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县城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执着于北上广深,反倒青睐起了小县城?
因为现在哪怕是名校毕业生,如果家里一穷二白,无法给到经济支持,光靠一代人,靠自己个人奋斗,想要在北上广深攒出一套老破小,在当地立足,也是极其困难的事。
就像近几年清北高材生的留京率下跌,只剩不到两成。不少学霸不拘地方、不拘岗位,只求个上岸机会,留下来已经不是唯一选择。
一线虽好,但房价成了拦路虎,来定居,几百万的首付麻烦得付一下。
大城市挣的多,消费的也多,单单一个房价差距,可能就足以抹平薪酬的差距。老家房价四五千,大城市房价翻10倍,奋斗十年,可能凑了个首付,一辈子就为了一套房而努力,一辈子被房贷所困。
前面10多年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进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房价快速上涨。
早年间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一些入行早的名校精英,不管是从薪酬还是分红等,确实挖掘到了第一桶金,很快达到了一线核心资产房产的上车条件。
于是在2016年前涌入一线城市并入手的,吃到地产红利的这批“北上广深漂”们,基本都实现了财富的快速积累。尤其当时上了杠杆的,用较少的资金撬动,更是放大了在房产上的收益。当时快速上涨的房价,帮这群人留在了大城市。
反观当时在小城市买房的,虽然房价也涨了,但涨幅远达不到一线的程度,涨幅慢,加上小地方房价低,加的杠杆少,当时在小城市买房的收益远远赶不上大城市,对年轻人的吸引也远不如大城市。
但2023年后,这个局面就大变样了。
先是高薪岗位快速趋于饱和,甚至到处弥漫着中年危机,最直观的就是近五六年几乎没有再出现耳熟能详的超大型明星企业,靠打工这条经典致富赛道远没有以前宽敞了。
加上房价不涨,甚至开始降,这时候普通人想靠一线核心地产实现财富上升的路也被关上。
不管什么地方的房子,这两年都进入了调整阶段,去一线高位接盘的风险也在增加。这时候上高杠杆的,就不是放大收益,而是放大亏损了,价格稍微闪一下腰,就把首付跌没了,对咱们这些草根来说,就是巨大的打击,若是不幸碰上烂尾楼,那更是灭顶之灾。
相比之下,小地方的房价总价本就不高,上车压力小,再跌也跌不到哪儿去,实际损失也没有那么大。
有人说小地方的房价会跌到白菜价,其实底线还有个承建价格,老破小最低1000多一平,再低也不可能了。现在回农村修套小房子,都不止这个价,从外地打工回来养老的,也会考虑这个成本。
未来房价很难涨了,要涨也是微涨,目前不继续跌就不错了。某社说,小日子当年房价跌了18年,咱们砍掉一半时间,也可能需要8年。
因此从房价角度来看,现在一线城市的虹吸效应是在减弱的。
不可能都去一线城市卷,那小县城了就成了年轻人的另一种选择,进可攻,退可守。
互联网时代,现在哪怕是小地方,就业和创业的机会也不少,不少工作在网上就能操作。
有了互联网这个窗口,各地区之间的差异缩小了很多,在大城市能买到、消费到的商品,至少有90%以上,在小地方通过互联网一样可以消费到,同样小地方的商品,通过互联网也能销往各地甚至海外。
而且小地方房价低,办公成本低,生活成本也低。陆家嘴附近,很小的一个写字楼一个月房租物业就超过10万,更不要说雇人的工资待遇,而10万在小地方,都可以养活好几个人的小团队了。在小地方,就算是创业的试错成本,也低。
当然教育、医疗方面,大城市肯定要好上不少,但有了互联网,这个差距也在缩小。
大城市教育强的地方,现在小地方或者农村也可以通过上网课,看名师讲课去弥补一部分。
另外医疗方面,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前预约好名院名医,小毛病的,实际也没必要去大医院,这玩意并非时时刻刻都需要。
哪怕在城市,也不一定能既住名校旁,又住大医院边上,真有事了,一样得赶路。就像即便住地铁旁了,一线城市大多数人上班通勤,也得花个把小时,个人部分精力在路上就被消耗了,每天疲于上班下班的两点一线。
因此在小城市只要有好点的就业机会,也没必要非跑一线城市去卷一口饭吃。在哪打工不是打,都是养家糊口,人生不过百,努力工作,图的不就是一个安稳日子。
不一定只有大城市才能证明自己,卷不动的年轻人,县城或许也是当下的选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