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我的镜子,你是我的影
2020-04-24 本文已影响0人
荦荦爱读书
你是我的镜子,你是我的影
读了日本当代电影大师是枝裕和的《小偷家族》,有个场景记忆尤深:望着擦肩而过的两个小学生的背影,祥太说:“不会在家里学习的人才去学校。”他认为,学校是那些还没有成为够格大人的家伙去的地方。
是否会有“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感觉。其实并非如此哦!祥太是个内心渴望学习的孩子,经常自学旧教科书。他觉得同龄的两个小学生跟自己比差得远呢,如此自负而无知,完全是从小接受了错误观念。
孩子的社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样子。父母说的话,他们会深信不疑;父母做的事,他们也会完全照搬。作为“父亲”,阿治初次跟孩子说“不会在家里学习的人才去学校”时的内心酸楚,孩子是不会觉察到的,他只会坚信那是阿治对没去学校的他的肯定。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父母的言行好比一本生动形象的活教材,给孩子展示了生活的准则,而孩子则像是一面镜子,复制父母的行为痕迹,甚至会把某些作风发挥得超越“原件”。
中国有句古话“有其父,必有其子”。对世界知之甚少却又好奇的孩子们,无时不刻地模仿着父母的言行举止,潜移默化地浸染着父母的思维模式和处事方式,如果把父母比作原件,那么我们的孩子妥妥是没有选择权的复印件啊!
当我们为孩子的问题行为忧心不已,到处寻医问药时,也该静下来想想,“复印件”出现问题,是否源于我们这些原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