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道观不是旅游喧嚣场所
从小被灌输了反封建迷信思想,乃至于从小就对于母亲逢年过节的祭神不以为然,甚至嘲笑母亲说是在搞封建迷信。母亲则装作严肃的样子对我说,你个小孩子懂什么!
一个小学生,当然不懂什么是封建迷信。但我喜欢母亲祭神。因为,为了祭神,母亲会做一些好吃的,也会买一些水果。所以,我们几个小孩子很乐于帮忙布置。印象深刻的是中秋节在院子里祭祀日月之神。上午11点左右,母亲让我们兄妹三个把一张四方桌子抬到院子里,放在光照最好的地方。这张桌子大约有半米高,边宽80公分左右,是平常我们一家五口人吃饭用的。夏天,天气好,摆放在院子里,天气不好,摆放在屋内地上。到了冬天,则可以放在热炕上,一家人围坐在桌子周围,现在想起来,真是其乐融融。
祭祀太阳之神的月饼都是圆的,有大有小。最大的,直径将近20公分,最小的,直径10公分左右,都是母亲做的。把馅料放在凹陷的面团里,然后把面团放到木制的月饼模子里,挤压周全,然后把模子倒过来在面板上轻轻一磕,月饼就脱模了。不过要注意的是,往模子里放面团之前,一定要先放食用油,否则会粘在一起,是磕不下来的。
磕下来的月饼经过烘烤,就可以吃了。记得刚开始,我们家没有电烤箱。母亲只好用平底锅来烘烤。稍后,母亲会端着一大盆到村子里有电烤箱的人家里去烤。再后来,好多年过去了,家里终于买了一个小电烤箱,可是我们几个都已经长大了,中秋节的时候,母亲烤的月饼更好吃了,而我们却并不在家里。
母亲把一个高约20公分左右的装过饼干的圆桶放在桌子一边的中间,把最大最圆最好看的大月饼靠在这个圆桶上尽量立起来。大月饼左右两边,会放几个小的圆月饼。月饼前面则放苹果、花生、枣子、葡萄等水果。水果前面正中位置,放一个香炉,里面有时候会放三根香,有时候会放一束。旁边则有两根红蜡烛。点上蜡烛,烧着香,在那一片烟雾缭绕中,母亲虔诚地鞠躬磕头,由于我嘲笑她迷信,她也不强求我们几个也去磕头拜神。
晚上的时候,除了大的圆月饼,还有月牙型的月饼。并且还有兔子和猴子样子的月饼,这样的月饼,我们几个小孩子最喜欢了。总是先把猴子、兔子吃完,然后再吃月牙,再吃小圆月饼,到了最后,才去吃大的圆月饼。一个多星期过去了,大的圆月饼已经变的很干,只能泡在稀饭里吃。
现在父母虽然住在楼房里,但依然放置着神仙牌位,常年供着。除了神仙牌位,在另一个小房间,还供着爷爷奶奶的牌位,清明、春节、农历7月15鬼节的时候,就要摆上几盘好吃的,祭祀他们。我刚出生,爷爷就去世了,我一岁左右,奶奶也去世了。我作为长子,就有着上香磕头的义务。从小到大,只要在家,一直如此。祭祀爷爷奶奶的时候,我心里却是从来没有过封建迷信的念头的。唯一的想法就是,哦,他们是我的爷爷奶奶,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父亲,没有我父亲,怎么能有我呢?
上学、工作、折腾。三十岁之前,除了在家里,我并不曾去寺庙道观接近过神仙、菩萨。可记得在29岁那年,我突然对于中国历史古迹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古迹地方,我很享受一种莫名其妙的历史人文感,甚至,还有兴致作出几首诗词来,附庸风雅。古迹的地方,总少不了寺庙道观,如此,我开始参拜众菩萨、神仙。
我无法跪下去,有些不好意思。刚开始,合手掌,都觉的不好意思。为了表达自己的虔诚,我尽量调整好心态,站立在神像菩萨前,或闭目,或注目,同时,心里默念着一些虔诚的话语。
很快,我知道了参拜寺庙和道观的不同礼仪。参拜佛、菩萨,是两手合掌,念“阿弥佗佛”即可,而参拜道观里的众神仙,则是双手作揖状合拢,左手大拇指在右手大拇指上边,放在胸前,念“无量寿佛”。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心诚。我个人的感觉是,端正好姿态后,头顶犹如有一团气,全部的心思顺着这团气,就会没有任何杂念,同时,心里只有一份虔诚,去做参拜即可。当然,你可以去祈求保佑,也可以只道一句你好。
遗憾的是,你想要如此这般虔诚一番,有时候却遭到粗蛮的打扰。打扰的不是别人,却正是寺庙或道观里的人。你刚要端正姿态,他们却高声地开始讲解所拜的这个神仙或菩萨是谁,有多么利害,顺口溜式地喧嚣完后,马上让你掏腰包敬香。如果看你没反应,或者你拒绝敬香,他们居然会非常鄙夷地看着你,甚至在你跨出门槛的一刹那,还会说一句“香都不敬,会遭报应”,让你哭笑不得,责骂不得。
或者,你正在虔诚地参拜的时候,突然进来高音喇叭和众多的喧嚣声。举着小旗子的导游,开着喇叭开始向游人介绍,说这个是什么神仙,什么菩萨,有多利害。最后,他们会说想敬香的可以敬香。
有些游人在导游宣讲完毕后,会做个参拜,也有的当然没这个兴趣。他们依然一副游览观望的样子,说说笑笑,指指点点,甚至嗑瓜子,吃东西。
哎,菩萨神仙庄严之地,竟有如此旅游景观一般的喧哗热闹,实在是罪过。如此嘈杂的背后,却就是为了搞几个香火钱。甚至有的寺庙如搞企业一般,每个神像都有一个负责人,他的任务不是照看神像,维持秩序,却是推销神像,拉人买香,口中尽是嘈杂,甚至胡说八道。日日如此,简直是对众神的严重亵渎。山西介休的绵山里,就有太多这样的现象。此处我点出这个名来,因为介休是我的故乡。
还有一些违背宗教宗旨的事情,就如近年来吵闹的寺庙上市,方丈发财。好在我国宗教事务管理部门已经明确表态,反对将寺庙道观进行上市等商业运作活动。这个表态是必须的,否则,怕是全中国的宗教界要惹怒天神。
还听说某个方丈过世后,其家属和寺庙争夺这个方丈名下的几百万财产。近十多年来,善男信女数量的确大增,宗教场所的香火钱收入非常可观。《金刚经》说捐献行为可以提高一个人的福德,而寺庙得到的捐献,除了宗教所需,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惠赠社会,救济百姓。古代,救灾济民一直是寺庙道观不可推却的职责。现在呢?我们很少听说这样的事情。
只在今天早上,才听到报道说山西五台山的老方丈捐出三千万建了个学校。
在古代,宗教界是认识理论研究的最高级的场所。所谓的高僧,他们都具备非常高的哲学理论以及宗教教义知识,有的甚至在诗词文章方面造诣也很深。大宋第一才子苏东坡就有很多高僧老道朋友。苏东坡把酒问青天的时候,这些高僧也在思考深奥的哲学问题。此类高僧,当下中国又有几个?
传播知识,宣扬智慧,济民救困,参悟天理,扬善弃恶,才能实现普渡众生。《金刚经》里明确说了,佛普渡众生,但是无一众生因得普渡而生。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决定一个人的造化,造化如何,佛虽然明白,但是也无法擅自给你增减一分。做下善的,福德自会增加,做下恶的,福德自会减少。烧香拜佛的根本目的,是要学习领悟佛法里的智慧,要加强为善去恶的理念,而求得一份来自上天的慰寂。
人类文明发展至此,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智慧,我们要依靠科学,对于普遍事物的认识,我们要用哲学,而对于福德乃至人生的终极归宿,我们则必须依靠宗教。弃恶为善,参悟天理,增加福德,我看才是宗教固有的领域。
普渡普渡,各地寺庙道观,请先渡一个清静,先渡一个庄严,先渡一个纯洁出来,再说普渡众生吧。
20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