所幻灭。
03
阿影随他上了扁舟,这是阿影自有生之年以来,第一次出了蓬莱,来到中原之地。
阿影带着一只纯白色的小狐狸,她说,她自小与这白狐相依为伴。独自在蓬莱,了无人迹 ,清苦的日子,若真是没有它为伴,总归是难熬了些。
他带她来到了疫区,看着满地痛苦呻吟的百姓,她仿佛明白了蓬莱仙草在这苦痛缠绵的世人眼中,是何样的存在。
她想,大抵,这就是医者大爱,她想,总归此番,没有帮错人。
可世间事,若总停留在最美好的一瞬,那这红尘中,又该少了多少唏嘘之人。
她向穆子明讨了一间药铺,自己在里面制药,可唯独不许他人进入,更不许他人观之。
三日后,她出来了,面色较之以前则更是苍白,近乎透明,毫无血色。手里拿着一包包的药材,交给了穆子明。
穆子明吩咐众人,在院中支起大锅,熬起她给的药草,疫院中到处都飘着这药草香,每人喝过一碗后,病情大有好转。
不消几日,这疫情不仅得到了控制,连病者也多有痊愈。
“阿影姑娘,此番多亏有你相助,救了数万黎民免受病魔缠身之苦!但不知是何方能解这疫病?”
“配药分六气岁物、七方十剂、五味宜忌、五味偏胜、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配制之法繁杂且需谨慎,辅之则救人见效,斥之则杀人于无形。如草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其中各有良毒,此方便是靠这毒草相和,温凉辅之而成。”
“果然还是姑娘技胜一筹,穆某钦佩!”
04
住了几日,阿影方才知晓,这穆子明不仅仅是御赐良医这般简单,他原是丞相之子,因自幼喜好药理,其父便将他送入了太医馆,时常跟着诸位太医学习医术。
她还知晓,他已与皇上的温瑞公主定下姻亲,而那温瑞公主生来便心脉不全,能支撑这许多年已实属不易,那日她为她诊脉,心知即便自己的医术,也是无法……
她回忆起了那一日,在他眼中望见的火……
而皇上对这独女,疼爱得无以复加,为了时时见到女儿,就在嘉会门为公主建府邸。
这一日,公主的病告急,穆子明疯了一样跑向了公主府邸,这一切,阿影看在了眼里,而她也下定了决心 。
晚上,穆子明回来了,他在屋里备好了饭菜,沉默了许久:
“来人,去请阿影姑娘……来我房中用膳!”
菜饭里下了迷药,只待她吃下,他就下手取药。如果他猜的不错,阿影定是那蓬莱紫影草,只要将她制成丹药,温瑞就有救了!
只是,他没想到,一切都是如此梦幻,生死一念间,竟都是他错了,还错的那样彻底。
05
他曾在古书上看到,仙草常年沐浴仙泽,可幻化成人形,若能一击而中,即可显出本身。
那日在蓬莱,他对她便有几分怀疑,自疫病一事,他心中更是笃定。
人也好,草也罢,他从出海那日便暗暗发了誓,若能为温瑞寻得良药,哪怕化身邪魔万劫不复,下地狱,入油锅,他也甘之如饴。
眼看着阿影的身影,在窗上渐行渐近,夜幕低垂,他竟长长舒了口气。
“穆公子,公主的病可还好?”
阿影说着,坐在了他的对面。
“暂且无碍,幸得姑娘赠予的丹药,暂时得以控制。”
“丹药只能安抚一时,近日我会再尽力觅得良方的,只消几日,便可……也罢,明日,我再与公子详谈。”
“好,劳烦阿影姑娘了。”
阿影吃罢晚饭,觉得头晕目眩,昏昏欲睡。
穆子明扶她躺下,坐在她身侧,第一次这样认真地看着她。
“穆……”阿影想要开口,却似乎明白了什么,她慌乱地摇头,
“不……不是你……想的这样……”
“阿影姑娘,对不起!”此时他的手中,却多了一把匕首。
“为了紫影草,为了温瑞……对不起!”
他伸手将匕首刺进了她的胸口,而她却依然靠着仅剩的一点儿力气伸手抓住了他的手,不可置信地望着他,惊讶,哀怨,悲伤……
就这样便死了?他还以为她会些法术,却没料到,他孤注一掷的做法,竟如此容易致命。
他慌张,他等待,祈盼着尸身变成仙草,却唯独没看到,她的颊边有一滴泪珠缓缓而下……
他就一直在床边,等了一夜,可尸身依旧是尸身。
次日清晨,一阵白烟升起,阿影的尸身没有了,随她而来的白狐也不见影踪。
穆子明看着自己满手的鲜血,一切都像梦一样,继而大笑,捧腹不止,复又大哭,泪流成河……
琅琊令之不忘初心|氤氲药草香三日后,温瑞公主殁,举国哀悼。
一年后,世间没了穆子明,而多了一位云游郎中,悬壶济世,救济百姓,多行至偏僻山村,施义诊……
也许,初学医术,是为了温瑞,但之后云游四海,他必是遵从了本心,顺应初心,以己之力,助人免受病魔缠身。
是否,他的云游四海也是为了阿影?最初是他骗了她,最后他穷其一生,去圆了他所说的,自私的那个谎。
06
穆子明永远不会知道,阿影并非仙草所化,她只是紫影草幻作人形后,在前侍奉的一个小丫鬟罢了。
人人都说,蓬莱紫影草活死人肉白骨,但却不知,紫影草早已幻成人身,修的是逍遥长生之道。
那日,她求姑娘不要伤他性命,将他带入竹屋,悉心照顾。
那日,她求姑娘让她同穆子明一起,回到中原,救济一方百姓。
那日,她知晓了公主的病情,便让白狐回蓬莱去求姑娘,赐予灵药,只为能成全他俩。
那日,她亲眼看见他的匕首刺进了她的身体,她想起了姑娘临行前对她说的话:
“莫要迷了心智!”
是啊,迷了心智,擅岐黄之术,怎会嗅不出饭菜有异,只因是他所请,是他在旁,令她放了所有戒备和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