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

艾米丽·狄金森与她的诗

2019-12-06  本文已影响0人  追寻自由的鸟
艾米丽·狄金森与她的诗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886年),美国传奇诗人。美国20世纪意象派[1]先驱。她20岁开始写诗,早期的诗大都已散失。由于她避世的生活方式,文学史上称她为"阿默斯特的女尼"。也由于她喜欢穿白色的衣服,被称为“白衣修女”(the moth)。

据统计,艾米莉惊人的创作力为世人留下1800多首诗,包括了定本的1775首与新近发现的25首。她在美国诗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仅次于惠特曼。1984年,美国文学界纪念"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诞生二百周年时,在纽约圣·约翰教堂同时开辟了"诗人角",入选的只有惠特曼[2]和狄金森两人。她也被誉为英语文学经典的中心。

狄金森生前仅发表过7首诗歌,且并未引起世人的关注,而她的其它诗歌之所以能够被世人所知,要感谢她的妹妹拉维妮雅(Lavinia)在狄金森去世之后,发现一只藏着一千多首诗的箱子,这些是狄金森深锁其中的诗篇,也是她留给世人的最大礼物。

拉维妮雅坚信这些诗作一定得出版。通过她与其他亲友的大力奔走,第一辑的狄金森诗本终于在1890年付梓出版,第二辑及第三辑也分别在1891年及1896年顺利问世。


1. 狄金森的诗歌特点

狄金森的诗歌以描写日常生活的普通事物为主,内容深邃,别具一格。主要有关生死、爱情、自然、永恒、超验主义和宗教信仰等主题。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宛若山间的清泉,夏日的微风。

她的诗短小精悍,通常四行一段,喜欢运用破折号、斜线,富有哲学意味。

狄金森的诗大多押半韵(half rhyme),常省略句子成分,甚至动词也省略,句法多采用倒装。受教会赞美诗的格律的影响,她的诗,每节四句,第一、三句八音节,第二、四句六音节,音步是最简单的"轻、重",第二、四句押韵。这种诗的音步又被称为是抑扬格[3]。这也使得她的诗读起来非常优美,读她的诗歌就像是聆听一段优美的音乐。

从意向分析的角度来看,死亡、家园、自然意向是狄金森作品的主要意象,诗人借助这些意向[4]来向读者传递更加深刻的哲学含义。


2.狄金森的人生故事

才华横溢:

狄金森的祖父是阿默斯特州学院的创始人。父亲是律师,思想保守。狄金森从小受到正统的宗教教育,因而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平静又单调,很少外出,只旅行过一次。

狄金森曾在极富盛名的顶尖女子学院,曼荷莲学院(Mount Holyoke College)学习,从而塑造她成为一个睿智机敏、说话幽默、思路开阔的少女。离校回家后,狄金森住在她出生的房子里,狄金森的人生大都是在这所房子里度过。艾米丽在她在这里大量的写诗,过着孤寂隐居的生活。似乎,世界的喧闹与她无关,她只需用自己的灵魂来建筑的一个属于自己的诗意天地。

她多才多艺,擅长烹饪。她的面包曾在当地农业博览会的比赛中取得二等奖。她还尤擅花艺,爱培植奇花异卉。学者朱迪·法尔指出:“比起诗人,狄金森生前更多的是以园艺爱好者为人所知。”

她曾将压花收集到一本66页的皮制封面的标本集中,包含了424种压花标本。她常送花给朋友们,并附上诗句。但那时,朋友们大概更喜欢的是她的花而非诗歌。

说到狄金森的温室,另有一个小故事。在她去世后的很多年,她的侄女玛莎狄金森继承了她的房子,并把它卖给了一个牧师。牧师在拆掉温室的时发现了一本狄金森的日记本。出于对她诗歌的喜爱,尤其是,此时狄金森已经是美国家喻户晓的女诗人。牧师没有将日记公之于众,而是每天阅读背诵,直到他89岁要去世的时候才把这个日记本交给他的孙子,希望孙子可以弥补自己的过失。但是,他的孙子也同样由于对诗的痴迷,没有公开。最后,这本日记在辗转75年之后才终于被发表,为世人所知。


孤独情路:

狄金森曾与几位男士有过朦胧的浪漫情愫。但是由于青年时感情受挫,终身未嫁。一位是与查尔斯·华兹华斯,另一位是与比她年长18岁的洛德法官。

第一位,查尔斯·华兹华斯是一家地方报纸的编辑。由于他已婚,两人的爱情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或许正是这段感情的影响,自25岁那年开始,狄金森便闭门不出,弃绝一切社交生活,把她无望的爱情寄托于诗作之中。

第二位,洛德法官是狄金森父亲的朋友和同事。在洛德法官的妻子去世后,他们便两情相悦地走入了亲密关系,当时狄金森47岁,洛德65岁。洛德曾经希望与她结婚,可是遭到拒绝。拒绝的原因不得知,或许那时,她已不再年轻,婚姻意味着女子要放弃独立,承担起社会为女子制定的妻子和母亲的角色。这或许压制了她步入婚姻的想法。但同时她又对婚姻的抱着憧憬,这种感情是矛盾的。

她曾写过一首以新娘自居的不寻常的诗"Circumference thou Bride of Awe(敬畏的新娘在你身边)",是写给洛德,再次表达了对爱的追求。在洛德去世的两年之后,狄金森也因病去世了。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爱情境遇,狄金森选择终身孤寂,连她的墓碑上也只是简单的写着“回想”,引起后世之人的无尽遐思。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狄金森的人生,也可以找找2016年在英国上映的讲述她一生的一部剧情电影,叫《宁静的热情》(A Quiet Passion)来看看。


备注:

1.  意象派(Imagism)是1909年至1917年间的一个文学流派。意象主义运动是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其宗旨是要求诗人以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凝炼的意象生动及形象地展现事物,并将诗人瞬息间的思想感情溶化在诗行中。它反对发表议论及感叹。
意象派是20世纪初最早出现的现代诗歌流派,1908~1909年形成于英国,后传入美苏。代表人物有:休姆、庞德、艾米和叶赛宁等。

2.  沃尔特·惠特曼(Walt Whitman,1819年-1892年),出生于纽约州长岛,美国著名诗人、人文主义者,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Free Verse),其代表作品是诗集《草叶集》(Leaves of Grass)。

3. 抑扬格指的是如果一个音步中有两个音节,前者为轻,后者为重,则这种音步叫抑扬格音步,其专业术语是(iamb, iambic.)。轻读是"抑",重读是"扬",一轻一重,故称抑扬格。

4. 
意向指诗人将抽象主观的情思寄托于具体的客观物象,使之成为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使情思得到鲜明生动的表达。简单来说,就是把主观的“意”与客观的“象”结合起来,赋予对象某种特殊的含义和文学意味。
艾米丽·狄金森与她的诗
代表作赏析:

1.关于人生:

生活不过是一场争斗

生活是一个水泡

生活是一场梦

人不过是一叶扁舟

沿着溪流往下划动。

----------------------------

注:生活是一场梦,如梦幻泡影,真实又虚无。生活又是一条奔腾不止的河流,不为任何人停留。


2.关于爱情: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成为更新的荒凉

---------------------------------

注:这首小诗大概就是在说爱情中那种求而不得的心情吧!如果当初没遇见那个他,或许人们都能忍受一个人的孤独、忍受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饭。可,正是由于经历过恋爱中的甜蜜,于是就无法再回到一个人。此时的“一个人”与彼时那个没有爱过时的“一个人”的状态是不同的。

那个人的离开,世界就好像突然没了太阳,失了光亮,生命中所有的荒凉都变得无处可藏。


3.写给孩子

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

能像一册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

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即令你一贫如洗,

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

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

而它却装载了

人类灵魂全部的美丽!

---------------------------------

注:这是一首写给儿童的诗,介绍给孩子们书是如何带给人们的是乐趣和意义,从而引导他们去多读书。该诗也作为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教材内容被收录其中。


4.关于自然:

去造一个草原

需要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

一株三叶草和一只蜜蜂,

还有梦。

如果蜜蜂不多,

单靠梦也行

---------------------------------

注:要造一个草原,仅仅靠一片三叶草、一只蜜蜂够不够呢?是的,草木生长,蜜蜂传粉,所以草木得以再生长,蜜蜂再传粉,然后或许就真的有一片广袤的草原形成。

重要的是,首先我们要有梦,一个梦想,这个梦想足以支撑我们去面向所有的困境,哪怕这个开始是如此渺小,哪怕只有一只蜜蜂,和一株小小的三叶草。


5.关于美学:

我为美而死,对坟墓

几乎还不适应

一个殉真理的烈士

成了我的近邻——

他轻声问我“为什么倒下?”

我回答他: “为了美”——

他说: “我为真理,真与美——

是一体,我们是兄弟”——

于是,如同亲人相见在一个夜晚

我们隔墙交谈

直到青苔爬到我们唇上,

且将我们的名字淹没。

---------------------------------

注:在这篇诗歌中,为美和真理而死的人在墓地相逢,说明,在狄金森的心中,美就是真理!

最后,诗歌于我们有什么用?正如庄子说,“无用之用,方为大用”,愿你在诗中找寻到美,找寻到真,找寻到爱!

艾米丽·狄金森与她的诗

注:图片来自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