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子》学习第63天《幼官 第八》第4~5段
《管子》学习第63天《幼官 第八》第4~5段
原文阅读
春行冬政,肃;行秋政,雷;行夏政,阉。十二地气发,戒春事。十二小卯,出耕。十二天气下,赐与。十二义气至,修门闾。十二清明,发禁。十二始卯,合男女。十二中卯,十二下卯,三卯同事。八举时节,君服青色,味酸味,听角声,治燥气,用八数,饮于青后之井,以羽兽之火爨。藏不忍,行欧养,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合内空周外,强国为圈,弱国为属。动而无不从,静而无不同。举发以礼,时礼必得。和好不基,贵贱无司,事变日至。
此居于图东方方外。
夏行春政,风;行冬政,落,重则雨雹;行秋政,水。十二小郢,至德;十二绝气下,下爵赏;十二中郢,赐与;十二中绝,收聚;十二大暑至,尽善;十二中暑,十二大暑终,三暑同事。七举时节,君服赤色,味苦味,听羽声,用七数,饮于赤后之井,以毛兽之火爨。藏薄纯,行笃厚,坦气修通;凡物开静,形生理。定府官,明名分,而审责于群臣有司,则下不乘上,贱不乘贵。法立数得,而无比周之民,则上尊而下卑,远近不乖。
此居于图南方方外。
字词注释
[1]春行冬政,肃:意思是说,因行政违背了四时节令,大自然时令因而反常,发生寒冷及下文“雷”(多雷)等惩罚现象。肃,肃杀,天气寒冷。
[2]阉:掩闭,万物生长不能畅达。一说指阳气独盛,暖气早来,天将大旱。
[3]十二:或指立春日之后的十二天。《幼官》和《幼官图》记录的是一种古老的历法,分布在“方中”之“图”的四周,春为“东方方外”,夏为“南方方外”等。以十二天为一个节气,今天仍流行的“二十四节气”是十五天为一天,与此不同。春、秋两“方”各分为八个“十二”节气,夏、冬分为七个“十二”节气,总共三十个节气。十二天一节,加上文“方中”图的“数用五”合计三百六十五天,恰为一年的天数。地气发:地气开始上腾。《国语·周语上》有“土气震发”之语。其时间按韦昭注,在立春后。
[4]戒:告诫,命令。春事:春耕之事,即农事。
[5]小卯:节气名。惠栋云:《说文》曰:“卯,冒也。二月万物冒地而出,象开门之形,故二月为天门。”《幼官》并没有“月”的说法,惠栋“二月”云云,是以后来“月令”说《幼官》。
[6]义气:和气。指天地和同之气。即“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和同,草木萌动”之意。
[7]始卯:即“始卵”。谓开始产卵。动物交尾产卵多在春秋二季。
[8]合男女:男婚女嫁。同事:指三个节气行事相同。
[9]三卯:指文中“小卯”“中卯”“下卯”,均为节气名称。
[10]八举时节:八,指“木德”之数。不过《幼官》通篇不见金、木、水、火、土等“五行”之说的字句。
[11]治燥气:调治燥热之气。
[12]青后之井:即东方井。青后,即青帝,主东。
[13]羽兽之火:指南方之火。羽兽,指南方朱雀。
[14]不忍:即不忍之心,恻隐之心。因春主仁,故有此仁爱之心一说。
[15]合内空周外:指普天之下。一说谓“空”即“内”字之误而衍。
[16]强国为圈,弱国为属:此处指强国、弱国都已服从,成为亲属。圈,通“眷”。亲眷。喻指附庸。属,隶属。
[17]动:有所行动。
[18]静:清静,安静。
[19]时礼:应时循礼。
[20]基:谋。在此即谋害的意思。
[21]司:通“伺”。窥伺。
[22]日至:天天到来。
[23]风:指多风灾。
[24]落:凋落,草木早枯。
[25]雨(yù)雹:指下冰雹。雨,在此为动词。
[26]水:指水灾。
[24]十二小郢(yǐng),至德:郢,盈,满。至德,招致有德的人到来,招纳贤士。一说句读为“小郢至,德”,谓“德”通“得”,指万物渐长可得。
[25]绝气下:天气停止下降。
[26]下爵赏:颁布爵赏。下,此处即向下行赏之义。
[27]收聚:把已成熟的作物收取聚藏。一说指官府征集物资,以充实朝野用度。
[28]大暑:节气名。
[29]尽善:即“尽缮”。全面修缮。
[30]七举时节:即遵从火德之举。七,南方火德,其数为“七”。
[31]君服赤色,味苦味:穿戴红色,吃苦味食物。
[32]羽声:五声之一。
[33]赤后之井:指南方井。赤后,即炎帝,主南。
[34]毛兽之火:指西方之火。毛兽,西方白虎。
[35]薄纯:博大纯正。薄,通“博”。
[36]笃厚:忠实厚道。
[37]府官:指府中官阶。府,官署的通称。
[38]名分:指人的名分及应守的职位。
[39]有司: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官吏为“有司”。
[40]乘:凌驾,逾越。
[42]数:方略,政策。
[43]比周之民:结党营私之徒。
[44]乖:错乱,违背。
译文参考
如果在春季时实行冬季时的政令,便将草木肃杀五谷无成;如果实行秋季时的政令,便会雷声阵阵;如果实行夏季时的政令,便将遭逢大旱。十二天,地气上腾,君主应颁布春耕政令,准备耕种之事。又过十二天,时值小卯节气,君主应该命令举国上下都和农夫们一起出门耕种。又过十二天,时值天气下节气,君主应行颁赏之事。又过十二天,时值和气至节气,农作物开始自然生长,应当命令民众修整大门和里巷。又过十二天,时值清明节气,一切禁忌解除、开放封禁之令。又过十二天,时值始卯节气,应当宣布适合婚娶、准许青年男女在城郊相会。又过十二天,时值中卯节气,再过十二天,时值下卯节气;三卯期间,行事相同。八个“十二”的时光里,人君宜穿戴青色服饰,品尝酸味食物,闻听角声乐曲,调理燥热之气使成温润,取用八数并遵行“八举”要求,饮用东方青后之井的水,用南方羽兽之火来炊煮,以迎接夏气。心怀不忍之心保持言行和善,心存仁爱且乐养好施,使平和之气循环流通。地气通畅,万物和顺安静,各得其所,顺其理致,自然生长。共普天之下,合四方内外,使强国成为亲眷,令弱国成为藩属。君主行动无不宾从,君主清静无不随同。兴事举业必据礼法,顺时循礼方有成效。若与邻国相处,不求和好,而国内的官职又不分贵贱等级,祸事变故必然天天到来而不得安宁。
这些居于“玄宫图”之东方方外。
君主夏季推行春季时的政令,就会常刮大风造成风灾;如果施行冬季时的政令,轻则草木凋落,重则出现冰雹;如果施行秋季时的政令,将会造成水涝之灾。十二天,值小郢节气到来,这时阳气渐趋盈满,适合选拔有德之士、招纳贤能之才;又十二天,天气停止下降;向下级行赏赐;又十二天,值中郢节气,当颁行赏赐;十二天,值中绝节气,应当把已成熟的农产品收获聚敛;十二天,大暑节到来,应全面修缮各种用器。十二天中暑节气,又过十二天是大暑终节气;“三暑”期间,行事相同。在“七举”时节,应当穿戴赤色服饰,品尝苦味食物,欣赏羽声音乐,应当取用七数,饮用南方赤后之井的水,取用西方白虎毛兽之火使用或炊煮。内心存宽广纯素的心境,身行诚笃忠厚、保持言行敦厚诚实,平和之气循环流通;地气畅通,万物和顺安静,各得其所,顺其理致,自然生长。确立官府中的高低官阶,明确定出官吏身份的上下职位,随时加以审查核实、明察督导,群臣及官府就不敢凌驾于君主,下属也不敢超越上级,位卑者就不敢逾越位尊者。礼仪法规得到确立,政策实施得当,没有结党营私之人,位尊者居上,位卑者居下,亲疏远近不相违背,再无错乱现象。
此段文字居于“玄宫图”之南方方外。
核心内容解读
本文中,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时间周期的划分,用东西南北的四方本图,描绘了四时中的以12天为周期的时间划分。
为了确定一岁中的四时五行,这里是用了12天,46天,72天,92天不同周期的时间划分。一方面,可以看到春夏秋冬四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五行概念的原初含义是时间性的。行的本义是四时的转换:木行从冬到春,火行从春到夏,金行从夏到秋,水行从秋到冬,以夏为中,为土行。
在东南西北本图中,把春夏秋冬以12天为一单位做了划分,春行8个12天,夏行7个12天,秋行8个12天,冬行7个12天。画到图上可以发现,这种划分基本上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分节点的,地气发对应于立春,义气之至对应于春分,小郢至,立夏;大暑至,夏至;期风至,立秋;始节赋事,秋分;始寒,立冬;寒至,冬至。一共30个12天的周期至,与五行的72天可以相合,应该是一种早期的节气划分。
定名中已经出现了清明、大暑、中暑、小暑终、白露下、始寒、中寒、寒至、大寒、大寒终等与二十四节气相同和相近的称呼。所以这种以12天为周期的时节划分,应该是节气划分的早期模型,是二十四节气的初始萌芽。同时,把时序和空间方位统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时空观。
这种四时五行的划分是以太阳的运行与月相的变化为现象基础的,说明春秋时代的历法编制是源于天象观察的,并将空间的方位与时间的周期结合起来。这种把时序和空间方位统合在了一起的中国早期独特的时空观,对我们重新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将会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管子》学习的背景知识
《管子》中的四时五行
《管子》中记录了一套独特的“四时五行”的时间划分系统,用不同长短的时间周期来与四时的变化相协调,可以看出在春秋战国时代历法的演变过程。
当时,二十四节气的节气系统尚未形成,但是出现了一个以12天为周期的时节系统,以地支为周期,同步于72天的五行系统,又与四时中的二分二至相呼应,应该是二十四节气系统的初始架构。
从《管子》的“五行”中可以明确看到,五行是时间的划分,是对应于时节变化的时间周期。四时如何开始?到哪儿就真的是春夏秋冬了?《管子》的时间系统中给出了明确的划分。
《管子》的“轻重己”篇中描述了四时是如何划分的。管子用46天和92天的周期,确定了四立和二分二至,即四季的开始及四仲:四季的中。在《管子》的“五行”篇中,可以看到五行是对一岁的时间划分,以72天为一行。就是说,五行在时间维度上的划分,是一种72天的周期循环。
《管子》中的时间周期,都是从冬至开始起算,对四季开始的确定,春始、夏始、秋始、冬始,间隔46天。对二分二至的确定,间隔92天。以72天为周期,分划一年的时间为五行:木行御、火行御、土行御、金行御、水行御。木行从冬至开始,火行起于春分之前,土行起于立夏之后,中间经过夏至。金行起于立秋之前,水行起于秋分之后。木行,从冬到春;火行,从春到夏;土行是夏;水行是从秋到冬。除了中间的土行是立夏后,经过夏至到立秋之前,其他四行都是经历季节的变化。行者,变化过程也。应该是二十四节气形成之前的对时间划分的研究,这里可以看到二十四节气的形成演化过程。
参考资料
《管子(全二册)——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李山 轩新丽 译注,中华书局,2019年4月
《〈管子〉中的四时五行》,肖军,《天文爱好者·2023年第6期》,中国天文学会;北京天文馆 主办,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