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龙隐寺
我的大学是在重庆念的。重庆有个磁器口。磁器口商业街里面有个寺庙。据说这个寺庙叫龙隐寺,是明朝那个倒霉的建文帝躲藏的地方。
我不太喜欢去这个庙,一来有点远,二来没什么“佛气”。什么叫“佛气”?这是我现编的一个词语。我想表达的是,一个有佛气的寺庙,总得有与其宗派相对应的气质。比如禅宗的寺庙,总有些古树和莲花。密宗的寺庙,总有些转经轮和白塔。而这个寺庙,除了广场上吹直升起的香烟,几乎没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映像。
我的好朋友大黄带我去过两次。其中一次还刷新了我的认知。那段时间正是我开始花时间了解佛学的时候。《心经》已经是背的滚瓜烂熟。而且,我还在网上找了一些资料来看。经文当真是玄之又玄。别看只有两百多个字,其中包含的术语实在是密集。那些经文释义逐字逐段的讲解,看的人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至于让自己有了一种佛学大师的错觉。
一次,我和大黄那次离开龙隐寺的时候,听到一个老僧人正在给一个中年妇女讲经。
“无智亦无得,就是说没有智慧就得不到。”
我和大黄一听了笑了。这句经文可不能这么理解。具体该作何解释,我也不敢说。这么说吧,直译成“没有'智'这回事,也没有’得’这回事”。“智”和“得”在这句话里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我心里在笑,脸上也在笑。大黄也直摇头,说这么讲经是有问题的。
这件事过了很久,我一直有个担心,说不定我的理解是错误的呢?
写这个文章的时候,我的大脑又不自觉地翻开了另一段记忆。
一次我在重庆华岩寺外的一家佛学书店瞎逛,看到一本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这本书在逐段讲解的时候,又穿插讲了很多有趣的事,比很多小说还好看。可是我看得津津有味的时候,遇到一个寺里的僧人,他在书架上翻翻捡捡,随即告诉我不要读南怀瑾的书。我问他为什么。毕竟南怀瑾对佛学的研究是很出名的。
“他不是专业人士。”他淡淡地说。
“那应该看谁的呢?”我有一点吃惊,追问道。
“建议你看江味农的。”
后来买了江味农的书,才知道这位是清朝的人。
可是,我根本看不懂啊!
话又说回来,当年龙隐寺里那位,他真的会认真学习佛法吗?如果他认真学的话,能有什么渠道学呢?怕是只能自己参悟吧。那他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吗?
长江水滔滔不绝,把所有的秘密都冲到大海里去了。我站在寺庙的平台上眺望天际,其实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记不住。真是应了那个僧人的开示:
“无智亦无得,就是说没有智慧就得不到。”