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说西游》五十五

2024-04-12  本文已影响0人  砖厂

第八十七回凤仙郡冒天止雨 孙大圣劝善施霖

离西天越来越近了,玄奘师徒进入天竺国凤仙郡。那凤仙郡虽属天竺管辖,却是井中无水,泉地无津,斗粟百金之价,束薪五两之资。十岁女孩还能易米三升,五岁男就随便的叫人带去。可见老百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听说,去西天取经的唐僧路过此地,凤仙郡的郡主赶紧整了整衣服,步行亲自来到闹市口迎接。这段描写不但彰显了我大唐帝国的威仪四海的气势,也表现出佛教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当然,凤仙郡郡主为人谦恭的本性也表现的淋漓尽致。

有史料记载的大旱之后的真实情况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旱灾记载,应是距今3800多年前(公元前1809年)伊洛河流域的大旱,即所谓“伊洛竭而夏亡”。 据邓拓《中国救荒史》的统计结果,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1937年,旱灾共1074次,平均约每3年4个月便有1次;水灾共1058次,平均3年5个月1次(《邓拓文集》第二卷第41页,北京出版社1986年版)。

“吴老师”在《西游记》中,只是记载了卖儿卖女的场景,但三年的灾害下来,被卖出孩子的去向如何,恐怕也只有沦为他人腹中之食的地步。另一方面,与其产生的其他附加灾害,如地震、洪水、寒潮、飓风等也会同时或相继出现,形成大水、大旱、大寒、大风、大震、大疫交织群发的现象,结果进一步加重了对人类社会的祸害。

但纯粹拿自然条件,来解释灾荒发生的原因,实在是很肤浅的,如果人们能够有忧患意识,在灾难来临之前,进行有效的防治,是完全可以减轻,甚至是避免的。比如,在灾难发生前兴修水利;比如节约粮食;比如保持生态平衡。。。

在如此惨淡的生活环境中,郡主还是倾其所能,管得饿虎般的八戒,吃得一个肚子滚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这顿饭是八戒一路西行取经以来,数得过的几顿饱饭之一,充分证明那郡主确实厚道、淳朴。在本已易子而食的凤仙郡郡主,的确不失大家风范。

但王者也有王者的烦恼。郡主谦恭可惧内,因与郡主夫人两口子拌了嘴,一怒之下推倒了献给玉帝的贡品,更巧的是又被狗吃掉。这句描述是整个《西游记》中最最接地气的。首先他们两口子,是在供奉着玉帝的大殿内争吵的,也就是说郡主把家庭琐事闹到庙堂之上,这是内外不分,家事、国事、天下事,搞得一塌糊涂。其次,供奉着玉帝的庙堂,居然会有狗之类的畜生随便进出,可见其在管理调度整个国家的能力上存在不足。短短几句话,说明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

玉帝震怒,令凤仙郡大旱三年,悟空赶去天庭求情,玉帝避而不见,却被引到一场情景剧中:面山一座,米山一组,一只鸡,一只狗,紧一嘴慢一嘴、长一舌,短一舌的演给武悟空看,悟空自觉没趣。玉帝是看不惯凤仙郡国君的,苦于是他个人家事,不仅清官难,连玉帝也是无能为力。但凤仙郡有一个不受制约胡作非为的泼妇立在那里做榜样,玉帝也不会视而不见。

能够使一国之君,完全丧失体统的女人本身就不是什么善茬儿,玉帝如此的惩罚凤仙郡所有的国人,到底算不算过分呢?

女人是一家之主,家庭里没有一个好的女人掌舵,反应出的是一个男人的无能,由此可以看出,凤仙郡郡主谦恭的背后,是一个完全没有能力的懦弱的糊涂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