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诗经•郑风•东门之墠》(四)
2023-06-27 本文已影响0人
西牛望月
“岂不尔思?子不我即。”《毛诗传》说:“即,就也。”
“尔思”,“我即”,均为宾语前置句式,即“思尔”、“即我”。难道(我)不思念你吗?你没有主动近我。
上章说家住很近,但人很远,这章用反问句表达思念之情,又说“子”不来“就”我,像是在怨“子”不主动。两人之间并未有逾矩之行为,为何《传》说此诗的主旨是刺“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者也”?
孔颖达是这样疏解《传》义的(大意):“岂不尔思、子不我即”是有操守的女子说的话,“我难道不与你一样想与你成家立室吗?但是你不以‘礼’接近我,我没有理由从了你。”有操守女子的行为是“非礼不动”。现在这个郑国女子,怎么可以在没有礼仪的情况下私奔呢?所以要刺戒他。——感觉《疏》是往诗里硬塞了一个“不待礼而相奔”的郑国女子,大约此诗是在正面赞“我”之守“礼”,从而从侧面讽戒那些不守“礼”而逾矩之人吧。
抛却《传》设定的主旨,从没有那么多礼教规矩的现代人的角度看,这就是一首表达两人之间情感的诗。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
东门郊外有广场,茜草长在山坡上。两家虽然住得近,两人却像隔远方。
东门之外植道栗,房屋前面行列齐。如何能不想念你?你却不肯亲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