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识

雾化比输液更可怕?你一定要知道的雾化小知识!

2020-01-16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药侠

今天就来一起聊聊

雾化那些事儿

雾化吸入疗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再由呼吸道吸入,达到治疗的目的。

很多人认为雾化治疗是一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不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它心生畏惧。其实雾化治疗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的古埃及文献中就已经记记载了通过吸入莨菪烟雾来治疗呼吸困难。雾化是一种非常安全的治疗方法。

吃药、打针、输液、雾化都是给药的不同方式,给药的途径不同,药物起效的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说口服药物通过胃肠道吸收后进入血液;注射药水经肌肉吸后收进入血液;静脉输液药物则直接进入血液,然后药物通过血液循环抵达对应的器官或组织而起效。对于雾化治疗,药物则是通过肺部粘膜吸收直接起效。

雾化吸入药物具有“两短一长”的特点,即半衰期短、气道粘膜表面停留时间短、局部组织滞留时间长。雾化治疗的优势除了不痛不苦,儿童更容易外,最重要的在于局部给药的方式,避免了药物的肝肾代谢,不仅减少了药物的剂量,还降低了全身不良反应风险,安全性更高而且起效迅速。

并非所有的药物都可以做雾化,非雾化吸入制剂用于雾化吸入治疗属于超说明书用药。由于注射药物的PH值、渗透压、辅料、颗粒数量等方面并不适合于雾化吸入,雾化吸入后可引起对呼吸道的刺激。虽然某些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比较普遍,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使用中应权衡利弊,不推荐使用。

很多人一听到“激素”二字就如临大敌,谈之色变,避之不及。其实激素在很大程度上被妖魔化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是目前最强的气道局部抗炎药物,疗效好、安全性好,广泛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在雾化局部治疗中只有极少量会进入血液循环,短期使用几乎不会产生影响。

其中,布地奈德混悬液是目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的唯一可用于4岁以下儿童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雾化剂型,是我国2018年版《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推荐用于平喘的ICS雾化剂型,也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儿童基药目录(适用于12岁以下儿童)中唯一推荐用于治疗哮喘的ICS,安全性有保证。

雾化的效果虽然明显,但并不是所有的呼吸道疾病都需要雾化治疗,咳嗽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疾病。例如普通感冒,即使不用药也能自行恢复,尤其是家长不必一听见孩子咳嗽就盲目地给孩子做雾化治疗。

那么,哪些情况下可以进行雾化治疗呢?

所以,咳嗽了一定要在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再用药,切记,任何药物和治疗方法都不可滥用!

雾化吸入治疗前30分钟内不应进食,清洁口腔分泌物和食物残渣,以防雾化过程中气流刺激引起呕吐。

洗脸、不抹油性面膏,以免药物吸附在皮肤上。

清洁双手,按医嘱将药液配置好放入雾化吸入器内。

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用嘴深吸气、鼻呼气方式进行深呼吸,使药液充分达到支气管和肺部。对于年龄太小无法坐着的幼儿,可以由家长倾斜着抱在怀里。

儿童哭闹时呼吸短促,此时雾化吸入的药物主要聚集在口咽部,无法到达肺部,影响治疗效果。应当在儿童安静的状态下使用,并尽量让儿童保持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药物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

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器或面罩,对于儿童应根据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优先使用密闭式面罩,使用面罩时应尽量贴合面部,覆盖住口鼻,并减少药物入眼。

整个雾化过程大概10分钟左右,应密切观察治疗者的生命体征,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气道痉挛等症状时,应立即暂停雾化治疗进行观察,待缓解后评估是否适合继续治疗。

及时洗脸,特别是对于婴幼儿,面部皮肤薄,血管丰富,残留药液更易被吸收,需及时洗漱。

及时漱口、漱喉,避免药物残留在口腔、咽喉,减少局部不良反应。年幼儿童可用棉球蘸水擦拭口腔后,再适量喂水。

及时翻身拍背有助于使粘附于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痰液脱落,保持呼吸道通畅。

- end -

作者简介:

暨南大学药学硕士

主管药师

执业药师   执业中药师

三级医院临床药师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