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了,为什么就没那么怕老师了?
▼
最近工作差不多稳定了下来,在新媒体里过了惨淡的一年后,我投身了培训机构行业,当起了一名英语教学老师。
被小朋友们叫老师的时候,我浑身仿佛有电流经过,内心久违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觉被唤醒,为人师表啊,实在是件神圣的事情。
最近在紧锣密鼓的培训,听了几个老师的课后,我内心如江海翻涌,感觉小时候好多不能理解的事情都慢慢清晰了。
一、我们总是想讨好老师
作为一对一的教学,老师全部的精力都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关注度和要求都会提高。
相比于学校课堂的“统一学习”,此时孩子在学习上的弱点和习惯上的懒惰都一览无余,没有及时完成作业、单词拼写出错、句型混淆,任何一个错误都会引来老师的批评。
孩子们是知错认错的,他们可以正大光明地偷懒,也能堂而皇之地自责,每次见他们脸上那种小心翼翼的表情,我仿佛也看到了小时候的自己。
批评多了,孩子就会形成一种免疫,老师说什么, 孩子就点头附和什么(这个锅应该老师背)。
他们实际上没有搞懂在说什么,但为了换取老师的“和颜悦色”,只能假装轻松地亦步亦趋。
小孩子的伪装性没有那么强,真正的影后影帝都在大学课堂里,所以老师能看出来孩子是否是真的懂了,除了微表情,常常也会使用大招——“把我刚才的话重复一遍!”。
这时候孩子们又开始胡言乱语了,结果是招来更多的批评。
有的老师会厉声感叹,为什么你就不懂呢,这么简单的东西为什么就不能掌握呢?
孩子一再被打击信心,久而久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都没有了,还学个锤子。
说来奇怪,虽然我是即将要当老师的人,但我完全是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的,因为我曾经也是那些小心翼翼的孩子中的一个,自然也就感同身受。
为什么我们小时候会很怕老师呢?
Besides,如果我什么都懂了,为什么还需要老师呢?
讲一个小细节,当时去听一节有七八个小孩子的课,孩子们都在玩自己的,讲课的老师给大家介绍我是新老师的时候,坐我旁边的几个孩子立刻噤若寒蝉,偶尔和几个孩子无意间眼神接触,也能感受到他们的“敬畏”。
作为一个曾混迹于成年人圈子,知道必须要靠实力和包装才能得到人“恭维”的社会人来说,这种不需要任何条件(有时候只需要一个身份即可)的“敬畏”和“仰视”会让人产生一种幻觉。
这种幻觉让人感觉良好,你会不自觉地向这种幻象这种感觉靠过去,下意识地把自己包装成孩子们心里所想的那个形象。
孩子们是会得寸进尺的,老师若是太温柔因而失掉了威信,或者是太严厉而变得狰狞恐怖,在我看来都离“传道授业解惑”渐行渐远,当然,如果真的还有老师把“传道授业解惑”当作自己的职业信条的话。
所以这样看来我小时候怕老师是正常的,也可以说,不是怕老师,而是怕任何一个有行动能力的成年人。
我记得在课堂上学生们太玩闹,老师生气地说,你们再这样我要发脾气了。
坐我旁边不足十岁的小男孩说,老师,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我是又惊又喜,这在我小时候是绝对不能发生的事情,可能一代有一代的个性吧,在10后的孩子眼中,老师到底是担任的怎样一种角色呢,现在真的很难以想象。
再说说关于老师教学的事情,小时候老师也经常问我们,为什么你们就这么笨?
那时还真的觉得自己笨,会非常真诚地自责一番,现在回过去再看,真的很想回一句,到底是谁笨,真的还有待商量。
我觉得老师纠结的点不应该在于为什么学生不懂,而是应该放在怎样让学生懂,从学生不懂到学生懂的过程才是教学的原因和结果所在,学生都懂了,那就真的不需要老师。
However,有的学生是真的比老师聪明。
二、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情
之前我姐也要学英语,基本上是零基础,她给自己报了个线上英语教学的班,有空就常常在微信上问我一些问题。
在给她解答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疑惑,为什么她就是不明白呢?
具体点说,为什么我觉得很简单的东西,姐姐吸收起来就很困难呢?
一、为什么我觉得很简单?
二、为什么她觉得很难?
包括在培训的时候我们新入职的有试讲课,听课的老师说你们这样讲不对,教学风格很无聊,学生们也听不懂。
我就纳闷了,可为什么我们小时候就听得懂呢?
或者说为什么那时我不懂而现在就懂了呢?
我们当时的老师教学更加无聊和枯燥,为什么我们都这样懂了呢?
当你一直处于一个被教学的状态的时候,很多东西你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你要做的就是一股脑地吸收,再吐出老师要你吐出来的东西就好。
也可能是我资质平庸,虽不能完全消化,但死记硬背也能如偿所愿,这些足以应付应试教育,所以也差强人意。
再加上那时脑袋和身体都处于高速发展的时候,不需要花费多大精力就能正常吸收和学习,经年久月,日积月累,知识已经在脑袋中定型消化了,自然而然就是“进阶”式学习了。
所以不得不感叹,学习是真的“错过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成年人在学习的时候注重干货和性价比,应用起来比较快,但是很多原则性的问题就开始犯迷糊了,因为错过了那种来什么就吃什么的年纪,并且都认为自己比较聪明,以为偶尔懒惰几次也能赶上进度,其实都是幻想。
所以学习是一个持续的、不断升级的、强化训练、重复练习、反思内省、痛苦又愉悦的过程,我认为活到老学到老应该不是单指一个人的持续性学习,应该是在总结经验中不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且把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去,这才是所谓的学有所得吧。
天呐,人生为何如此艰难啊。
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我一夜暴富,然后就一辈子混吃等死呢?
三、你要给别人很多的爱
老师在给我介绍学生情况的时候,会特别强调,这个孩子你要多关注一下,要多给她一点爱。
我就心痛了,因为我tm都没人爱我,我还要去爱别人。
后来我发现了,孩子真的会让人产生一种想要去爱人的感觉,无论是一点小小的鼓励和夸奖,还是假装认真地听他们讲一次话,或者违心地表扬一下她刚才的歌舞表演,他们都乐得跟个大傻子一样。
他们的快乐好简单啊,我在心里不禁感叹。
看来爱人真的是一种自发性行为,但我觉得这都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孩子们总是会无条件信任你,不过有时候我分不清,到底是因为信任而产生的爱,还是因为爱带来的信任。
啊,世界充满爱,让我们用爱来温暖世界吧,让我们用爱发电吧!
孩子们当中有很多天使,我不是说他们是天使,我是说他们当作很多人的英文名叫Angel。
下次接手新的学生,如果他们没有英文名的话,我就建议给其中一个取名叫“Ben”,另一个叫“Dan"。
哈哈,孩子们,冉老师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